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运动方剂表 开方用药基础

 图书 馆员 2020-10-22

圆运动方剂表 开方用药基础

内伤方剂表
方名证状原理治法脉象备考
理中丸上吐下泻头疼 动无力不渴中气虚土气湿寒补中燥湿温寒微小虚大治中土不运法
麦门冬汤火逆咳嗽咽喉不利上气中气虚肺气燥逆补中润肺降肺降胃虚涩治肺经金气不降法,
小建中汤虚劳,里急腹中虚,衄,手足心烦()咽干口燥,梦中失精四肢疼痛中虚胆逆,土木两枯,相火外泄,滞寒荣卫。补中气降胆经相火润燥通塞涩数或浮虚治胆经相火不降法
当归生姜羊肉汤寒疝腹痛胁痛,产后腹痛。肝经寒温润肝经虚大或细微治肝经木气不升法
肾气丸虚劳消渴,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里急。小腹拘急。肾气不升补气滋肝除湿补火两尺极微治肾经水气不法
泻心汤衄血,吐血心经降气不足降心气两尺极微治心经火气不降法

外感方剂表

方名证状原理治法脉象备考
桂枝汤项强头痛身疼 发热汗出恶风卫气受风所伤不能交荣,荣气郁故偏现本性而疏泄,疏泄故发热。敛荣气以交卫气脉浮缓此方用芍药之理不可含糊。外感之病,非风寒入了人身作病,乃荣卫被风寒所伤,人身的荣卫自己作病。此点解决古医学复明矣。
麻黄汤项强头痛身疼 骨节疼痛无汗恶寒。荣气受寒所伤,不能交卫,卫气郁。故偏现本性而收敛,敛故恶寒。泄卫气 以交荣气。脉浮紧麻黄汤证病在收敛偏盛,桂枝汤证病在疏泄偏盛。时令收敛则麻黄证多,时令疏泄则桂枝证多。大气寒则收敛,大气热则疏泄。
桂枝麻黄各半汤恶寒发热无汗项强身痛数日不解荣卫皆郁双解荣卫脉微弱芍药麻黄并用。一开一合。荣卫双郁,一定之法。后人不解桂枝汤用芍药之理,一心总以为是风寒入了人身,须祛风提寒之药,冬多用些才行,于是外感病误于升散药者多矣。
四逆汤自利腹痛。腹痛涨满而吐食不下。火土双败燥湿温中补火脉沉微三阴脏病不下利者不死。下利不愈者必死,下利乃太阴之事,脾阳不衰不惟太阴不病,即少阳(阴?)厥阴亦可不病。太阴脾土关系大矣。
附子汤肢寒背恶寒蜷卧,但欲寐骨节痛。水寒土败风动温水补土息风脉沉微细小少阴一气,心脏与肾脏属之。心属火肾属水,土败中灭水火分离,水寒克火故少阴脏病法当温水气之寒,扶土气之衰,同时兼防木气之动,少阴多死证,火不生土,木又克土之故,方中不用甘药嫌壅滞也。
乌梅丸厥热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热痛,饥不欲食,食则吐蚘,心烦有时安静,静而复烦。水寒火热木土败中气寒。温寒清热补中养木息风脉虚细急数厥阴风木,在春冬之交。微阳升动,阳根不足一动即泄,所以厥多死证也。少阴厥阴之死证非医误之过,乃木气水气应有之事。
大承气汤胃实潮热手足汗出谵语,六七日不大便,腹满痛拒按。燥热结实胃有燥屎下燥屎脉大而实胃家阳盛全是阳盛之象。脉则大实,重按有力。当表证已罢,蒸蒸热盛之时。以调胃承气汤和其胃热,不至成大承气汤证也。调胃承气汤详见伤寒读法篇。
桃核承气汤发狂小腹急。膀胱热结,少腹有蓄血下热攻血顾中达表脉沉实。膀胱腑证极少阴脏病寒。分见三阴。阳腑病热统属阳明。故古人以三阴与阳明对称。
小柴胡汤寒热口苦目眩耳聋咽干胸满肋痛而兼呕烦。少阳经病脏阴易动。和解经气预防脏阴。脉虚小弦数此证常有十数日不愈者。因少阳经气居半表半里之间,既不能出表,又不能入里之故。所以非和解不可。
大柴胡汤寒热口苦目眩耳聋而兼呕,下利胸痞而硬。少阳经病腑热已结。和解经气兼腑热。脉右实左弱此证只须认明有少阳经证,则下利系阳明热利显而易见。面上神色。是阳象无阴象亦易分辨。

阴阳虚实的临证鉴

遇到一个症状,首先要判断热证还是寒证,热证分为阳实和阴虚,寒证分阳虚和阴实。人的个性分单纯性有四种,混合的个性有七种,阳实阴虚一种,阳虚阴实一种,阴阳两虚也一种。所以利用寒热可以把你的个性、体质,把它综合起来。

