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水百年黄氏宗祠

 369蓝田书院 2020-10-21

建水县西庄镇新房村,已经有130年左右历史的黄氏宗祠依然维持着它的旧貌,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门口处的石狮子栩栩如生,与其旁边的一对石鼓门当一同把守着这座老屋,迈过门槛,依然能够感受到黄氏家族在百余年前的家族盛况。而黄氏宗祠内“凤在上,龙在下”的旧式木雕,更是让人称奇。

黄氏宗祠位于新房村西北面,坐西北朝东南,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占地约5000平方米。整个宗祠为二进院建筑,共有六个天井,正殿、中殿和前殿为单檐歇山顶瓦屋面,两边侧殿为卷棚顶,厢房为单檐硬山顶,正殿及中殿均为抬梁式七架梁结构,前院左右两边各由一面花墙、正殿和中殿均为三开间两进间,大门口有石狮柱础及石鼓两面。宗祠内木雕、石雕、砖雕随处可见,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龙凤呈祥,在许多传统建筑中,龙与凤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龙为阳,凤为阴,只要龙和凤在一个画面,大都是龙居中、居上,凤居偏、居下,而且多是龙比凤大。但黄氏宗祠中的龙与凤却与人们常见的龙凤造型有所不同,立柱等许多关键位置的木雕装饰都是“凤在上,龙在下”,这又是为什么呢?看守宗祠的黄兴黎说,黄氏宗祠兴建时期正值光绪年间,当时正是慈禧太后把持朝政时期,为了显示她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显赫地位,便下令全国新建的建筑采用“凤在上,龙在下”的形式。据说,慈禧太后还将这种个性展现在她陵寝的石雕工艺上,许多雕刻出现了“凤在上,龙在下”、“凤在前,龙在后”、“一凤压两龙”的图案,深思其寓意和当时的历史,真是耐人寻味。

在百年宗祠中抚摸过历史的痕迹,走出宗祠,门口的一对石鼓门也吸引了许多好奇的目光。黄兴黎说,门当石一般放置于古代汉族传统建筑大门两侧,用于显示古代标志主人等级和身份地位的门庭装饰艺术品。“古代人们经常说‘门当户对’,其中的‘门当’就是说的这对门当石。”黄兴黎说,门当石的样式不同,屋子主人的等级和身份地位也就随之不同,因此在古代,只要看一眼门当石是否相配,就能知道两家人的等级和身份地位是否大致一致。这也就是“门当户对”的由来。

百年宗祠中抚摸过历史的痕迹。漫步新房村中,随处能够偶遇保存至今的百年老屋。这些老屋有的还在使用,世居其中的村民大多已经老迈,有的已经大门紧闭,门前芳草萋萋,只留古色古香的碧瓦朱檐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辉煌,而有些则已经破败不堪,只留断瓦残垣,向人们展示着岁月的无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