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爱洒家园情愈浓》董凯

 作家文坛 2020-10-21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在锅碗瓢盆的撞击声里,她拥有一份平凡的思想,享有一份平凡的快乐。奉献一份爱,得到一份心灵的充实。她在满足家人需求的同时,也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实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她叫王世明,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中学的退休教师,她今年77岁,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
  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里,她扮演着儿媳、婆婆、母亲、祖母四重角色。上有耄耋之年的公婆,下有成年的儿女,还有孙子和外孙。在她的精心料理下,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一家人和和睦睦,亲友间相敬如宾。
  寒来暑去,春华秋实。在50余年的风雨坎坷中,她把整个身心和爱意洒满家园。
  1969年,作为下乡知青的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人介绍,她与青年农民陈国山结婚。对于她扎根农村的作法,亲友们都不支持,社会上的人也很难理解。在当时,人们对此议论纷纷:″一个城里的大姑娘,找个老农民图个啥?……″有的亲友直截了当地问她:″世明啊,人家都争着抢着要回城,你却要在农村扎根儿,真不知道你咋想的?……″听到这些议论和责问,她沉默得一言不发。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她铁下心来说:″这辈子,农村的丈夫我找定了,农村的根儿,也也扎定了!"
  结婚时,家住沈阳的二姐怕她冬天冷,特意给她买了一件羊皮大衣。收到二姐从省城寄来的礼物,让她高兴得一夜没合眼。一件羊皮大衣,这对于有钱人,或许算不了什么,可对于她,这个顺着地垅沟儿找豆包儿、土里刨食儿的农村家庭来说,实属价格不菲的昂贵之物,对于她本人说来,无异于雪中送炭。
  到了冬天,这件羊皮大衣,让她左思右想,还是没舍得穿。原因是:她的公公在供销社打更,她怕公公冬天冷,就把这件爱不释手仍稀罕之物送给了公公。为了穿着方便,她还把大衣改成半身皮祆,事后,公公逢人便说:″世明这孩子,对我真心实意,比我闺女都上心。″
  她到陈家不久,上级下发了回城转正指标,指名发给她的。她想,丈夫身体不太好,结果,她把这次转正的机会让给了丈夫。丈夫是个实在人,心直性耿,丈夫直截了当地说:″要不,你还是回城吧!我这个家会拖累你一辈子的。″说完,这个堂堂的山东大汉,他的眼泪直在眼圈里打转转。她也眼圈儿湿润地看着丈夫,并坦诚地说:"既然我选择了你,就不能抛弃你,让我一生留在农村无怨无悔!"
  婚后的第二年,一对龙凤胎出生了,几年后,又生了一儿一女,让这个4口之家又添了4张嘴。8口人的大家庭,给这个原本就不富俗的家庭,加重了生活难度,这也无异于雪上加霜。
  过来的人都知道:那个年代,农村人过日子,靠的是挣工分。到了秋后,拿着工分到生产队买口粮。干了一大年,只能弄个车轱辘圆,家里根本没有几个余钱儿。由于她家庭人口多,经济十分困难,领到家里的口粮是水稻,还要把它换成玉米,然后再磨成面粉,因为这样吃起来精细。村里的人都知道,她家常年吃玉米面大饼子,就着白菜汤下饭。作为家庭主妇,她也有心给家里人改善伙食,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在那时,让她真正理解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真正含义。按当时的家庭条件,每逢到春节,家里砍几斤肉,那就是过年了。鸡、鸭、鱼、肉这几样东西,他们连想都不敢想,因为那是一种奢望。
  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生活的艰难自不必说,丈夫身体不好,经常吃药。公公患有腰腿疼病,婆婆年岁己高,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靠她一人照料。后来,婆婆又得了老年痴呆症。有时一犯病,就五更半夜地折腾,弄得一家人寝食不安。有时,大小便失禁,弄得墙上、衣服、被褥、全身都是,她就从里到外清冼,把弄脏的东西,收拾得干干净净。
  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几个孩子对老人也十分孝敬。放学后,也能帮着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学前,主动和奶奶打招呼,帮助奶奶用药,睡觉前,给奶奶打洗脚水,吃饭时,给奶奶盛饭、夹菜。在奶奶打吊瓶的时候,给奶奶喂饭,看着输液。在平时,帮助奶奶叠被、铺床、打理房间……这些生活习惯,几个孩子从小就养成了。