我们先看看表情部份,一个病人进来,我们先看他的神情,阳虚的人他的表情是安静,就是说你看他的神情、面部的表情部份。阳虚的寒证是安静,到了阴实就叫沉静、沉默,比安静更安静,沉默的现象。

沉默寡言容易有精神自闭的现象,所以要判断一个精神病,阳虚叫忧郁,于是我们可以在这边里面写他情绪的反应,阳虚的人是容易忧郁,到达阴实是抑郁,所以我们也可以这么看,天气冷的时候,人潮就不沸腾,安安静静的,冷天刮风下雨,百货公司没有人去逛,安安静静的阳虚,阳是热闹,已经不热闹叫做安静,没有阳气就属于安静,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就是阳虚忧郁。

阴实,阳虚己经不热闹了,再加上冷的现象,这种阴实就沉默,所以他的个性会沉默寡言,不喜欢说话,就是你跟他讲话,他也只是笑一笑,很少讲话,因为他不讲话,你没辨法了解他心里想什么,他已经把忧郁压下去,所以精神抑郁的人容易有自杀倾向,天天嘴巴喊说要自杀的,比较不会去自杀,反而要自杀的不跟人家讲,这就是抑郁的现象。

阳实的表情是急躁,有发高烧的人,心情不稳定,很容易发脾气。急是急性;躁是足部,叫坐立不安,这是阳实的反应,而他的情绪属于暴怒。个性急燥的人,情绪容易暴、突然生气,像火山爆发一样。

阴虚的人,他的情绪是心烦、坐立不安,以上是寒证跟热证。很标准的四个个性,如果他阴虚加上阳虚,心烦又忧郁的现象,在西医叫精神躁郁症,烦躁的躁跟忧郁的郁合在一起;阴阳两虚,像女性更年期,动情素、黄体素同时不足,就是出现阴阳两虚的内心忧郁、外面心烦。

其次我们看面色,看病人脸的颜色,阳虚是苍白色,好像生一场大病之后的样子,我们常讲的气色不好,都属于阳虚,脸色苍白,所以叫气虚或阳虚。  阴实比较暗,偏褐色,或暗褐色。脸色苍白接近白色的,这一种阳虚都属于肺的部份,而暗褐色,阴实以肾为主,肾属于黑色,所以脸暗褐色,好像晒过太阳,脸有点黑黑的,这叫阴实。我们只要看看自己的手,把手放在冰箱里面,冰冷了一二分钟以后拿出来,指甲变紫色,手掌变暗暗的,好像是手脚冰冷那种颜色,就属于阴实,因为阴实会静脉曲张,血液循环不良,所以会出现暗褐色。

那阳实的人面红、面赤,整张脸是红色的,阳实的人面赤有光泽,整个脸红的发亮;阴虚之人脸潮红,潮红只在颧骨附近,脸颊的地方有红红的没有光泽,好像是把腮红涂上去一样,所以阳实跟阴虚脸都会红,阳实有面赤有光泽,阴虚是局部潮红,没有光泽。

接下来我们看病人手脚四肢的部份,阳虚是手脚不温暖,可是也不代表他冰冷,手脚不温,摸起来有一点温度,但又一点凉凉的。阴实是手脚冰冷,阳实的手脚灼热,整个手掌脚掌都发热;阴虚是手脚掌心热热的现象。

接下来我们看呼吸。阳虚的人胸闷,在呼吸而言,阳虚是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所以会胸闷,为了解除胸闷,他会咳,咳一二声,或叹气或长嘘一口气,让气吐出来。阴实是叫呼吸困难,严重的会喘,在疾病而言叫肺气肿,不只支气管扩张,连肺泡也通通打开开。

反之肺阴虚卵磷脂不够,他吸空气很困难,一吸胸就会不舒服或疼痛,因为肺泡打不开来。至于热证的阳实,呼吸急促,呼吸声音很大,吐出来的气是热的,阳实呼吸急促,结果就会咳嗽,像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就会一直咳,咳到后面气管痉挛过度,就咳不出来了,因为气堵住了,就变成喘,所以先咳后喘都是急性的病变。而阳虚阴实的寒喘,叫哮喘,先喘后咳,两者不同,若要用名贵药,阴虚是冬虫夏草,阳虚是粉光参,两者作用机理刚刚好相反,互相抵销,所以若不懂得加味来调和他们,花了大把银子,只是劳民伤财。

阳实的人喜寒而恶热,阴虚喜凉恶温,阳虚畏寒喜欢温暖,阴实恶寒。所以利用喜欢或讨厌寒热,也可以把体质区分开来。那么既怕冷又怕热的体质都是阴阳两虚。

饮水的部份。喝水是跟口渴有关,阳实的,水入即渴,或者是口渴欲饮也可以。阳实的体内是一个热炉,水进去马上被蒸发掉,因此拼命喝水。阴虚之人是渴欲饮,喝二三杯,他就不再口渴。阳虚则是口干不欲饮,倒一杯开水给他喝,喝了一口就不喝。阴实是饮入即吐,因为满肚子都是「坏水」,满肚子都是冷的,喝不下去,所以跟阳虚很容易区分。

