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菜”

 育邻人 2020-10-22

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菜”

“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生命是一场可以追溯起点,但看不到终点的接力“马拉松”,亲代将自己携带的生命“火种”延续给下一代,并在辅助子代形成独立前行能力之后终结自己的历史使命。生命的个体存续是短暂的,借用短暂的存续时间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才是生命存续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真正长生不老、没有人能够活至永远,人类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菜”。

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菜”

生命如同一茬又一茬的“韭菜”

"承贤启智"是教育唯一的使命

教育是用人类昨天创造的生活智慧照亮明天前行的路,是一个人【老师】用自身的光明为一群【孩子们】在黑夜中前行的人照亮教育最神圣的使命就是"承贤启智",传承先贤智慧,服务当前社会生活;同时开启子代的智慧潜能,为未来社会建设储备能量。

一、什么是教育的使命

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教会孩子学会学习、教会孩子做事儿、还是教会孩子做人?

教育:狭义专指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指对个人身心发展起到一切影响作用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导师【包括家长和学校老师】以自身言行示范为榜样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生产生活过程的统称,“教育”一词源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智伯贪得而亡》

原文:

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因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自亡。

译文:

智伯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不给。任章问他道:“为什么不给他呢?”宣子说:“无缘无故来索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没有缘由就索取土地,邻国一定害怕;胃口太大又不知满足,诸侯一定都害怕。假使你把土地给了他,智伯必定越发骄横。一骄横就会轻敌,邻国害怕就自然会相互团结。用相互团结的军队来防御对付轻敌的国家。智伯肯定活不长了!《周书》上说:’想要打败他,一定先要暂且辅助他;想要夺取他,一定先要暂且给予他。’所以您不如把土地给他,以便使智伯越来越骄横。”魏宣子说:“好!”于是就把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城邑给了智伯。智伯很高兴,于是就又向赵国索取土地,赵国不答应,智伯就围攻晋阳。这时韩魏从国外反击,赵氏从国内接应,智伯于是灭亡了。

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原本都是春秋大国“晋国”国内的四大氏族,智氏的势力最大,因而在“晋国”国内相对其他氏族具有绝对优势,甚至都不把“晋国”国君放在眼里。智氏为了继续壮大自身、削弱其他氏族,因此不断的以各种理由打压其他氏族,进而激起了赵、魏、韩三家的联合反击,也正是因为如此“晋国”被一分为三。

《资治通鉴》在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被后世人称之为:“有德有才,圣人;有德无才,正人;无德无才,常人;无德有才,恶人”。从古至今,无一不强调树人先立德的重要性,“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的殷殷嘱托意犹在耳。教导孩子学得智慧、学会处事儿、学会做人,既是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期望,也是历史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简单的讲教育的使命就是——“承贤启智”、教导人学会“为人处事”。

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菜”

开学啦

二、教育承贤

教育是导师【包括家长和学校老师】以自身言行示范为榜样引导学生成长进步的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传导的一切智慧知识都是人类先贤对社会生产、生活总汇的结晶,语言文字学、数学、物理、地理、化学、自然、政治、历史、医学等等都是人类从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总结的智慧结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人类先贤所传导的智慧成果继续传扬下去,让更多学生实现“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简单的讲教育就是传承先贤智慧的系统性育人活动,就是将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智慧一代代传递下去。

书籍承载社会生活的综合智慧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人类智慧汇集而成的海洋,书籍原本就是作者系统思维的集中体现或者社会集体智慧的汇集,如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详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的《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世界上书籍有千万种,每一种都记录了人们对该领域的认知探索历程,如史书重点记录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医学典籍主要记录药物功效、病因、病理以及医治方法;生物学汇集人类对自然生命的认知;物理学与天文学讲述人类观察自然、总结自然规律;心理学、教育学集中阐述人生成长活动与教学活动规律......不同类型的书籍蕴含了人类成长所必须的不同精神营养。书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为前行指明前行的方向,为成长储备能量。

