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胡内迁

 五星辉煌 2020-10-21

起因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开始,由于各种原因让游牧民族不断向中原内陆迁徙,逐渐盘踞长城内外一带,势力不断壮大。到魏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南下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于是中原大乱,史称“ 五胡乱华”[1]

过程

五胡内迁五胡内迁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304年冬天,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今山西离石),国号汉(后改赵,史称前赵)。是五胡建国的开始。

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杀太子刘和即位。

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刘聪部下石勒,歼晋军十多万人于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鹿邑),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晋怀帝,杀太子、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多人,并大肆发掘陵墓、焚毁宫殿,史称“ 永嘉之祸”或“ 永嘉之乱”等。

313年,刘聪毒死了晋怀帝。怀帝侄司马业(或作司马邺),在长安登基,是为晋愍帝

316年前赵刘曜攻长安,俘虏晋愍帝。

317年晋愍帝被杀,士族王导、王敦等,扶植晋朝远房宗室司马睿,在建康登基,是为晋元帝,历时五十一年的西晋灭亡,东晋开始。

影响

永嘉之乱以后,华北长期陷于战争,民生经济大受破坏,人口锐减,晋室政权南下[1],改都建康,建立了东晋。

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晋纪》、《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唐编《晋书》卷65《王导传》据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这些南迁的北人,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留在北方的汉人纷纷建立坞堡以自保。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如《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残暴)。

原先在中原地区的士族、仕人、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去,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淮和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在南北朝时期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权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渐汉化,胡族和汉族的隔阂逐渐消融。这一时期,是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作为在中原具有绝对文化统治地位的汉族同样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为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注入了文化基因[1]

到五胡乱华的后期,除汉族和鲜卑族仍保持其势力与明显的民族认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战败后或被大量屠杀,或是逐渐被同化(汉化或鲜卑化),鲜卑族拓拔部最终获取胜利,建立北魏之后逐渐统治华北地区。

政权

国名

首都

年代

开国者

末任君主

灭亡者

仇池

仇池

296—371

杨茂搜

杨纂

前秦

江夏

303—304

丘沈

丘沈

东晋

成汉

成都

304—347

武帝李雄

李势

东晋

汉、前赵

离石、黎亭、蒲子、平阳、长安、上邽

304—329

光文帝刘渊

摄政太子刘熙

后赵

前燕

昌黎、棘城、龙城、蓟城邺城

337—370

文明帝慕容皝

幽帝慕容暐

前秦

马兰山

309—309

刘芒荡

刘芒荡

东晋

略阳

略阳

310—319

蒲洪

蒲洪

东晋

竟陵

312—319

胡亢

杜曾

东晋

陇右

316—320

虚除权渠

虚除权渠

前赵

辽西

令支

318—338

段末波

段辽

前燕

后赵

襄国、邺城

319—351

明帝石勒

石祗

冉魏

前凉

姑臧

320—376

成王张茂

张天锡

前秦

阴密

320—320

句渠知

句渠知

前赵

上邽

322—323

陈安

陈安

前赵

辽东

平郭

333—336

慕容仁

慕容仁

前燕

侯子光

杜南山

337—337

侯子光

侯子光

后赵

范贲

成都

347—349

范贲

范贲

东晋

黄韬

豫章

348—348

黄韬

黄韬

东晋

冉魏

邺城

350—352

冉闵

冉智

前燕

广固

350—356

段龛

段龛

前燕

前秦

枋头、长安、晋阳、南安、湟中

350—394

惠武帝苻洪(蒲洪)

苻崇

西秦

刘显

襄国

351—352

刘显

刘显

冉魏

宜秋

352—352

张琚

张琚

前秦

段勤

绎幕

352—352

段勤

段勤

前燕

安国

鲁口

352—354

王午

吕护

前燕

苏林

无极

352—352

苏林

苏林

前燕

平阳

353—353

刘康

刘康

前秦

成都

南郑

365—366

司马勋

司马勋

东晋

广汉

370—370

李弘

李弘

东晋

绵竹

374—374

张育

张育

东晋

后燕

中山、龙城

384—436

武成帝慕容垂

昭成帝冯弘

北魏

西燕

华阴阿房、长安、闻喜、长子

384—394

慕容泓

慕容永

后燕

后秦

北地、长安

384—417

武昭帝姚苌

姚泓

东晋

鲜于赵

行唐

385—385

鲜于乞

翟成

后燕

西秦

勇士堡、金城、西城、苑川、度支山、枹罕、南安

385—400,409—431

宣烈王乞伏国仁武元王乞伏干归

武元王乞伏干归乞伏暮末

后秦夏

后凉

姑臧

386—403

懿武帝吕光

吕隆

后秦

后匈奴

西平

387—?

康宁

?

?

翟魏

黎阳、滑台

388—392

翟辽

翟钊

后燕

刘黎

皇丘

389—389

刘黎

刘黎

东晋

魏揭飞

杏城郊

389—389

冲天王魏揭飞

冲天王魏揭飞

后秦

法长

白狼城

390—390

法长

法长

后燕

野人堡

393—393

窦冲

窦冲

后秦

南凉

廉川、金城、乐都、西宁、姑臧

397—414

武王秃发乌孤

景王秃发褥襢

西秦

北凉

张掖、姑臧

397—439

段业

沮渠牧犍

北魏

南燕

滑台、广固

398—410

献武帝慕容德

慕容超

东晋

南乌桓

南皮

398—399

张超

张超

北魏

乞活堡

399—399

苻广

苻广

南燕

西凉

酒泉、敦煌

400—421

武宣王李皓

李恂

北凉

张翘

行唐

402—402

张翘

张翘

北魏

王始

泰山

403—403

王始

王始

南燕

桓楚

建康、江陵、涢县

403—405

武悼帝桓玄

桓振

东晋

谯蜀

成都

405—413

谯纵

谯纵

东晋

统万上邽平凉

407—431

烈武帝赫连勃勃

赫连定

吐谷浑

曹龙

蒲子

413—413

曹龙

曹龙

北魏

北晋

河西

414—414

司马顺宰

司马顺宰

北魏

率善

上党、河内

415—416

白亚栗斯

刘虎

北魏

曹弘

平阳

416—416

曹弘

曹弘

后秦

洮阳

洮阳

417—419

彭利和

彭利和

北凉

.
展开全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