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对农村夫妇的凄惨晚年

 新用户06868399 2020-10-22

〓 第 1332 期  

 文|曹雪飞  编辑|王成海 



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文学平台,所发作品均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媒体在不经过本平台同意的情况下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还曾记得多年前的那个中秋节,天空下着濛濛细雨,早晨起来,六十六岁的吴老二和老伴就开始坐在家里剥豆荚。

夜儿个从地里劳动回来,吴老二发现要变天,就跟老伴把自家圐圙里的那点豆荚都揪回家里,怕一旦天变落了霜,豆荚就不好吃啦。

吴老二在拣那些比较熟的豆角剥,老伴在找一些还发青的豆荚,拿剪子铰成豆角丝准备作过冬的菜吃。

这不二八月的天气,风过雨过,刚才还是阴沉沉的天,下着濛濛细雨,转眼就太阳探出头来,照着大地。

今天,老两口本打算给五儿子永平起门前的那点山药,这不刚了一场雨,泥的也不能干啦,老两口也想安顿过个节。

忽听村里传来牛倌喊放牛的声音,可能是因为下雨的原故,今天的牛群走的迟啦,吴老二起身走出院,从牛棚里赶出那两头牛,提着个水兜日往井上走去,井上人的人们渐渐多了。

村西的三铜头看到吴老二说:“吴叔,你今天虚啦,一会儿等的吃羊肉哇,你家老大和老二今天都杀羊啦。”吴老二一边打水饮牛,一边从村西的那个方向扫了一眼。老大和老二是前后排,他们院里的那根担衣服的铁丝上都挂着一张羊皮,走村窜巷收羊肠、羊皮的那个贩子骑着“红公鸡”一边吆喝一边正往村西走去。

永强和永红今年都杀羊。老吴一想,永强的儿子刚刚今年也订上媳妇儿啦,永红的女儿燕燕虽说刚十八也找出去啦,人家杀羊这是招待新女婿、新媳妇儿呢。

饮完牛,吴老二提着水兜往回走,看见前院的五儿子永平正往摩托车上绑东西,两面两个箱子,后面还绑了一个尼纶袋日,袋子后面还吊了两只母鸡。这大概是人家要去眊外父。吴老二想。

往年这些东西都是自己老伴给人家准备。这不去年冬天老五成了家,这些事情就和老伴没关系了。此时,永平媳妇儿利利挺着大肚子也出来啦。只听一串摩托响声,永平一溜烟消失的无影无踪。

吴老二回到家,从那个破碗柜里找出那把烂刀,从闲房里取出那块磨石开始磨开了刀。

老伴骂他老不正色,大清早的磨个刀干啥呀,不赶快跟她拣豆角。吴老二一边磨刀一边对老板说:一会有人给你送肉呀,咱磨磨刀肥霍霍的搓上点羊肉,包上一顿饺日也好好过个十五。确实,自从大年吃完那顿饺子,老俩口这都八九个月啦还没开过荤呢。

“老不正经!谁捏给你送肉,看你长的喜人了?老大和老二都杀羊啦,人家那是招待新女婿、新媳儿的,给你俩老骨头吃有啥用?”

“不可能吧,一斤二斤也得哄哄鬼了哇。”

“想的你倒美!”

吴老二三八两下就把那把破刀磨的铮亮,“老板你先捡吧,园子里还有几棵青菜,我给你起回来中午做点馅,再炒上一个盘,你看前院那个兔日眊个外父跟搬家似的。”

“谁捏大十五搬家了?”

“我是说你家那个五爬床了,稠呀圪丁驮了一摩托车东西,大十五去眊外父个了。”

“人家这是第一年,这不趁今天下雨这个空儿去眊人,明天他还得起山药了。”

老五这是成家后第一年眊外父,为了表现孝敬,拿了三十个月饼、三十个提江、一箱苹果、一箱梨、四个大西瓜、两条带把把山海关、两瓶酒,还有两个鸡,差点把摩托压的放炮。

吴老二从圐圙里拔了几苗青菜,又回到家里和老伴拣起了豆角,一地的豆角捡拔出来啦,两老口起身一看,已经是晌午。

“老馋鬼,你不是说人家给你送肉了?我看狼吃鬼了——没影儿哇。”

“这帮白眼狼,我去找那兔日们。”

“快省点心吧,你倒忘了春天另家了?老四和老五差点捣出脑日,你不吃肉能死了?”

自从去年老五成家,老四媳妇儿怕老人把东西都给老五,提出了另家。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就有点粮食,两个大红柜、几口大缸、两大坛胡油、十三个母鸡,有一个还是断腿的,有两个牛一公一母。两坛胡油一人一坛,老两口连个油花花也没分上,十三个母鸡,一家六个,就给老两口只留下一只断腿鸡。这些东西都还好分,最后就因为分这一公一母两头牛,弟兄二人差点动了刀日。谁都想要母牛,母牛是钱串串,能下犊子卖。吴老二劝不住两个儿子,蹲了地上就顾得唉声叹气,最后老母亲哭着给摆平了这场事:牛先别分,这不母牛已经怀上犊日啦,反正还得种地,我给你们俩家一人培养一头母牛,这对儿牛我们老两口留下养老,打闹个棺材钱。咱们是一家人不要让外人嘲笑。老四、老五这才消停,终于平息了这场纠纷。

“老头,你把咱们家那只断腿鸡,撒点粮食叫到堂地逮住杀了吧,过十五啦,咱也受了一年了,该尝尝荤吧。就等于咱没生那兔日们。”

“老枪崩,我跟你说,我说不要把咱们两个姑娘寻的太远,你非要把她们嫁到山西,这也好了?嫁了三四年啦,也没回来过一次,都怨你个老枪崩爱钱。”

“我哇舍的了?不寻到山西要下那些彩礼,老四跟老五不是个打光棍?”