底下再看排便,这个可以分很多,一直分下去,几乎可以说分不完。但是大原则就是这四个阳实的排便是痾羊屎,有闭结的现象,便秘又一粒一粒的东西叫闭结,到达阴虚会有便血。大便一条一条的,不是一粒一粒的,因为阴虚干燥,一条一条的粪便把肛门搓破,会有出现血丝的现象。阳虚是溏便,溏就是软趴趴的,便便都浮在马桶水面上,没有沉下去的力量。等到阴实,不是软便、黏便就是腹泻,轻微的是软便,再来是黏黏的粪便,最后是腹泻、拉肚子。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金匮教的是远血和近血的症状诊断,现在我们阴虚排便,跟肛裂也要分开鉴别。很多人前面一节粪便太粗太干,硬是把肛门撑开,撑开之后,粪便没有血,但是卫生纸擦肛门的时候有血丝,粪便没血而卫生纸上面有血丝是肛裂,肛门裂开治不治都无所谓,因为不是真正出血,要治也可以,不治也可以。

阴虚的现象是粪便一条一条,上面有血丝,因为已经从直肠到肛门有刮破的现象,刮破以后,肛门周围的静脉会曲张,造成内痔,所以内痔是阴虚造成的,不是阳实,阴虚才会便血。内痔出现,没有便秘,可以用槐花散来治疗;便秘的可以用乙字汤或消痔丸之类。但是内痔,因为有静脉曲张在里面,都要加上桂枝茯苓丸,否则疗效不完全。

再来讲小便。阳实的人是真正的尿多,阳是功能,血液过滤成尿液的功能太强,这个跟阳虚的小便清长要区分。至于阴虚是水分不够,所以尿少而红,小便出来热热的烧灼感,我们中医讲尿赤、尿短、尿少。夏天温度30度以上,到外面去晒太阳、运动,或是工作两三个小时回来,小便都容易这种现象。还有婴儿,夏天天气热,父母或褓姆没有定时给喝水,到了晚上,换尿布的时候,发现小贝比尿布中黄黄红红的的现象,这种婴儿到了晚上一定睡不着觉,因为他阴虚缺水心烦不会表达就用哭的方式来表现,这就是所谓的小儿夜啼,方剂学里面的导赤散治疗小儿夜啼,并不是惊吓到的夜啼,而是小孩夏天水喝太少,身体没有水来利尿而体温上升,导致心烦睡不着而哭闹,这种导赤散证,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也会出现,只要是傍晚、下午一二点出去散步,走到四五点回来的都容易有这种现象。

小便透明清长、没有颜色是阳虚的小便,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小便透明状、没有颜色,既清稀又多就叫清长,这种体质是阳虚。等到阴实的冷到极点,水会凝结像冰块一样,所以小便多又有白色混浊物,这个白色混浊物排出去时有一股腥味,这是阴实的体质。有些男生到了冬天,小便的时候,本来身体没有抖,小便清长,到了尿到快要结束时,忽然这样抖一下子,出现一节白色的混浊物出现,就属阴实的现象。


  阳实

   阴虚

   阳虚

   阴实

部位

    心

 肺

  肝

   肾

面色

 面红

 颧红

 面白

 面褐

表情

 急躁

坐立不安

 安静

 沉静

眼红多泪

眼干而濇

眼干而酸

眼湿而润

  痛

  痒

迎风落泪

油、眼屎

视力

 远视

视力模糊

眼睛疲劳

 近视

舌绛无苔

舌红无苔

舌淡红

舌暗红或紫

口疮

颊溃咽痛

舌疮

口角溃破

颊膜溃烂

齿

  痛

   露

   摇

   烂

热而痛

痒而喷嚏

干而涕

塞而鼻干

发烧

壮热39.0~ 41.5 ℃

手足灼热

假热37.5~ 39.0 ℃

手足心烫

畏寒36.5~ 37.0℃

手足不温

恶寒36.5℃以下

手足冰冷

身热有汗

身热无汗

身寒有汗

身寒无汗

呼吸

呼多而急促

吸少而喘

呼少而喘

吸多而胸闷

痰饮

无痰(血热)

无痰(血燥)

痰多(血寒多痰)

痰黏(血寒而饮)

咳嗽

痛而咳

痒而咳

咳而痰

痰而咳

声音

充血(无声)

  唦

   哑

   嗄

  革脉

  弱脉

  濡脉

  牢脉

饮食

口渴欲饮食欲太旺多食易饥

口渴欲饮易饥忌吃饥饱皆痛

口干不欲饮食欲不振食入欲呕

口干不欲饮消化不良食入即吐

消化

溢酸/易饥

胃痛/嘈杂

胃胀/嗳气

打嗝/吐口水

体重

多食而瘦

不食而瘦

不食而胖

多食而胖

情绪

喜/怒

烦/躁

忧/悲

紧张/恐/慌

睡眠

精神好/不  眠

心烦睡不着

多梦失眠

嗜睡/瞌睡

神经

   痛

   痹

   酸

   麻

疼痛反应

肿痛(热)

