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动,看似简单,其实是最难的整理流派!

 第1整理术 2020-10-21

上一篇聊完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本期我们聊一聊作为整理师的近藤麻理惠。在全球整理专家里,为什么近藤麻理惠独树一帜,成为掀起全球整理狂潮的开山鼻祖?听听心理学家、第1整理术整理心理学导师许鹏的点评。

本文特别适合职业整理师或想要从事整理行业的伙伴阅读。以下照片由近藤麻理惠官方授权第1整理术刊发。感谢近藤团队的支持❤️。


口述/许鹏(第1整理术签约整理心理学导师)

第1整理术编辑部 整理报道

优秀的整理师,帮助他人恢复怦然心动的感觉

近藤麻理惠有个特点,就是她从来不亲自动手帮客户进行整理,而是引导客户自己进行筛选,选出真正钟爱的,内心想要的物品。她帮助客户恢复怦然心动的感觉,以及自我整理的能力。

其实,她是帮助客户从内在的整理开始,然后再做外在的取舍。这是一个没有太多冲突的整理。

近藤麻理惠在美国举办整理咨询师研修班。

我之前看过一些其他整理师的录像,发现有些整理师和客户的关系,到最后变得敌对关系。整理师变成妈了,变成一个权威的,对你好的妈妈——这些东西你应该扔。客户变成了别扭的孩子——我觉得还有用。

这种状况,我们在心理学中叫做移情(Translation)

这其实是整理师带着自己的移情,客户带着自己的移情,两人开始玩家长和孩子的游戏,重现了双方小时候的这种关系——一一个权威的老妈和一个叛逆的女儿。这已经不是整理师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双方贴得太近,失去了专业的服务关系,变成一种类似权威老妈与叛逆女儿之间的那种关系。

而近藤麻理惠往往是静静地站在一边,帮助客户自己去做取舍。这其实是一个更专业的,更职业的做法。我不去替你做准备,我也不和你玩老妈和孩子的游戏。

但是,我始终相信,你作为一个成年人,可以去做出选择,而我就在这里陪着你。

近藤麻理惠到每个客户家指导前,都会双膝跪下,静静和身处的房间打招呼。

整理师若内心焦虑,就无法洞察人心

其实,客户花钱请整理师,肯定不会是自己不做决定,让整理师替他做决定。客户花钱请整理师来,肯定是内心有原动力的

客户之所以把家里搞得那么混乱,是因为那个阻碍他实现内心愿望的动力,和他想要做出改变的动力,一样强。他卡住了。他陷入了取舍的两难。这时,他才会请整理师。

整理师要做的,就是陪伴他,相信他自己有这么一个能力。这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需要更多的对于人心的洞察。这是一个焦虑的整理师所不具备的技能。

每年年初,近藤都会为忙碌的自己做一个新年日程表。

如果整理师比客户还焦虑,最后就会变成整理师在强迫客户整理,而这种整理关系,其实是很有问题的。

它已经不是一个职业的专家,和委托人之间的关系了。

整理师也会在这个行业之中坚持不下去,会觉得很痛苦。这也是为什么整理师要来学心理学的原因。

欢乐的亲子时光,是近藤的心动时刻。

先成为自己所信奉东西的代言人,

再当整理师!

做整理师跟做咨询,是一样的。你要投入三五年的时间,去做个人成长,去看书,学习,写文章。慢慢地,才有人来找你做咨询,付你钱。

而且,这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学习。这是一辈子的事。不是说,你现在学了一个很挣钱的技术,马上拿它去换钱。

做整理师,不是去打工。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大家觉得我学了这个东西,学了这个技巧,听了3天课,我就要去挣钱,这不是这个行业的规律。

我并不是说这个行业不好,而是说这个行业就是要先投入很多,然后才可以回报你很多。这是这么一个规律。

近藤的小女儿从小就在心动整理的魔法下长大。

因为你要学的不是一门技术,你要学的是一种生活的状态。这个是要花上很多年的

打个比方,我们知道的很多健身网红,他们都要先花上几年时间,去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然后,再成为自己所信奉东西的代言人,才能真正地挣到钱。

没有人说,我去听了三天课,就出来挣钱了。

全世界的资深心动整理爱好者,亲自前往美国,聆听近藤的教诲。

她的方式看似简单,

其实是最难的整理流派

Q=一朵

X=许鹏

一朵:我知晓这样一个案例:前不久,有位整理师上门帮客户整理冰箱,整理师认为整理是为了更健康的生活,于是将过期的食物清出冰箱,打包放在垃圾袋中。结果客户不满意了,认为过期食物还可以吃,便把食物从垃圾袋中掏出。 整理师觉得和客户的价值观,大相径庭。此时,整理师应该怎么处理与客户的关系?

