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窑洞和被救的21条人命。

 fentouge 2020-10-22

作者|小样

在距甘肃玉门关西90公里外,

有一座“魔鬼城”,

这里风起萧瑟,鬼声森森……

它在“死亡之海”罗布泊边缘被风吹了几百年。

大漠孤烟,寸草不生。

人迹罕至,滴水难觅。

而他们的故事,

是这荒芜黄沙下唯一的奇迹。

01

这是敦煌的雅丹地质公园,

地处大漠戈壁的最深处。

这里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

也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

风景如画但了无生机,

最热的时候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

最冷的时候,气温可达零下25摄氏度。

适合冒险,适合想象,但不适合人类生存。

1998年,

李生寿来了。

他是退役军人,

那年,他刚被调任到雅丹派出所时,

寒酸到只有几顶帐篷,

离最近的居民点还有160公里,

方圆百里荒无人烟,不是夸张的。

这样的环境犹如野外求生探险,

根本无法正常生活,更别说工作了。

环境恶劣,条件艰苦,

李生寿决定,要在窑洞凿一个派出所出来。

为了能长久扎根,

为了能更好地守护雅丹地貌这方大自然的馈赠。

他们拼了!

没有挖掘机也没有推土机,

只有一把洋镐、几盏油灯和不服输的信心。

喝着咸水,

睡着帐篷,

没日没夜的干……

就这样在荒漠戈壁上,李生寿带着几个民警,生生凿出了一个派出所。

窑洞经年风化,

有些地方并不牢固,

就在整体工程即将完工时,

意外发生了。

门楼突然崩塌,

泥土、砖头一泻而下,

来不及跑出去的李生寿被压在了泥沙下。

被同事救出来后,

已经受了伤的他,陷入了昏迷。

李生寿醒来后,

第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立马跟大家一起干活。

他拍了拍自己的身体说:

“我身体硬朗着呢,哪能轻易压伤。”

开洞凿石,移沙修屋。

在当时的环境下,

有多难无法想象。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没有设备就用尽蛮力。

这才奇迹般在那片死亡地带,建造出了全国唯一的“窑洞”派出所。

02

其实,

这样的环境,

等于随时徘徊在死亡边缘。

李生寿也曾跟死神打过照面。

一次外出采买途中,

李生寿和战友的车出现了故障。

他们不得不停留在原地等待救援,

却迟迟不见人影。

在大漠黄沙中,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这样的等待无疑是绝望的。

第四天,他们决定自救,

徒步去往40公里外的雅丹。

正午的戈壁地表温度极高,

没走多远,

鞋底和鞋帮就分了家,

无奈之下只能光脚走……

没有水,

就徒手在地上挖,喝那一点点渗出来的咸水。

没有食物,

就吃草根,熬着撑过去。

吊着最后一口气,

终于遇上了一辆矿车把他们送去了医院。

张生寿后来回忆说,

那几天里,比起身体的伤痛,

更难捱的是发自心底的绝望。

在那片黄沙里,

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时候,

他甚至有了最坏的打算,

牺牲自己,

只希望能让战友活着出去……

苦,太苦了。

他不是没有想过离开,

但他从未离开。

这一坚守,就是二十多年。

从青丝到冒出白发,

从一无所有到靠双手创造。

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工作,

而是用生命在扎根。

03

雅丹魔鬼城,大名鼎鼎,如梦如幻。

旋风卷起烟柱,

夕阳笼罩沙石,

独特的地理环境,让这片土地披上了飘渺的金黄色。

这里像藏在面纱后面妖娆的异域少女,

神秘,梦幻,引人遐想……

越是难,越让人想要征服。

多少年来,无数冒险者走进这方天地,

而李生寿和窑洞派出所,

是守护这些冒险家生命最后的保障。

镇守敦煌二十余载,

李生寿及所带领的民警们,

参与探险遇难救助任务近300余次,

从死亡线上救回过21名鲜活的生命。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这里是冒险者的天堂,

也有可能是生命的终点。

2010年,

距离雅丹约60公里的罗布泊咸水泉矿区,

有12名采矿工人,

因为实在忍受不了生活环境,

在四下无人的深夜偷偷跑了。

第二天一早,

矿区老板发现民工失踪,

报警找到了李生寿。

广阔的罗布泊想找个人实在不容易,

指南针受磁场干扰失效,

狂风大作,沟深坡陡,开车都十分困难。

李生寿一行人只好下车徒步寻找,

36个小时的搜寻,

终于在一处移动沙丘背后,

找到了已经奄奄一息的民工。

看到生命体征微弱的工人,

李生寿不顾他们嘴角的痰,

立马给做了人工呼吸,帮助他们找回一口气,坚持到了医院。

图为2000年夏天李生寿救助的一罗布泊探险遇险人员

救命恩人,

这四个字李生寿当之无愧。

守护雅丹这些年,

他救人抢险,甚至抓捕,

探险队、游客、驴友……

在窑洞派出所的庇护下安然无恙,平安回家。

窑洞派出所,荒漠里最后的柔情。

04

“人生能有多少个20年啊”。

李生寿偶尔也会回首过去,想如果自己不留在这里人生会怎么样。

他想不出来,

人生没有如果,有遗憾也有失去。

他选择把自己扎根在敦煌,

就意味着无法尽到一个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

一年冬天,

李生寿的父亲突发疾病,

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病中一直呼唤着李生寿的名字,

想再见他一面。

大漠里通讯状况不好,

交通更是不方便,

等李生寿收到消息赶到医院时,

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他。

这种遗憾是钻心的痛,

一辈子都无法释怀。

父亲那口气咽了三天,

只为了等不能为他送别的李生寿。

“为人子、为人夫,还是为人父我都是不称职、不合格的。”

李生寿哽咽着说。

2016年,

李生寿的女儿生孩子难产大出血。

危在旦夕时,

李生寿正在雅丹搜救一名走失的游客。

等他完成工作赶到病房时,

刚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女儿见到他声泪俱下哭诉:

我怎么摊上你这样的爹啊!

几十年早出晚归,说走就走,

没有陪我过一次生日,

我生孩子差一点死了,你也不会为我破例……

05

既然选择了风雨,便只能兼程。

既然选择了敦煌雅丹,就要用一生守候。

白蓝相伴英姿显,

涉水爬山只等闲。

盾笛弘鸣匪胆寒,

警灯闪烁民心暖。

这是李生寿闲暇时写的一首诗。

这些年远离城市的娱乐社交,

终年与黄沙为伴,

他喜欢翻翻字典写写诗,

来记录自己的一生。

他写雅丹风情,写身边故事,

前后发表了文字作品300余篇。

这或许就是我们口中经常提到的:

诗和远方。

这句文艺青年的口头禅,

终于在李生寿身上有了具象的含义。

岁月无情,

目睹他从少年意气到霜染青丝。

山河有幸,

见证他的雅情丹心亘古忠诚。

在很多人眼里,

或许他们只是平凡的警察。

但在李生寿和窑洞派出所民警们的心里,

他们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血留在了这漫漫风沙,大漠戈壁上。

守护这座“魔鬼城”的平安,

他们倾尽所有,一生无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