抽痛(痉、痹)

酸无力(胀)

胀痛(紧、麻木)

大便

  便秘

  便血

溏软便

黏便排困

小便

尿多或痛

尿涩或痛

尿少虚肿或频尿多尿

尿少水肿

头胀头痛

头紧头痛

头晕头胀

头昏头痛

项肩

项强肩痛

项酸肩痛

项酸肩酸

项骨肩凝

紧(咳)

痛(吸)

   闷

   满

腹痛腹泻

腹痛便秘

腹胀喜按

腹胀拒按

手足

 筋痛胀

 筋紧

  筋酸

  筋麻

指趾

紧/有力

麻/刺感

酸/无力

麻/胀感

月经

经早量多

经早量少

经迟量多

经迟量少

经期

经来腹痛(胀)

经来腹痛(抽)

经来腹胀不痛

经来腹胀且痛

分泌

多色黄红(痛)

少色红(干)

多色淡白

多色白浓(痒)

水肿

气实而肿(心)(夏)

水肿而肿(肝)(秋)

气虚而肿(脾)(春)

水肿而重(肾)(冬)

喜恶

喜寒恶热

喜凉恶温

喜温畏寒

喜热恶寒

中医科学院:实用经验良方62

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

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
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 30 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法: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
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
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
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法: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六、治泄泻方
组成:新鲜番石榴叶30片(干品1530克)
功效:消炎止泻。
主治:肠炎泄泻,细菌性痢疾。
七、治肠套叠方
组成:旋覆花5克,代赭石15克(先煎),党参9克,炙甘草5克,生姜2片,大枣3枚,法夏9克。
用法:上药慢煎,服后半小时,继用下法。另外,用蜂蜜100毫升,加开水200毫升,待温度为37℃时,灌肠,与此同时,用梅花针扣击腹部肿块。
功效:降逆理肠,调畅气机。
主治:小儿肠套叠。
八、治急性阑尾炎方
组成:生大黄15克(后下),蒲公英15克,冬瓜仁30克,桃仁12克,丹皮9克,皂角刺12克,芒硝6克(冲服)。
功效:清热泻下。
主治: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药物组成中去芒硝)。
针灸疗法:针刺阑尾穴(双侧),用泻法深刺之,运针一二十分钟,接电针机半小时,再留针1小时。每天1次,连刺3天。
外敷法:三黄散外敷。用蜂蜜适量加水调匀,敷患处,药干即换。
九、治慢性阑尾炎方
组成:生大黄9克,丹皮9克,冬瓜仁30克,桃仁9克,芒硝6克。
功效:清热泻下。
主治:慢性阑尾炎。
加减法:痛甚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加地丁、银花、连翘;出现包块(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人于后期酌加党参或花旗参以扶正。
注:此方即大黄牡丹皮汤,可每月服三四剂,持续3个月。
十、治慢性肝炎方
组成:党参或太子参153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川萆薢10克,珍珠草30克。
功效:健脾化湿浊,扶土抑肝木。
主治:慢性肝炎。
加减法:湿重者加法夏10克、砂仁3克、苡仁15克。肝郁者加素馨花10克、郁金10克。肝阴不足而见眩晕、失眠、梦多者加桑寄生30克、桑椹子15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肾阴虚而见腰膝酸痛、舌嫩红苔少、脉细数者加首乌30克、山萸肉12克、熟地20克、淮山药易白术、太子参易党参。黄疸者加田基黄30克、溪黄草 30 克,或金钱草25克、土茵陈25克。血瘀者加丹参15克、茜草根12克、桃仁10克、虫6克。
十一、治早期肝硬化方
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楮实子12克,川萆薢10克,云苓15克,菟丝子12克,土鳖虫10克,甘草6克,丹参18克,鳖甲(醋炙)30克。
功效:健脾护肝,化软坚。
主治:早期肝硬化。
加减法:酒精中毒性肝硬化,加葛花12克;肝炎后肝硬化,加珍珠草30克;门脉性肝硬化,若硬化较甚,加炒山甲10克;牙龈出血者,加紫珠草30克;阴虚者去川萆薢,加淮山药15克,石斛12克。黄疸者加田基黄30克。
十二、治腹水方
组成:甘草、甘遂等量。
用法:用等量之甘草煎浓汁浸泡已打碎之甘遂,共泡33夜,去甘草汁,将甘遂晒干为细末,每服12克,用肠溶胶囊装吞,于清晨用米粥送服。
功效:攻逐泻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注:此方为民间验方,攻逐力强,不宜重用多用,仍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十三、治低白蛋白症方
组成:淮山30克,苡米15克,鳖或龟约斤许。
用法:煲汤或炖服。每周12次。
功效:健脾填精。
主治:低白蛋白症或A/G比值倒置者。
十四、治肝吸虫方
组成:①党参(或太子参)12克,云苓12克,白术10克,扁豆12克,山药15克,郁金10克,枣子槟榔25克(切),使君子10克,甘草5克。②郁金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榧子肉25克,枣子槟榔25克(切)。
用法:先服①方,每日1剂,复煎当日服,连服34天;后服②方,服法同上,连服57天为1疗程。若体质壮实者,则先服②方,后服①方,剂次不变。感染轻者,一般服12疗程可愈;感染重者,一般服3疗程可愈,最多可服至4疗程。
功效:健脾驱虫疏肝。
主治:肝吸虫病。
十五、治胆道蛔虫症方(胆蛔汤)
组成:炒榧子肉15克,使君子(打)12克,枣子槟榔(切)12克,乌梅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
功效:驱虫,安蛔,止痛。
主治:胆道蛔虫,肠道蛔虫,亦可治蛔虫性肠梗阻。
加减法:腹痛甚者加木香、枳壳、砂仁;热象明显者加黄连、黄柏;大便秘结者加枳实、玄明粉、大黄;脾虚者加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蛔虫性肠梗阻亦可配合针刺四逢穴,或加服生油50毫升,口服或胃管给药。
十六、治胆囊炎与胆石症方