就做饭就拌嘴,老俩口炖了一个断腿鸡,快到日落西山才吃了顿饭。

晚上,大儿子打发他家小姑娘给送来五个黑焦圪练的月饼,和一个带毛的羊头、四个羊蹄,大概是大媳妇儿懒的不想燎,整个儿连毛胡擦地送过来了。二儿子也叫孩子给送来五个同样的月饼,一副羊下水、一个肺日和一块肝日,老二媳妇儿是不吃牲口内脏的。

一轮圆月从东方探出头来,吴老二从水缸后面取出前几天用土豆换的那个西瓜,切开供了月亮爷,老两口子接嚓的过了个十五……

日子一天天打熬过去,改革的春风越刮越猛,终于也刮到了这个穷山村。年轻人开始陆陆续的走进了城,打工的、念书的、做点小买卖的、站桥头的,反正能行动的人都离开了。老吴家的几个儿子也都进了城,扎了根。吴老二两口子上了岁数,在城里头做不了工、挣不了钱,只能继续在地里刨食。

2000年初,吴老二得了一场病,他的几个子女们因为他的那点医药费红打黑闹了好几次,最后不欢而散,亲亲的兄弟姊妹硬生生地快要闹成仇人。

老大说刚给儿子买上房,先让姊妹们垫上;老二说刚给儿子买上车没钱;一个女儿说死了丈夫要供两个儿子上大学。反正各有各的理由,就是没钱给老父亲出医药费。最后吴老二病没有彻底治好就回了家。

自从那以后,老吴家那柜子总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吃喝,但是老吴再也吃不进去了。

那年春节夜里,老伴包了几个饺子,端到老吴跟前,老吴抓着老伴的手说:“苦命人,我走了你可要受罪了。”说着眼角流出了几滴浑浊的眼泪。

“放心哇,咱这么多儿女,有吃有喝,没事情的。”

老伴喂了老吴一个饺子,安慰着老头。老吴吃了一口闭上了眼晴,之后,任凭老伴怎么呼唤,老吴再也没有醒来。

老伴赶紧穿着上鞋往村长家跑去,给三儿子拔通了电话,三儿子今年回来跟外夫一块过年,离得最近。

初一清晨,老吴家那破房门前停了十几辆小车,儿女一帮、孙子一堆,回来了几十口人。

老吴走啦,大红火,闹了两班鼓匠、大戏、大经,礼炮响了无数,整整火红了十多天。

就在吴老二出殡的那天夜里,老伴偷偷在牛棚拴牛的那块儿上了吊……

来年,清明,吴老二的几个子女和七大八小的一堆孙子、外甥,开着小车回来上坟,他们站在父母的坟前,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

父母在的时候,没一个子女心疼,父母再也回不来了,他们才意识到有父母多好!

不堪回首啊,那情、那痛、那岁月……

喜欢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郑重提示:由原创文学公众号老事旧人创刊人王成海先生卧病三年多写作的乡土散文集《故乡,记忆中的那些人和事》,在众多读者朋友的鼓励下终于出版了,截止目前还剩最后400本该书由作者2017年到2019年三年间写作的三四百篇乡土散文中精选的99篇集结而成,近400页,30万字,著名书法家、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书记处书记田滋茂先生为该书作序,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

【作者介绍】曹雪飞,网名半碗盐汤,男,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人,记忆力强,能说会道,具有民间艺术家之天赋,曾经生活经历颇为坎坷,现为锡林浩特市之的哥。

【投稿须知】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首发文学平台,所以请投稿者一定保证自己的稿件为原创首发,凡是已投其它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切莫再投本平台。本平台是本人为打发病床时间而创建的,没有任何外部力量支持,所以稿件没有稿费,望想换取稿费的亲们莫投稿件于本平台。由于修改编辑文章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编者又是一个患病已久的大病人,所以请亲们在投稿时尽力把自己的稿件修改到最佳状态。投向本平台的稿件,一旦收到回复,就意味着准备采用,但由于稿件较多,刊发可能需要一定的时日,请亲们耐心等候,半月内未见刊登的请另投其它地方。希望投稿的亲们一定关注本平台,随时接收本平台刊发的文章。本平台投稿邮箱为737494985@qq.com,或加微信wangchenghai1968,直接通过微信把文章发过来,同时一定附作者个人简单介绍和近照一张。欢迎大家分享转发,但也请其它媒体或自媒体尊重原创者的辛苦劳动,在未经授权情况下不得私自转载或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视为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公众号,欢迎按二维码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