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书籍从不同的视角讲述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讲述着人们生活中的情感故事,史书、诗集、文学典籍......在众多的书籍中,文学典籍成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享用的文化大餐,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即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还兼具艺术性。

即便是个人传记或者企业发展实录,那也是对已经成功个人或企业成长过程的简洁总结,在总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根据当事人或作者的喜好进行选择,这也是我们看不同作者书写同一人物传记或企业成长录时会各有侧重点的关键。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趋利的,也就是说即便在完成著作的过程中,不同的作者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偏好,侧重表述与自己喜好相似度高的内容。

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菜”

表中将重点放在模糊的背景书架上的书

书籍是语言标准化传承的最高成果

人类成长进化史上,发明创造了众多工具,从石器、弓箭到如今的人工智能设备,人类成长进化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新工具以适应生产、生活的过程。然而,如果要论什么工具对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最大,那一定非语言莫属,语言是人类发明创造出的最重要的工具。语言让人类文明得以超越时空、地域进行传播,语言已然成为地球家园中最为神秘的存在,它能够书写历史、记录自然、为人类进行新的发明创造提供基础支持......

语言是方便人际交流的工具,学好语言的关键就是能够与同伴互动、便利的交流生活信息。人类的生产、生活是社会性的,每个人都必须融入特定的集体才能更好的生活,脱离了群体的人将会如尘埃般回归大自然。很久以前,达尔文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弱小的动物绝对不能单独存活。就人类身体而言,不具备单独生活的强大能力,人类的躯体相对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况下,人类只能对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无力的反抗。因此,人们需要做出各种努力,寻求各方帮助,才得以获得在地球上的存活优势。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生存,赤手空拳,没有任何工具。那么,你面临的危险处境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艰难。

人类创造活动的核心是为了求存,也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让生产活动协作起来更高效。语言正是为解决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交流而创立的,从“结绳记事”、“象形文字”,到今天信息化的交流工具,这些交流工具不断革新的唯一诉求就是便于人们交流更便捷、高效。语言工具的核心就是规范社会交往的礼仪、梳理生活道德与法治、记录人类认知世界的生活经验,也就是说语言是人们掌握融入社会集体生活的规则与智慧,参与社会分工协作的通行证,比如理解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就是为了更好的与社会协作,学习语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与其他同伴进行沟通。学习语言的初衷就是为适应更好的社会生活,让人们能够用同样的方式、语句沟通交流,克服因语言不通而造成的麻烦。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化,全球化的核心就是交流工具标准的统一,就如同当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一样,书同文、车同轨......

语言是促进人际交流的工具,汉语、英语、法语等作为全球重要的语言工具,中国人用汉语;英国、美国用英语;法国人用法语......每一种语言得以广泛传播、传承的基础就是具有形式统一的文字,文字的具体呈现形式就是书籍。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所以,书籍是语言标准化传承的最高成果,有了书籍人类智慧便得以成系统的被记录、传承,今人才能更多借鉴前人智慧“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

朋友聚会中,人们时常玩一项“传话筒”游戏,给定一句话从某人开始,然后依次传递,过偶不了几个人,原本的那句话就会变得“面目全非”。这是在同龄、同辈人之间传递短暂的讯息,尚且存在讯息快速“衰减”的现象。那么,对于传承人类智慧如此庞大的工程,又如何实现信息传承过程中的高度保真呢?。生活中人们为防止原意被曲解,往往要求“白纸黑字”立字据为凭。由此可见,书籍在知识智慧保真传承、跨时空传承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菜”

教育引导、启发个人智慧

三、教育启智

人生如同一粒种子,拥有无限的成长、成才可能。但是,每一粒种子都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保障下才能实现成长、成才,并且环境对种子的成长起到关键的决定作用。人类同样如此,每一个新生命都有无限的成长可能,生活环境为成长提供基础保障,教育则起到对个人成长潜能的挖掘,进而提升个人成长潜力,简称启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本身品行端正,就是没有外部命令,孩子也会向着积极的方向成长;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孩子也不会听从。教育活动的基本形态就是“言传身教”,身教是基础、非常重要,它比言教更容易被接受、对孩子学习成长的方向引导更有实践价值。