组成:柴胡10克,太子参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12克,白芍15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功效:舒肝利胆排石,健脾活血。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加减法:热盛者去太子参加黄芩、栀子;湿盛者去太子参加茵陈、木通;大便秘结者去太子参加元明粉、枳壳或大黄;脾虚较甚者加云苓、白术。
十七、治阿米巴痢疾方
组成:鸦胆子肉20粒。
用法:以滑石粉为衣,空腹吞服。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痢。
主治:阿米巴痢疾。
注:此方出于张锡纯。
十八、治高血压方
一方石决牡蛎汤
组成:石决明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2克(后下),莲子心3克,莲须10克。
功效:平肝潜阳。
主治: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
加减法:苔黄、脉数有力者加黄芩;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加大黄;苔厚腻者去莲须加茯苓、泽泻;头痛甚者加菊花或龙胆草;头晕甚者加天麻;失眠加夜交藤或酸枣仁。
二方莲椹汤
组成:莲须10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淮山30克,龟板30克(先煎),牛膝15克。
功效:滋肾养肝。
主治:肝肾阴虚之高血压病。
加减法:气虚者加太子参;舌光无苔加麦冬、生地;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血虚者加首乌、黄精。
三方肝肾双补汤
组成:桑寄生30克,首乌30克,川芎10克,淫羊藿10克,玉米须30克,杜仲10克,磁石30克(先煎),生龙骨30克(先煎)。
功效:双补肝肾,兼予潜阳。
主治:阴阳两虚之高血压病。
加减法:气虚者加黄芪 30 克;肾阳虚为主者,可用附桂十味汤(肉桂、熟附子、黄精、桑椹子、丹皮、云苓、泽泻、莲须、玉米须、牛膝);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杜仲、黄芪。
四方赭决九味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陈皮3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30克,白术15克,甘草3克。
功效:益气祛痰。
主治:气虚痰浊之高血压病。
加减法: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椹子、女贞子;兼肾阳虚者加肉桂心、仙茅、淫羊藿;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参、田七末等。
十九、治冠心病方
组成:党参(或太子参)18克,竹茹10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橘红10克,枳壳6克,甘草5克,丹参18克。
功效:益气祛痰以通心阳。
主治:冠心病。
加减法: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血瘀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气虚甚者合用四君子汤或重用黄芪;血压高加草决明、代赭石、钩藤、牛膝;血脂高加山楂、布渣叶、草决明,首乌。
二十、治风湿性心脏病方
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五爪龙30克,鸡血藤24克,桑寄生30克。
功效:益气活血。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二十一、治慢性心衰方
组成:花旗参10克(另炖),麦冬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太子参30克。
功效:益气生脉。
主治:慢性心功能衰竭。
加减法:心阳虚者用暖心方(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等),心阴虚者用养心方(生晒参、麦冬、法夏、云苓、田三七等),除二方外,阳虚亦可用四君子汤合桂枝甘草汤或参附汤,加五爪龙、北芪、酸枣仁、柏子仁等;阴虚用生脉散加沙参、玉竹、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血瘀加用桃红饮(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威灵仙)或失笑散;水肿甚者加用五苓散、五皮饮;兼外感咳嗽者加豨莶草、北杏、紫菀、百部;喘咳痰多者加苏子、白芥子、胆星、浮海石;湿重苔厚者加苡米、扁豆衣;喘咳欲脱之危症则用高丽参合真武汤浓煎频服,配合静脉注射丽参针、参附针,或参麦针以补气固脱。
注:此方出于黄省三加以化裁。
二十二、治偏瘫截瘫方
组成:黄芪120240克,赤芍15克,归尾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5克,地龙10克,丹参24克,水蛭10克。
功效:益气活血。
主治:中风后遗症,外伤性截瘫。
注:此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味。
二十三、治咳嗽方
组成:百部10克,紫菀10克,橘络10克,浮海石10克,冬瓜仁10克,北杏10克,五爪龙2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甘草5克。
功效:降气化痰,宣肺止咳。
主治:咳嗽。
加减法:外感咳嗽加豨签草15克、桑叶10克、薄荷6克(后下)。食滞咳嗽加布渣叶15克、芒果核10克。脾虚咳嗽合四君子汤培土生金。暑热咳嗽加莲叶10克、扁豆花10克、西瓜皮15克。秋燥咳嗽加雪梨皮15克、沙参15克。过食生冷之咳嗽加藿香10克、生姜3片、苏叶6克。痰热咳嗽加黄芩12克、瓜蒌15克、竺黄10克。
二十四、治肺气肿方
组成:五爪龙30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10克,鹅管石30克。
功效:培土生金,降气除痰。
主治:肺气肿,哮喘之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
加减法:咳嗽甚者加百部10克、紫菀10克、橘络10克。喘甚者加麻黄6克、地龙10克。兼食滞者加木亡果核10克,布渣叶15克。
二十五、治支气管扩张症方
组成:百合30克,百部15克,海蛤壳30克,白芨30克。
功效:固肺敛肺,止咳止血。
主治: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百日咳,久咳,咳唾痰血。
注:上海验方。
二十六、治肺结核方
 
