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小波最辛辣的一句话,刺痛了很多人,他说的是我们不愿承认的事实

 我是皓春夏秋冬 2020-10-21

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

“世上怎么会有这么丑的人”这是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在见到他第一面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是地,王小波长得确实其貌不扬,他这一生过得也和长相一样不尽如人意。

但是诡异又讽刺的是在他去世的23年后,突然又被“封神”。王小波生前寂寂无人识,他死了之后,作品突然如日中天起来,名声鹊起。都已经到了天下无人不识君,文坛无人不自托知己的地步。

大约在10年前,曾经在北大图书馆做过一个“读者借阅书籍次数排行榜”,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因为名列榜单前几的书籍并不是什么世界名著。

榜首居然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而“榜眼”竟是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之后一个中文系教授尽管带着几丝知识精英的傲慢对这份调查结果说:

“榜单让我喜忧参半,忧的是北大学生文学品味有待提高,路遥应是底层读者才看的,但倍感欣慰的是,在这个媚俗浮躁时代,竟还有那么多拥趸,能找到王小波这样的精神基地”。

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看得出王小波的作品对中国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深远。他总是喜欢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

每个人的贱都是天生的,永远不可改变。你越想掩饰自己的贱,就会更贱。唯一的逃脱办法就是承认自己的贱并设法喜欢这一点。

这是王小波说的最辛辣的一句话,至少在我看来是得,有多辛辣?听见觉得刺耳,会觉得刺痛了自己。人能有多“贱”,王小波用这句话说得明明白白,即使他说的是我们不愿承认的事实。

人都很“贱”,包括王小波。事实上,王小波的落魄都是他自找的,为什么?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王小波出身高知家庭,其父是彼时最知名的逻辑学家。而且他自己也是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的高材生,还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海归”。

他是人大的教师,甚至可以说是大陆最早的资深程序员。那他为什么要过得如此落魄?“不自由,毋宁死”,这似乎是他的座右铭。他曾经说过:

“作家就意味着随时饿死的可能”。

你说他贱不贱?不过话说回来,至少他的贱是值得的,他留下了精神财富,但是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贱的理所当然,但却一无是处。

一个王小波,一个路遥,他们永远是我心目中永远无法忘记的作家。看到王小波的作品经常会让我发笑,让我陷入思考,当我感到迷茫的时候,他的文字也总是会给我力量。

林少华将他称作“真正敢讲真话的人”;冯唐说他是“一个奇迹 ”、“一个好得不得了的开始”;高晓松称之为“ 中国白话文第一人且甩开第二名很远”;他的妻子称他是“世间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书”;曾经采访过他的李静说:“ 我敢打一百万的赌,他的作品将是被后世反复阅读的不朽之作。 ”

王小波的文字真实而富有力量,总能引人深思。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象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特别是他的“时代三部曲”。

“时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

在整个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

至于故事背景则是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

事实上,王小波最过人之处,无疑是随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来的对话体叙述,并变换多种视角。

在他的小说中, 经常可以看到普通人琐碎的故事,但故事背后却饱含了他对生活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