“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要求孩子做的,导师一定要率先做到,导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因此,作为导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带领孩子稳健的行走在通往成才、成功的阳光大道上。教育就是“复印机”,给孩子一个好的表率、榜样,孩子自然会模仿、借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社会对所有导师的“殷殷嘱托、切切期望”,“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孩子的导师”、“孺子可教”,关键是何以为教?俗话说:“上梁不正则下梁歪。”要为孩子“正性”,导师则必须从“正己”开始,在好表率的指引下孩子当自带动力成长、成才。

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菜”

教育让每个人成为栋梁

教育改变、放大个人社会价值

“开卷有益”、“人不学无知、无知者愚”,学习就是个人通过模仿、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漫长过程。读书是每个人成长历程中获取精神养料最重要的途径,历史带我们回望祖先创业的艰辛、文学带我们领略语言文字的韵律之美、科幻领我们畅想未来世界......读书让个人见识超越身体所能抵达的地域范围、智慧超越个体大脑容量,不读书的我将只有我,而无法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成为人类社会我们中的一员。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婴儿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除了在体重上稍有差别之外,再无财富多寡、信仰、思维能力高低之分......但是,无论以多大地域为样本,随着成长时光的变迁生活中当年同是“懵懂少年”的孩子们都不可避免的产生贤人和愚人之别、贵人和贱人之差、富人和穷人之分......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源就在每个孩子出生之后受到了完全不同的成长牵引力。教育改变了孩子们的成长方向,比如农民的儿子学会的耕种、牧民家的孩子学会的放牧、艺术家的孩子更容易获成就艺术人生......接受不同教育的人们最终站到了不同的社会台阶上,他们也因此获得了创造不同社会价值的人类分工协作机遇。

同样的人,同样有头脑、有鼻子、有眼睛、有......但是,不同的人生个体却硬生生的被社会发配到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老师、医生,也有保洁工人和农民。为什么生活在同样地球家园的人们会从事着完全不同的工作、获得相差数十倍的劳动回报呢?这是社会分工的需要、这是每个人所能从事工作的工作有不同、这是不同人有不同的劳动兴趣。的确,这些社会分工协作是复杂的,是多方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今天社会选任用人的标准来看,社会分工协作最大的根源在教育,教育指引人们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学习物理学和化学的同学走上了科研道路、学习医学的同学走进了医院等等。因此,也可以说是接受教育的多寡改变、放大了个人社会价值

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菜”

教育为成才领航

教育只为助推每个人更好的成长、成才

教育是极具时代特色的行业,教育传授的知识必须是“与时俱进”的。教学活动所采用的知识是当前最为主流的智慧经验,是来自社会一线的生活经验总结。同时,教育教学活动有为社会生产建设输送人才,引领社会文化导向。为人父母,如何教好孩子、怎么样才算把孩子教好了,这对不同时期的人们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远古时代教育孩子的目标就是将孩子养大成年,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教育目标就是扫除文盲,让每个人都能够识字、会写字;而今,社会发展了,不同的家庭对教育好孩子有了不同的界定标准。但不变的核心就是在道德与律法的框架下,指引孩子完成从身体独立到身体、思维、行为全独立过度,也就是教导孩子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成长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们更好得成长、成才、成人

教育是承继历史、立足现在、规划未来,对人生成长做引导的活动。教育活动是“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的活动,教育活动传承前人智慧结出的文明硕果——知识。知识是人们对生活见闻、认知世界经历的经验总结,是人类进行生产、创造,从劳动过程中心结的智慧结晶。教育传承人类智慧生活的哲理、道德和文化,都是关于生活的智慧;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立足当下为社会建设输送人才,正是教育激活了人类大脑的智慧财富,人类社会才得到现今飞速的发展。自人类诞生至今,世界自然物质并没有增加,甚至随着人类的使用,某些资源的总量还正在逐渐变得越来越少,比如森林、矿产......但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这就主要得益于人类通过教育激活了大脑的智慧潜能,提升了对单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能;教育的对象是孩子,是对未来的社会建设者提供方向指引,是借鉴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文化传承活动。教育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建设未来社会输送人才,教育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是孩子,是赋予孩子们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智慧、是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与律法准则为孩子们修剪枝叶,使其能够成为“国之栋梁”。