组成:党参15克,黄芪15克,淮山药15克,知母15克,玄参15克,生龙骨 15 克,生牡蛎15克,丹参9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
功效:补气养阴,活血化瘀。
主治:肺结核。
二十七、治神经官能症方
组成:甘草10克,大枣5枚,面粉一汤匙(冲熟服)。
功效:养心安神,甘缓和中。
主治:神经官能症,失眠。
注:此方即甘麦大枣汤,小麦改为麦面粉效果更好。
二十八、治头痛方(加味选奇汤)
组成:防风9克,羌活9克,黄芩9克,甘草6克,白芍12克,白蒺藜12克,菊花9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痛。
主治:头痛,偏头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经痛。
加减法:阴虚明显者生地易黄芩,或以磁石朱丸与六味地黄丸以治之。日服磁朱丸以镇摄其亢阳,晚服六味地黄丸以滋其肾阴。血瘀者加茺蔚子10克,牛膝15克,豨签草15克,或用血府逐瘀汤。
注:磁朱丸本眼科用药,又名神曲丸,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用120克神曲以配60克之磁石及30克之朱砂,磁石滋肾潜阳,重镇安神,朱砂清心安神,妙在用120克神曲以健运脾气,使石药不致有碍胃气,又能升清降浊。
二十九、治癫痫方
组成:荆芥8克,全蝎10克,僵蚕10克,浙贝10克,橘络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蜈蚣2条。
用法:共研极细末,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减半量。
功效:益气祛痰,镇痫安神。
主治:癫痫。
附:治癫痫民间验方
组成:未开眼黑狗仔全只。
用法:放瓦筒包黄泥糊,炭火烤至小黑狗干炭,研细末,放瓶中打地气,分几次用黄精酒送服,一般壮者不服此方。
另方:黄豆2500克,地龙干30克,白胡椒30克,水5000克,慢火煲至干水,每天3次,食黄豆一握。
功效:镇痫安神。
主治:癫痫。
三十、治甲亢方
组成: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浙贝10克,玄参15克,生牡蛎30克,山慈姑10克,甘草5克。
功效: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主治: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加减法:肝郁者加柴胡、枳壳、白芍;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熟枣仁、柏子仁;烦躁惊惕者加麦芽、大枣;汗多加浮小麦、糯稻根;手颤者加钩藤、首乌、白芍、鸡血藤;突眼加木贼、白蒺藜;气虚者加黄芪、白术、云苓、五爪龙;肾虚加旱莲草、女贞子、菟丝子、楮实子;血瘀者加丹参、丹皮。
三十一、治皮肌炎方
组成:青蒿10克,鳖甲30克(先煎),地骨皮3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红条紫草10克。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皮肌炎,红斑性狼疮。
三十二、治硬皮病方
组成:熟地24克,淮山药3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阿胶10克(烊化),百合30克,太子参30克。
功效:补肾健脾养肺,活血散结以治皮。
主治:硬皮病。
加减法: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鸡血藤;胃阴虚者加石斛、金钗;痰湿壅肺者加橘络、百部、紫菀、五爪龙;兼血瘀者加丹参、牛膝;肾虚甚者加鹿角胶、鳖甲等;气虚者加黄芪;舌淡者加少许桂枝。
三十三、治糖尿病方
组成:淮山药90克,泽泻1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生地12克,熟地12 克,丹皮10克,玉米须30克,仙鹤草30克,黄芪30克。
功效:益气养阴,降糖止渴。
主治:糖尿病。
三十四、治地中海贫血方
组成:一方:吉林参6克,鹿茸片3克,炖服。
二方: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炙甘草6克,归头12克,熟地24克,川芎10克,花生衣10克,白芍12克,淫羊藿6克,补骨脂10克,杞子10克。
功效:大补气血。
主治: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亦可用)。
三十五、治血小板减少症方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柴胡9克,升麻5克,陈皮3克,炙甘草5克,黄精12克,仙鹤草30克,首乌15克。
