分享

生命的留白,才是让人得以自由呼吸的余裕空间

 第1整理术 2020-10-21

前不久,第1整理术推荐给大家一部只有3分钟的动画纪录片《负空间》(Negative Space),不少网友在文末留言:真没看懂,求解。

今天,第1整理术邀请3位老朋友,整理师敬子、风格设计师赵筱筠和心理咨询师许鹏,聊聊他们的观后感。

采访完毕,一朵突然悟出片名负空间的含义。就像山下英子在《断舍离》里提倡的五分满、七分满给生命一些留白,才是让人可以自由呼吸的余裕空间。难道不是吗?

第9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负空间》。

第1整理术✖️整理师敬子

采访形式:微信聊天

“小时候,我用整理来争取你的爱;

现在,它成为我看世界的方式。”

敬子老师漫画头像(第1整理术制图)

这个小品好难过呀。今天能量比较低,看到里边那种空洞、孤独、迷茫,特别难受。

零零散散分享几个我看到的点吧。

这个小孩子的家庭环境蛮有意思的。他家非常整洁,东西归置到位。但是这个部分,是由爸爸通过刻板的方式去完成的。妈妈是个抽烟的人。

一开始去整理行李箱这个事情,对这个孩子来说,是一个茫然的事情。那些物品,就像被海里的浪,席卷进去。

在那种很孤寂的空间理,他渴望跟自己的爸爸产生连接。而连接的方式,就是提供帮助,按照爸爸喜欢的方式去提供他最喜欢的行李箱的打包整理。所以,当他收到爸爸的短信表扬时,就感觉连接上了。我觉得小孩子爱父母,真的爱的很可怜。

影片最后,他看到他爹躺在棺材里头,说“感到还有很多空间被浪费”,不是说明他最终变成一个收纳癖或者麻木不仁的人。我觉得,那是他在表达跟父亲连接的方式。

他并不是在表达自己的意见。他跟父亲的灵魂如果一起共同看着这个棺材,就会觉得布置得不够好。因为收纳已经成为连接他俩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了。

你虽然走了,但是因为我爱你,我就把你的思想,你的行为方式,拷贝到自己身上。小时候,我用这种方式来争取你的爱,争取你的认可。到此为止,它成为我看到世界的方式。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想起这个歌名儿来着。

第1整理术✖️巴黎风格设计师赵筱筠

采访形式:微信聊天

“整理的意思是把控,

但人生其实是失控的。”

赵筱筠漫画头像(第1整理术制图

看了一遍这个短片,和我想的一样,一个从小被折叠成规规矩矩的”袜子“,放入旅行箱的故事。

短片制作人是一位日本女孩。所以,虽然它被奥斯卡提名,国际背景里其实有很多日本的民族性的东西。我们不能脱离这个作者的背景去理解电影。

影片导演茹·库瓦哈特( Ru Kuwahata )和马克斯·波特( Max Porter ),影片制作共花费2年时间。

收纳这个概念,现在如火如荼。对我们来说,是收拾家的技术

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国民性的外在呈现。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有整理、分类、收纳的习惯。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社会阶层、人际交往、各个方面,都有整理分类、巨细无遗、严丝合缝的精神在。

井井有条,从过一个角度来说,当然是好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任何事情走到极端,都是危险的。

日本的人际关系,会让一些试图杂乱、试图冒头、试图与众不同的人,感到窒息。

严丝合缝的人际关系,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和生存哲学,容不下一个懒散的袜子。

我认识的所有在法国生活的日本人,都特别不像日本人...哈哈哈,因为他们作为“被嫌弃的袜子”,在日本呆不下去...

整理的意思,是“把控”。

但其实,人生是失控的。你到最后还是无法掌控你的人生。即便空间都利用好了,没有一点浪费。

其实,你想要整理人生,就整理百分之二十好了。另外百分之八十,不在人的手里。

强求去掌控,就是父亲的结局。而孩子要在那百分之八十里找自己,发现已经被百分之二十洗脑了。

人生不能严丝合缝,就像棺材不必放满一样。

第1整理术✖️心理咨询师许鹏

采访形式:面对面访谈

“与其整理出一个完美的场景,

不如更关注人的感受。

许鹏漫画头像(第1整理术制图)

看完这个片子蛮难受的,感觉胸口很堵,可以听见心跳的声音。

大家看完,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它没有任何引导、影响,或者表露价值观的东西,而是把“负空间”(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观众。

