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王勃:失意遭贬入蜀游 诗文传世才名扬(上)

 东方欲晓10 2020-10-21

(来源:方志四川)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王 勃失意遭贬入蜀游 诗文传世才名扬(上)

唐代初年,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因文学造诣非凡,并称“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今四川省在当时属益州,别称“蜀”。王勃虽不是四川人,却与四川有着不解之缘。“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为送别诗的代表,已将他的名字与四川紧紧联系在一起。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生于书香世家,上数八代,代代均有著作,爷爷是著名隋末大儒王通。在浓厚的家庭氛围熏陶下, 王勃6岁便可作文章,被誉为“神童”;9岁即写了十卷《指瑕》,指出《汉书》研究专家颜师古所作《汉书注》中的错误;14岁敢于质疑风靡初唐的“上官体”诗歌风格;16岁写《上刘右相书》,对当时内政、外交方针提出建议,大获右相刘祥道赏识,一举成名。后来,他“幽素科”及第,在刘祥道引荐下,于唐乾封元年(666年)进入沛王府担任沛王李贤的文学侍从,踏出仕途第一步。唐乾封三年,他与四川的故事随着一纸檄文真正拉开了序幕。

因檄文遭贬 入蜀游历

唐乾封三年春,沛王李贤与其胞弟英王李显斗鸡。当时的唐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斗鸡,春天斗鸡成了长安贵族少年们的狂热爱好。两位王爷斗鸡,场面更是热闹非凡,两方僚属都争相到现场观看,其中就包括王勃。当天,王勃乘兴写出《檄英王鸡文》,文中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大肆夸赞主公李贤的鸡,暗讽李显的鸡,为李贤助威。

文章内容随即传到了唐高宗李治耳中。作为两位王爷的父亲,李治勃然大怒,认为王勃此举有意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会离间两位王爷之间的兄弟情谊,挑起矛盾。于是,王勃当天就被削职斥出沛王府。王勃因此备受打击,心情抑郁,十分消沉。在家人和友人鼓励下,他决定外出游历散心。唐乾封三年5月,王勃自长安出发,踏上剑门古道,开始了他长达两年多的蜀地之行。

王勃像(图片来自网络)

览蜀地风物 心境渐佳

一路上,蜀道奇观使王勃心胸大开,诗意大发,相继写下了30首诗记录行程,后来合编为《入蜀记行诗30首》一集。此集久佚,留存下来的仅为序文。序文中,从“采江山之俊势,观天下之奇作”“宇宙之奇观者也”等诗句,可看出王勃在惊叹蜀道惊险的同时,更多的是在赞叹蜀道的奇丽。“烟霞为朝夕之资,风月得林泉之助”,也颇能体现王勃途中赏景后的舒徐闲适之态。篇末“山川之感召”“爱成文律”,更强调所见之景是其文学创作来源。

唐乾封三年夏,王勃进入蜀地,在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玄武(今四川省中江县)、金堂、广汉、德阳等地游居。 蜀地秀美的山水激发了王勃的创作灵感,再加上蜀地生活的闲适,王勃心境渐佳。他在《涧底寒松赋》中,以涧底松自比,用“徒志远而心屈,遂才高而位下。其在物而有焉,余何为而悲者?”安慰自己;在《青苔赋》中,以“耻桃李之暂芳,笑兰桂之不永,故顺时而不竞,每乘幽而自振”来自我勉励。

蜀道的惊险奇丽和蜀山蜀水的灵秀俊美,一扫王勃遭贬斥的郁闷心境,为他抵成都后才情意气风发留下诸多佳作而赋予了灵感。

(本文参考:《历代文化名人在四川》,张志烈、袁庭栋著)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方志武侯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 (ID:scsdfz)。

投稿邮箱:

2.《巴蜀史志》杂志:bsszbjb@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