功效:益气养血。
主治:血小板减少症。
三十六、治重症肌无力方
组成:黄芪60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甘草3克,归头10克,陈皮3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五爪龙30克,首乌20克,杞子10克。
功效:补脾益损。
主治:重症肌无力。
加减法:肾阳虚加巴戟、肉苁蓉、淫羊藿;肾阴虚者加山萸肉、旱莲草,或加服六味地黄丸;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夜交藤;胃阴虚者党参易太子参,加石斛、金钗;兼湿者加苡仁、云苓;兼痰者加浙贝、橘络;有外感者用轻剂之补中益气汤原方,酌加豨签草、千层纸、桑叶等。
三十七、治血尿方
组成:三叶人字草30克。
功效:止血尿。
主治:血尿
加减法:泌尿系结石者加海金砂5克,金钱草30克,砂牛末3克(冲);慢性肾盂肾炎者合自拟珍凤汤(珍珠草、小叶凤尾草、太子参各15克,云苓12克,白术、百部各9克,桑寄生30克,小甘草5克);慢性肾炎者加淡豆豉30克,田七末3克(冲)。
三十八、治血崩方
组成:血余炭末39克(冲服)。
功效:收敛止血。
主治:妇女崩漏。
加减法:月经过多或月经时间过长可合用胶艾四物汤(阿胶、艾叶、当归头、熟地、川芎、白芍)。
另一法:直接灸隐白,大敦穴,13壮。
三十九、治上消化道出血方
组成:阿胶10克(烊化),田七末(炒黄)35克(冲服)。
用法:三七末炒至深黄色,放置冰箱24小时即可用。
功效:养血止血。
主治:消化道出血。
四十、治吐血咯血方
组成:5岁以下之健康男孩之中段尿,送服止血散(血余炭,煅花蕊石,白及末,炒三七末,等份共为极细末)13克。
功效:引火归原,血归其位。
主治:肺病大咯血或胃病大吐血。
加减法:血得止辨证用药以治其本。
另一法:用梅花针叩击人迎穴,以人迎穴为中心,叩击圆周直径1寸至寸半(同身寸许),从中心开始圆周扩大。左右各叩击13分钟,每天13次。
四十一、治腰腿痛方
组成:当归15克,丹参15克,乳香5克,没药5克,生地2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甘草5克。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四十二、治风湿性关节炎方
组成:豨签草15克,老桑枝30克,宣木瓜12克,晚蚕砂10克,威灵仙15克,赤芍15克,甘草5克,宽筋藤24克,络石藤24克,银花藤24克。
功效:祛风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热痹,风湿性关节炎。
四十三、肢节疼痛外洗方
组成:海桐皮12克,细辛3克,祈艾12克,荆芥9克,吴茱萸15克,红花9克,桂枝9克,川断9克,归尾6克,羌活9克,防风9克,生川乌12克,生姜12克,生葱连须5条。
用法:煎水加米酒30克,米醋30克,热洗患处,每日2次。
功效:祛风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肢节疼痛,风寒湿痹,瘀痹。
注:此方为家传方。
四十四、治脱发方
组成:首乌30克,黑豆30克,大枣4枚,甘草5克,黄精15克,熟地24克,桑椹子12克,五爪龙30克,鸡血藤24克。
功效:养血生发。
主治:斑秃,脱发,白发。
外治法:①每天晨起用白兰地酒擦全头发脚,脱发处多擦;②脱发处配合运用毫针平压挑刺患部。其针法是:先用一寸毫针向后斜刺百会穴,并留针至结束;继而选用一寸毫针35枚,并排摄在拇、食指间,然后平压在患部皮肤上,再一齐平提起,此时患部的皮肤则被轻轻挑起,如此往返操作,把整个患部的皮肤平压挑刺一遍,每天或隔天1次。
四十五、治漫性咽喉炎方
组成:五爪龙30克,玄参15克,千层纸6克,桔梗10克,乌梅6克,甘草6克。
功效:益气养阴,利咽止痛。
主治:慢性咽喉炎。
注:如无五爪龙,可用太子参15克代。
四十六、治过敏性鼻炎方
组成:五爪龙30克,木贼12克,菊花10克,玄参15克,白芍15克,白蒺藜12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辛夷花10克,太子参15克,大枣4枚。
功效:益气固表,疏风通窍。
主治:过敏性鼻炎。
注:如无五爪龙,可用黄芪15克代。
四十七、治牙痛方
组成:旱莲草15克,侧柏叶15克,细辛6克,海桐皮30克。
功效:滋阴降火,消肿止痛。
主治:牙龈肿痛,牙痛,牙周炎。
四十八、治泌尿系感染方
组成:珍珠草(鲜用)30克,小叶凤尾草(鲜)30克。
功效:清热利尿。
主治:急性泌尿系感染。
四十九、治慢性肾盂肾炎方(珍凤汤)
组成:太子参15克,白术12克,云苓12克,小甘草5克,百部9克,桑寄生18克,珍珠草15克,小叶凤尾草15克。
功效:健脾利湿,扶正祛邪。
主治:慢性肾盂肾炎。
五十、治泌尿系结石方