许鹏: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第一,从某种意义上,客户说的没错。食品并不是一过期就立刻坏。化妆品也是这样。

第二,如果整理师的工作态度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话,客户可以这么选,那没问题。客户未必一下子就接受你的标准。整理师的标准并不是真理,它只是个人的标准。整理师有整理师的标准,客户有客户的标准。整理师的目的,在于如何跟客户达成共识,而不是说机械性地把自己的标准移植到客户的家里。

一个家想要长久地整洁,就得大家达成一个新共识。这其中就需要有商议的部分,有沟通的部分。

第三,如果整理师实在干不下去了,可以转介,可以告诉客户“我觉得咱俩价值观差太大,不太合适。”我介绍一个更合适的整理师给你。费用方面,我们可以重新进行商量。

整理师可以转介,而不是说接了之后,就得捂着鼻子干到头。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但最关键的,还是第二点,因为你的标准,肯定跟客户的标准非常不一样。不然他干嘛请你来整理呢?

你觉得心动整理术难不难,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一朵:近藤麻理惠的精华,在于耐心的陪伴和倾听,相当于在做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了。那么,作为一个整理师来说,每次入户服务,以咨询者的心态要求自己,投入成本是不是很高呢?

许鹏:她的心理成本是非常高的。近藤麻理惠的整理,其实对技巧的成本没那么高,但它需要的心理技巧很高。也就是说,她的方式看起来很简单,似乎谁都能掌握,但其实它是最难的那一个流派。

就像心理学,任何的东西都有一个流派。照本宣科看起来最难,其实是最简单的。只要你有一本手册,有一本“圣经”,你就可以拿去改造所有人。但这个,其实是最容易的,我只要拿着一本书就行。

近藤可爱的大女儿,正在协助妈妈进行一场工程浩大的衣橱整理。

但最难的其实就是麻理惠的这种:

首先,自己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她热爱做家务,她坚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

其次,是可以挖掘客户自我整理,自我提升的能力。这是很难的。近藤并不是塞给你一根拐棍就完了。她是恢复你行走的,奔跑的,飞翔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近藤麻理惠的东西很好,但在中国普及很少的原因。大家普及的,还是做家务式的整理。

所以大家还是觉得我请家政阿姨好了呀,她还能帮我动手。其实,整理师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如果她没能体现出自己与家政阿姨之间那种决定性的区别,她还没有能力去陪伴客户,与客户共情,那么,她与家政阿姨之间,就没有质的差别,只是量的差别。

如何定义“整理心理学”?

整理学是关于我们如何去生活的学问

心理学是关于我们如何养育自己,照顾自己内在的学问

当它们真正结合,我们就可以透过整理心理学的力量,重新养育自己,重新更好地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1整理术是全网第一个提出“整理心理学”概念的媒体。2018-2019年,第1整理术出品人一朵(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许鹏团队,对整理心理学这门跨界融合的学问,展开深入研究,衍生开发线上线下讲座、工作坊、书籍等。敬请期待。

什么是理家理心10日营?

理家理心10日营》更多是从你的内在入手,让我们重新有机会梳理自己对于整理、对于生活的期待、动力。

有时,我们透过整理,是想改善我们的家庭关系

有时,我们透过整理,是为找到我们生活的方向和目标

有时,我们透过整理,是为寻找自我存在的意义

整理本身就像一个起点。我们从这个地方出发。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理家理心10日营》帮助大家找到踏上整理之路的原始动力,以及我们最终想要去到的目标

在《10日营》,我会做什么?

10天的互动练习,我们会有很多作业。

透过一些很简单的、但很真诚的问题,我们可以去把自己内在的真实想法,把自己内在很深刻的记忆,有机会做梳理。

同时,在这个群,我们都把自己真诚的东西拿出来交流,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共鸣,同时也能得到很多的帮助。

因为你会发现,你的困惑、你的问题、你对生活的向往,不是孤独的,不是孤立无援的。很多人和你有同样的困惑,同样的动力,同样的热情

所以,在这样一个10天整理心理学的互动里,我们在社群的帮助下,老师的带领下,更清晰明了地组织自己的生活,重新养育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