在影片中,我看到孩子和父亲产生连接的唯一方式,是帮父亲打包收拾行李

里面有个镜头,幼小的他帮父亲打包行李时,他自己也潜进行李箱。这是一个隐喻:帮父亲收拾行李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仿佛进入一个宽广的,引人入胜的世界,好像在大海中畅游。

当父亲离开,孩子被扔到地板上,就像一条鱼,从海里被拎出来,孤零零留在沙滩上。他不得不从丰富的感觉中抽离。

我们看到,男主如此善于收拾行李,是因为他的父亲很少在家。儿子唯一能获得父亲认可的方式,就是按照父亲的标准,整理好他的行李,让父亲在远方时,可以以“Perfect”(完美)一词来认可他。

只有通过分离,才能和父亲靠近。这是一个非常让人纠结的事。

电影最后,父亲的人生,就像行李箱,被打了一个包。和过去不同,此次父亲一去不回。

这个葬礼,意味着孩子和父亲永远分离。而且葬礼上的仪式,别人宽慰他的语言,在他看来毫无意义。

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与父亲连接。当他看见棺材周围到处是空白,他用了“terrible”(糟糕透顶)。小时候,父亲教他收拾行李时嘱咐:行李箱一定要填满,规划合理,摆放有序。但是后父亲棺材里留了白,让他感觉糟透了。

为什么糟透了?

因为他和父亲的关系中,没有留白。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和我们至亲的人,做一些无目的的事。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挚的感受。

比如,和父亲一起打打篮球,谈论汽车,它们就好像是人生的“负空间”,没有明确目的,多年后回忆起来,却能记住当初的美好感受。

影片中,孩子和父亲的沟通,没有柔软的、流动的互动。他的父亲一直在出差。父亲的生活被填满了,没有时间留给妻儿。

谈谈这部片子对我的启发。当我们从整理新手到专家,不要忘了整理的意义何在。与其按照某些既定的规则,整理出一个完美的场景,不如更关注人的感受和需求。

我自己也是一位父亲,有个5岁的男孩。如果我是影片中的父亲,可能会选择少出一些差,选择一份可以陪伴孩子的工作,选择试着让妈妈去打包,自己在临走前陪孩子玩一会儿......

如果我是一名整理师,我想,在帮助亲友或客户整理时,我自己不会着急动手。我想先听听对方的感觉。她对家的期待?她对生活的展望?然后,尝试打造一个整洁有序,让主人留恋的空间,而不是一个在整理技巧上无懈可击,但让主人觉得不舒服的空间。

对于第1整理术的读者朋友来说,相信你们的整理知识已足够胜任日常生活,如果可以提升和亲友、客户的沟通能力,更擅长让别人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那我们的整理技巧,才会更有价值。

如果我们着急动手,着急施展我们的整理技巧,有可能会忽略掉最根本的东西。

第1整理术✖️众网友观点

以下观点来自《这部奥斯卡提名纪录片告诉我,爱收拾的习惯会刻入孩子DNA。》文末的读者留言。

网友Aaron wii:短片看完了,让我想起之前看的《西藏生死书》,人在活着时再多的执着,再多的物欲需求,到死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就只剩下一个大空箱子。他自己做了一辈子的整理,却没有整理好自己的内心。

网友sundy chen:看了好几遍,感觉满满的负能量。觉得之前的整理行李都不用的,反正走的那天,什么都灰飞烟灭,带不走的只有亲情!爸爸的一句“perfect”,对主人公太重要的。物品没了也就没了,但是人间亲情等感情,永远不会消失。

网友小白:情感交流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整理,也是一种,即使身在远方,但是深入骨子里的整理空间,情感牵绊,伴随一生。最后一句,不是很懂深层表达。是投射家庭整理氛围的冰冷?父亲、母子、父子之间,情感并没有整理得那么完美,所以把情感寄托于整理行李箱?

学习资源推荐

如果你正陷在家庭关系的烦恼,不知如何划清界限,不知如何表达,看不清整理的效果。

欢迎报名第1整理术《理家理心10日营》,拥有临床个案咨询经验超过10年的心理咨询师许鹏老师引领,与150名左右小伙伴,一起开启怦然心动的内心整理魔法。4月1日开营!

线上课程模块:

启动课(已录制完毕,随报随听)

第一模块:整理与投射

第二模块:整理与表达

第三模块:整理与界限

第四模块:整理与传承

第五模块:整理与死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