人是天生的学习“专家”,教学活动的任务就是用社会已经成熟的知识文化为孩子的成长指引方向,让潜在的“专家”成长为服务于社会建设的真专家。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培养更好、优中选优,将个人突出的成长特质发掘出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对孩子的成长教育而言,世界上不存在最好的教育,只存在最适合的教育。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老先生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与知识水平都存在差异,不同时代、地域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因此"个性化"因材施教才是人生成长相适应的。简单的说:教学就是帮助孩子们更好得成长、成才、成人,而不是成长为最好的人。

教育本身随社会奔向更好

人类社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刻不停歇的向前,从几乎和其他哺乳动物相同的生存方式开始进化至今,人类考证我们的祖先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才来到今天的社会形态。教育作为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一路走来,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求存到现今求智不断演变的过程。就以工业革命以来为例,最初的教育也只是为了培养会操作机械的产业工人;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也只为扫除文盲,让每个人都能够识字、会写字,到后来为培养大量普及教育的人民教师【因此全国各地兴起了师范办学热,几乎每个县就有一所师范学校】、之后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因此兴起了电脑学习热】.....教育本身就在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进化,以更好的方式为社会建设输送人才。

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变化,以新中国教育为例,建国初期的理念是消除文盲,之后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教育为社会建设服务,并引领社会文化的前行方向,也就是不断自我革新,追求更好。教学评定同样在不断的追求更好,更好的教学设施、更好的教学环境、更好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出更好的学生.....教育追求更好就是需要不断的超越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更好的促进孩子们茁壮成长、为更好的服务社会建设而不断自我“更新迭代”。

为教者需要有定力

人们常说:“主心骨”“脊梁”“指北针”“北斗星”,家长和师长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北斗星”,需要向孩子们指引我们能够确认的成长方向。生活中有困难不怕,怕的是没有成长方向、没有奔头。作为家长,最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孩子的成长指引方向,让他们有成长目标、有奔头。

作为家长可以没有文化、不懂得如何教给孩子更多的智慧知识,但一定需要有定力,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指引方向,成为孩子成长历程中的“北斗星”。孩子对生活中所遇见的新事物自然好奇,是天生的学习“专家”。但是,要求孩子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就必定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成长环境、耐心督导、及时实践反馈,这三者缺一不可。家长的职责也就是为孩子们营造成长学习的环境、监督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即时给予孩子们成长反馈。古人说:“为将者,可以不懂兵,但必须懂得将兵。”家长的职责同样,家长可以没有渊博的智慧知识,但必须懂得用言行给予孩子真、善、美、丑的行为示范,用言行为孩子指引何方是净土。

教导孩子成长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之分,身为家长最根本的职能就是以自身的行为示范为孩子们成长指引方向,引导孩子从身体独立,走向身、心、行完全独立。孩子不是家庭的“私有财产”,个人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更好的参与社会生产大分工、大协作,只是参与分工协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家庭。家庭需要为孩子指引辨识生活中颜色的方式与方法,但并不是一定要求孩子对颜色的认知完全与父母相同;指引孩子懂得尊重长辈,但也不等于要求孩子要唯唯诺诺的做人;教导孩子要注意安全,也不等于完全要求孩子完全不要去试探、尝试接触新事物与新方法......每个人的成长路,都需要自己用脚步去丈量,而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选择成长、成才的方向,让他们能够放飞自己的成长梦想。

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菜”

教育完成劳动生产“传帮带”

时光是世界上最大的生命创造机,也是世界上最大号的生命收割机,它一刻也不停歇的创造并收割着自然生命。世界上没有生命能够活着回去,生命终究逃脱不了被时光割“韭菜”,人类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一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菜”,成为对社会有更大社会价值的个体。

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菜”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教育的目的就是助推每个人长成更好的一茬“韭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