  她坚持常年精心伺候老人,几十年从未间断,从不厌烦,从来也不说一个″不"字儿。公公、婆婆胃口不好,吃不了硬饭。为了让老人吃上可口的饭菜,她每天早早起床,先把两位老人的饭菜做好,然后,再给其它人做饭。有一次,当她把饭菜做完,在送往老人的房间时,由于劳累过度,又没及时开灯,她一头昏倒在过道里。当时,可把一家人吓坏了。丈夫赶忙找来医生,给她打针、用药,当她舒醒过来后,简单地吃了饭,又准时到学校上班去了。
  前几年,婆婆得了小脑萎缩,一天到晚,逮住一句话叨咕个没完没了,她和孩子们,都当笑话听了。有时,老人也像小孩子一样,和她发脾气,但她从不顶撞老人。并还和孩子们解释:"老小孩儿,小小孩儿,你的奶奶有病了,要不,能这样吗?″几个孩子说:″我奶岁数大了,愿意说啥说啥,我们作为晚辈人,谁也不往心里去,只管尽孝心。″
  由于家住农村,她家有20亩地水田。农忙时,学校也不放假,她不仅要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还要照料一双儿女,白天和丈夫一起下地干活儿,晚上回到家里,还要侍候老人,一天到晚没有闲时候,可她从不叫苦叫累,却心甘情愿地为家庭奉献。
  在平时的生活中,她在为老人尽孝的同时,也十分理解和相信自己的孩子,并让他们在生活中自强自立。她用自己的言行,把好的传统、好的家风传承给孩子们。几十年来,通过她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们从咿呀学语,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把工作干得十分出色。同时,也不改孝敬老人的初心。大儿子毕业于交通大学,工作在盘锦铁路。二儿子研究生毕业,是天津大学教授。大女儿毕业于师范大学,是辽河油田教师。二女儿中专毕业,做财务工作。几个孩子都己成家立业,平时,工作都很忙。但每逢节假日,都要回来看爷爷、奶奶,都给老人买来好吃的。每到换季时,都要给老人买来应时的衣物。每到逢年过节、老人生日,他们都要前来,送上生日的祝贺。在平时,也经常给老人打电话、发短信、发视频,嘘寒问暖,让老人的生活处处开心。
  ″家和万事兴。"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平时的生活中,她在认真处理好双方父母关系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兄弟姐妹的关系、妯娌间的关系、亲友间的关系。
  由于她的丈夫在家中排行老大,她这个当嫂子的,在生活中,处处给兄弟姐妹做出榜样,她的作法,也得到家里孩子的效仿。平时,经常用电话勾通,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儿,她都要带上家中的孩子忙前忙后,首当其冲。谁家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她都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相助。谁家出现矛盾分岐,她都要去做说和调解……只因为这样,她在亲友间享有很高威望。在平时,无论谁家的大小事儿,都愿意和她勾通商量,让她帮助出谋划策。他们在生活中,都做到了尊重长辈、平等相待、真诚相处、互相理解、相互尊重、互相信任,家里家外演奏出一曲和谐的完美乐章。
  50多年来,这个淳朴、善良的女人,用她自身的品与德,善与美,感染熏陶着周围的人们,传承着好的家风,成了大伙儿学习的楷模。
  1983年,她家被中共营口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五好家庭″,1992年,她被中共盘山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她当选为县党代表,2000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2016年,她被评为盘锦市″最美家庭″。
  当那一本本大红印证书,那一串串耀眼的光环,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时,人们都向她、的她的家庭投来敬佩的目光。
  2020.10.21.12.58分于盘锦


  

==========================

原创作家简介:董凯,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作家,辽宁省作协会员。

6、特此声明,严禁抄袭,作者负全部法律责任。

 根据留言情况等决定发布各大网站。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