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准的《敕勒歌》|刘秉义配唱《牧马人》插曲

 六零后声乐往事 2020-10-22

故事片《牧马人》是谢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反思题材中的一部,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作家李准担任编剧,这应该是那位写过《李双双》的李准,后来文宣届冒出个李准,时不时不说人话,让老李准背了不少黑锅,老李想着有个先来后到想动员小李改个名字写那一路官话文章,小李未同意,老李准只好在自己的名字下面加了个底座,成了“李凖”。《牧马人》这片子其实我当年喜欢的并不是男女主,而是牛犇先生演的郭 piǎ  子。陈肖依饰演的女秘书那时候对于本小朋友三观的冲击也是蛮大的。额,楼歪了......说回片头曲。

故事片《牧马人》视频截图
片头歌《敕勒歌》画面

担任《牧马人》作曲的是黄准,老延安,老资格的电影配乐作者。黄阿姨自认为这次配乐任务完成得匆忙,比如来不及深入故事地采风,她觉得很遗憾。黄准根据惯常配乐流程读过剧本后就开始体会编导的意图,脑子里闪出好多疑问,不搞懂这些问题她觉得不好动手写音乐。黄准与谢晋的第一次合作是五十年代末的那部《红色娘子军》,也算是老相识。她到了甘肃与剧组碰了面,就逮住谢晋把一肚子问题抛了出来。

故事片《牧马人》视频截图
片头歌《敕勒歌》画面

她问谢晋为何要用《敕勒歌》这个北朝民谣。谢晋解释,虽然这古诗看似描绘草原风景,但是把它用在片子里,要代表的是古国文明,吟唱它也抒发了男主角对故土和乡民的眷恋与热爱。“深沉、遥远,有苍凉感”是谢晋希望的配乐风格。他告诉黄准影片基调是“令人思索的、哲理性的正剧”。

故事片《牧马人》视频截图
片头歌《敕勒歌》画面

黄准心想音乐又不能直接讲理,怎么才能体现哲理性?她构想了两个方向,第一是避免配乐随着画面动作和节奏成为简单的效果声响,要有恒定的内心世界主题;第二是突出对比,用美丑、冷暖、生死、悲喜等方面的差别来制造深度。但距离创作实务,光有这个构想还不够,她还有许多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想不明白。某日,黄准在一家工艺品店看到一件尼龙织锦缎的商品,她看到这面料的花纹虽然古色古香,材质却是大工厂织造常见的尼龙化纤。这面料居然启发了她怎样落笔为《牧马人》写配乐:“以民族为经、以现代化为纬”,经纬交织,这就是她写《牧马人》配乐的方式。主题旋律是完全民族化的,音乐织体大胆用现代手法和西洋管弦乐队。

故事片《牧马人》视频截图
片头歌《敕勒歌》画面

定下了这个,她开始创作《敕勒歌》,并把这歌的曲调作为影片配乐的主题。虽然来不及深入故事地采风,但她还是把祁连山一带的音乐研究了透,还向当地的同行请教了不少。她决定采用裕固族的音调辅以其他北方游牧民族的音乐素材来写《敕勒歌》。

《敕勒歌》为ABA三段体曲式。在调式上,黄准“采用了北方草原民歌中较普遍的羽调式,又吸取了裕固族民歌的特点,始终把角音 3  放在主要位置,但它的地位是主和弦的五音而不是属和弦的根音,以造成一种不十分稳定的效果。同时,为了达到导演‘古老的、遥远的、要有苍凉感’的要求,在节奏上吸收了散板的特点(但又不是散板),造成长与短,松与紧的鲜明对比。另外在曲调上也使用了音程的大跳。【注1】 她试图通过节奏与音调的大幅度的起伏,造成一种气度不凡,雄浑而又深远的效果。

故事片《牧马人》视频截图
片头歌《敕勒歌》画面

黄准心目中该由嘹亮的男高音来唱《敕勒歌》,但编导更愿意这个歌声是雄浑低沉的音色,于是中央乐团的男中音刘秉义先生成了配唱人选。刘先生在试唱时先采取的是雄浑饱满的方式,跟他平时上台唱歌似的,但这还不是编导想要的声音......

最终打磨出的成品是啥样呢?是这样的  ↓

故事片《牧马人》视频截图
片头歌《敕勒歌》画面

黄准回忆,“我们一再要求他尽量轻而又轻,遥远再遥远。全部录音过程都几乎不能放声唱,尤其在‘啊’的时候,我要求他全部用假声处理,一个男中音要用最轻的声音唱到‘G’,还要灵巧地唱出四个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的确难度很大。刘秉义同志无论在声音掌握方面和感情表现方面都完成得很好,为歌曲、为影片增加了光彩”。【注2】

其实这首《敕勒歌》,男高音和男低音也都合适的。不知道为什么除了刘秉义的录音,没见其他歌者再唱过。

【注1】【注2见《旋律,我人生的路  作曲家黄准自传》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11出版, 黄准 金淑琪 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