组成:金钱草30克,生地15克,广木香5克,鸡内金10克,海金砂3克(冲服),(或琥珀末或砂牛末与海金砂交替使用),小甘草3克,木通9克。
功效:利水通淋,化石排石。
主治:泌尿系结石。
加减法:小便涩痛者加小叶凤尾草24克,珍珠草24克。血尿者加白茅根30克,淡豆豉10克,三叶人字草30克。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克。肾阳虚者加附桂或附桂八味丸加金钱草、琥珀末之类治之。肾绞痛或腹痛甚者可当即用拨火罐疗法。此法不仅能止痛,而且能使结石下移,以利排出。
拔火罐疗法:痛在上腹或腰背者罐口放在腰背部痛点处(罐口余部偏于下方),痛在下腹部者,罐放腹部痛点处。
五十一、治尿毒症方
组成:熟附子10克,肉桂心2克(焗服)(或桂枝10克),白芍15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猪苓30克,云苓皮30克,益母草30克。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尿毒症。
注:宜与灌肠方同用。
五十二、灌肠方
组成:大黄30克,槐花30克,崩大碗30克,苏叶10克,益母草30克。
用法:煎至200毫升,紫金锭3片,熔化,保留灌肠。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尿毒症,昏迷,脓毒血症。
五十三、消尿蛋白方
组成:黄芪30克,龟板30克,淮山药15克,苡仁15克,玉米须30克。
功效:健脾固肾,利湿化浊。
主治:蛋白尿。
五十四、治乳糜尿方
组成: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6克,川萆薢30克,百部12克,台乌15克,广木香3克(后下),丹参15克,珍珠草15克,桑寄生30克,石菖蒲10克。
功效:健脾祛湿。
主治:乳糜尿。
五十五、治前列腺肥大方
组成:黄芪30克,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王不留行12克,滑石20克,木通10克,云苓15克,炒山甲15克,甘草5克,两头尖10克,玉米须30克。
功效:益气行气,通利水道。
主治:前列腺肥大。
加减法:尿频、尿急、尿涩痛者加珍珠草15克,小叶凤尾草15克;血淋加白茅根30克,三叶人字草30克,淡豆豉10克。
五十六、治睾丸炎方
组成:生大黄10克,熟附子10克,黄皮核10克,荔枝核10克,柑核10克,芒果核10克,橘核10克,王不留行15克。
功效:寒温并用,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睾丸炎,附睾炎,睾丸痛。
加减法:腰膝酸痛者加狗脊30克。气虚者加五爪龙30克,黄芪30克。血瘀者加炒山甲15克,丹皮15克。热象明显者加生地24克,玄参15克,龙胆草10克,车前子20克。
五十七、治闭经方
组成:晚蚕砂10克,王不留行15克,益母草30克,牛膝15克,海螵蛸18克,茜草根15克。
功效:行血通经。
主治:闭经,月经愆期未至,月经不调。
加减法:气虚脾虚者加四君子汤;血虚血瘀者合用桃红四物汤;肝气郁结者合用四逆散;气滞血瘀者合用血府逐瘀汤。
五十八、治子宫脱垂方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枳实5克,首乌30克,甘草5克。
功效:补气固脱。
主治:子宫脱垂。
五十九、治子宫肌瘤方
组成:桂枝12克,云苓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丹皮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炒山甲12克。
功效:活血化瘀,削坚散结。
主治:子宫肌瘤。
加减法: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可先服胶艾四物汤以止血。腹痛甚可加服失笑散或五灵止痛散。
附宫肌瘤丸:桂枝、茯苓、赤芍、桃仁、丹皮、蒲黄、五灵脂,各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晚服3丸。
六十、治皲裂方
组成:猪肤(鲜)60克,百合30克,黄芪15克,淮山药15克。
功效:益气润肺,生肌养皮。
主治:手足皲裂。
六十一、治肛裂方
组成:煅炉甘石研末3份,珍珠层粉1份,和匀,凡士林适量,搽。
功效:收敛生肌。
主治:肛裂。
六十二、治外痔方
组成:榕树须60100克,苏木2030克。
功效:活血,软坚,消肿。
主治:外痔。
用法:煎水熏洗患处。
以上方药62首,除可以治疗胃病牙痛、咳嗽脱发等日常病症;糖尿病、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等多发疾病;也有可以治疗外伤瘫痪、风湿性心脏病、肺结核等危险指数较高疾病的方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