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理解症状

 puc9el4w39 2020-10-22
所谓症状,就是身体上的异常现象,或是让人出现不舒服或不适的现象。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身体的症状就是疾病。在某些疾病中,症状和疾病是相等的,例如外伤和传染病。慢性病的症状则多半和疾病是不相等,有时候症状甚至不一定就是许多症状实际上是「好转反应」,是人体自愈创造的现象。

皮肤的受伤和康复是多数人都有的经验。在皮肤的康复经验中,会出现红肿、发痒、结疤等现象。这些现象虽然让人觉得不舒服,也是平常没有的异常,可是却不是疾病,是康复过程必须要经过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好转反应」。

在皮肤的自愈过程中会出现好转反应,那么如果身体内部器官的自愈,是否也会有类似的好转反应?理论上应该也会有,在我自己研究自愈多年的心得,各个脏腑在自愈过程都会出现「症状」,由于是自愈造成的,自愈是身体好转的过程,自然称为「好转反应」。

许多「好转反应」本应是「症状」,却因当前的医学概念「症状」常和「疾病」画上等号,「症状」被当成了「疾病」。用我曾经经历的「强直性脊椎炎」为例来说明这个现象。

1

强直性脊椎炎的养生实例

在一个夏天早上起床时,发现我的腰不能转动,稍微用力转动,就出现严重的疼痛。研究自愈多年,习惯性的想到「应该是身体正在做什么事吧」。就没太在意,在家休息小心维持着腰部不转动,一个多星期后这个现象就消失了。我想身体应该完成工作了。由于是第一次出现,没太在意。

三个月后,同样的症状又出现了。这次再出现,让我警觉到,我大概有什么行为不断的创造着问题。仔细回想我平时的各种动作,发现我从办公桌站起来的动作有问题。我总是面对正前方,把椅子后移,然后站起来,先将腰部转向左侧,再把全身转向左侧。每次站起来腰都必需转一次。由于工作的关系,每天同样动作非常频繁,才会伤到那几节转动的腰椎。

身体修复腰椎的骨骼时,如果腰部持续动来动去,修复无法顺利进行。因此,身体在修复前会先把腰椎固定住,就出现了脊椎「僵直」的状态。

在整个分析中,「脊椎的僵直」是身体进行骨骼自愈的辅助措施,不是疾病。却是一种让人不适的异常。我的处置方式,只是增加休息,保持脊椎维持不动。让身体的自愈机制顺利完成修复工作。

2

强直性脊椎炎的治疗实例

现代医学把大多数的异常和不适的症状,都定义成了疾病。「脊椎的僵直」自然也就成了疾病,然后就有药厂透过错误尝试法(Try & Error),找到能终止「脊椎的僵直」的药。而多数人面临腰椎不能转动,必定先找医生,医生立即开药,服了药,「脊椎的僵直」的「症状」就消失了,「疾病」就好了。

如果「脊椎的僵直」一如我的经验,它是身体修复骨骼的辅助措施,当「脊椎的僵直」症状消失。意味着骨骼的自愈活动也被终止了。腰椎的伤仍然留下来。随着身体气血再度提升,身体的自愈机制还会再启动腰椎的修复,「脊椎的僵直」会再度出现。这个时候医生会诊断「强直性脊椎炎」复发了。再用药「治好了」症状。

「症状出现」、「用药治疗」、「症状再现的复发」这些现象不断重复出现,形成一个循环的怪圈。自愈活动变成了一个难以治愈的痼疾。

同样一个症状,我用养生的方法应对。医生用医疗的方法对应。两个方法最大的差异,是对于「症状」的理解不同。养生认为「脊椎的僵直」是自愈的辅助措施,真正的「疾病」是腰椎的损伤,疾病的原因则是站立的错误动作。医疗则把「脊椎的僵直」当成了疾病。

对于症状的理解不同,对治的方法自然不同。养生的作法是配合「脊椎的僵直」,让身体几天不动,增加休息集中身体的能量完成修复。这是治标的作法,治本则从修正站立的动作着手,改变站立的方法,先转动椅子,再站起来,去除站起来立即转动腰部的动作。


我的的脊椎僵直经验,可能只是强直性脊椎炎的一种形式,适用于一部分患者。并不代表所有强直性脊椎炎都是如此。有些人可能是身体血气能量太低,身体总血量太少,背部的肌肉没有足够的血液使其具备支撑的力量,身体用另一种形式支撑背部的结果。当然也有其他的形式和原因。

在这个例子中,「脊椎的僵直」的症状,是自愈活动的辅助措施,自然也就是「好转反应」的一种。愈来愈多的研究,证实「错误的生活形态」是现代许多慢性病的原因。如果错误的生活形态是疾病的原因,那么去除疾病的根本方法,必须回到生活形态中找出正确的病因。而多数的病因可能是生活上的某个错误的行为。只有修正了行为,才能真正去除疾病。这种情形,药物可能根本没有用。

「做对的事,再把对的事做好」,(Do the right thing, do things right),是管理学中最基本的原则。这个例子,养生的方法先找到对的事,再将对的事做好。医疗的手段,则没有先找到对的事,就直接做事。这种情形很可能只是把错的事做好而已,根本治错了方向。

到底有多少慢性病被治错了方向,有多少治疗手段对付的是身体的自愈活动。可能是发展慢性病痊愈技术中第一个必须理清楚的问题。当然学习养生的人,重新理解「症状」也是入门的第一课。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