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员投稿 | 每个整理高手,都应先看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第1整理术 2020-10-21

 导语    第1整理术自媒体平台运营5年,培养线上线下课程学员超过5万人次。我们倡导学员通过自我书写的方式,表达自我,学会更好地关照自己的内心,影响他人,帮助他人。本文投稿作者迷鹿是第1整理术第14场日本认证《整理收纳达人》讲座学员。文末附第1整理术出品人周一妍点评。

作者:迷鹿(第1整理术线下讲座学员)

投稿邮箱:lihuacademy@163.com

去年10月,我参加了第1整理术举办的2级线下日本认证课程,被池田惠美老师(以及家里的狗狗)的整理魅力打动,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成为一名专业整理师的信心,哪怕跌跌撞撞也不怕。

过去小半年来,看了许多关于整理的文章,受益匪浅。因此也尝试将自己上门整理以来积累的经验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和总结,和大家分享。

  • 上门整理前:案例沟通与分析

       在正式上门整理前,一般都会和客户进行提前沟通,但沟通的内容和深度每个整理师都会有些不同,推荐沟通的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了解客户整理收纳的诉求和痛点:是无法断舍离导致东西太多,还是不知道如何规划收纳空间,抑或是头疼亲子整理?无论诉求是什么,都是你该提前做功课去准备的方向。

  2. 应向客户寻求重点区域的图片以了解整体装修风格,并预估整理的难度和时间。

  3. 向客户询问现有的收纳工具,并根据客户的描述和提供的图片综合判断是否需要提前采购收纳容器供上门整理时使用。

  4. 以上沟通好后,与客户协商报价并确认第一次上门整理的时间,此时应提前告知客户整理预计持续的时间避免客户对整理进度有不正确的期待。

上门整理前:整理箱的准备

对于专业的整理师来说,配备一个“整理箱”是必要的。整理箱内物品的原则应遵循:专业轻便、高利用率、低配置率。

奉上初始推荐清单:

1、一次性物品:一次性拖鞋/鞋套、手套、一次性/防尘工作服以及一次性口罩。上门时将提前准备好的鞋套、防尘工作服等取出,可以显示你的重视和专业。并且上门整理会涉及到大量的断舍离工作,很多地方或物品甚至多年未被清理,积垢了大量的灰尘和污垢,因此类似一次性的防护工具和措施也是必须的。

2、证件:目前第1整理术和日本协会合作的讲座最新证书,基于保存和使用方便原则,都以卡片形式出现。如果上门整理时,可以佩戴专门的整理证件可以给客户留下一个专业的好印象。

3、白纸和笔:无论是前期用来和客户规划收纳空间,还是整理结束后对新的收纳区域做简单的记录,纸和笔的组合总能备不时之需。

4、皮尺:用来丈量收纳容积,指导购买收纳工具等,由于淘宝的普及,一般家庭都会有,但是带上也会是一个加分项。

5、超大号垃圾袋:这个很重要,尤其是第一次上门整理,因为第1次整理往往涉及最大量的“断舍离”工作,需要丢弃大量不需要的物品,而一般家庭都使用的是小号的垃圾袋,此时大号的垃圾袋会非常好用。

6、自粘性标签贴:分类不仅在视觉上可以起到减轻认知资源的作用,也可以在心理上起到提醒回归位置的作用。现在我们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就是贴标签了,因此自粘性标签贴非常实用。

上门整理中:

达成共识,灵活整理,保留素材

第一次接上门整理案例的时候,内心十分忐忑紧张,去的路上还在看书,因为会担心遇到让自己无法应对的场面。事实证明,如果准备充分,大部分的场面都是我们可以应对的(那些无法应对的就交给时间去沉淀经验:)。

整理的时候,信心很重要。如果一进屋就面露难色,对于一些关键点也无法给出确切的建议的话,客户也会变得怀疑和担心。因此无论我第一次上门整理看到怎样的现场,我都会一边换鞋,望一眼,一边淡定的说一句:比我想象中好一些呢!

在整理过程中,把握好一些关键的整理步骤收纳原则,其他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客户的偏好灵活地去开展整个进度就好,不必太纠结于按部就班。

整理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及时留存整理过程中的素材,照片、小视频等形式都可以,当然前提是必须和客户沟通并得到她的同意。可以允诺将你收集的一些过程照片分享给客户,这样也许她会更容易接受你的“记录”哦。

上门整理后:

帮助记忆,定期维护

整理结束后会有一些收纳区域改动比较大,事实上这是常见的情况,因为许多家庭在整理师上门前往往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收纳空间,在整理师重新梳理并指导后,许多新的收纳空间会被重新利用。

对于一些非高频非当季的物品,由于重新归置后没有保持高频的视觉刺激,客户很有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若整理师在整理结束时可以将新的收纳区域放置物品的类别做一个记录备份,是个非常加分的做法。

如果整个整理过程都较为顺畅,在结束整理后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甚至之后的半年内,整理师都应该向客户了解整理后的保持情况,如果遇到了问题,应及时帮助客户分析原因,调整状态,必要的话再行上门指导,。

以上即是我做兼职整理师以来,根据我的整理案例梳理出的上门整理流程,有不当之处欢迎小伙伴们指出,有其他经验分享也欢迎留言互动呀(比心)。

我们的整理人生孤单且漫长,希望每个人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迷鹿

2019年2月17日

第1整理术出品人、资深媒体人周一妍点评:

一个人走,可能寂寞孤独;一群人走,就能走更远的路。

把整理当作一场苦行,或感漫长;若当作每日功课,形成习惯,就不会太累。

想要成为一个整理高手,首先应当看到属于自己的风景,明白自己追求什么,勇敢上路。

值得为迷鹿喝彩的是,这条路,是她自己摸索出来的,里头包含了她的体悟、她的探索、她对于整理的深情。

在迷鹿的眼中,整理并不是一门技术。练习它、实践它、传播它,你会发现它变成一个妙不可言的人生成长工具。

第1整理术的远景,是做中国最优秀的整理收纳人才孵化平台。希望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以自我整理为起点,去探索“整理”这个词更广阔的边界,丰盈自己的内心,书写专属自己的华丽篇章。

整理导师 周一妍

2019年2月2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