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与金融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成都有个“小目标”…

 昵称72056340 2020-10-22

  11月26日,“2017天府金融论坛——文化金融与天府之音专业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研究院、文化产业企业、专业智库的众多人士齐集一堂,就“文化产品估值、企业参与文化产业投融资及文化产业的未来”等主题展开了思想碰撞。

杨兴平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表示,政府成立了四川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建成省级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和项目库,大力推动文化和金融的融合发展,成都力争到2022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的目标。他提出希望金融行业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帮助文化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张正红

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 积极搭建文创平台

四川成都市副市长张正红在致辞时表示,今年六月成都纳入伦敦“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榜单,成都力争到2022年全面建成立足四川、服务西部、辐射全球,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未来成都将打造合作示范区,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积极搭建文创平台,设立文创产业投资基金,推动文化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增强成都对全球文化资源要素的吸引能力,推动文创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常克仁

坚定文化自信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文化部原副部长常克仁表示,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技术环境下,中华文化有了全新的表达方式,文化从业者要坚定文化自信,为人民创造出真正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现在,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社会各领域的投资的热点。未来发展文化产业要将其置于中国国家战略前提下进行思考,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融入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金巍

发展文化金融 助力西南经济

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金巍认为,未来将成都建设成为金融中心、文创中心,辐射大部分西部地区,重点辐射西南地区,同时为本省的文化产业服务,是大有前景的。成都的高校、科技优势非常明显,所以应利用这些机构的优势,夯实文化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助力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张晓明

文化产业的新形势 新思路 新战略

财政部中央文资办专委会主任张晓明表示,在新形势下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有新认识。第一是重新认识文化生态,从传统单一的公共文化体系转向了由两大体系构成的全新文化的生态环境。第一个是政府主导的,以广电传统媒体为主要的载体形成的传统文化服务体系。另外一个是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的,以新兴媒体为主要的载体的,以在线内容为主要的形式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第二,重新认识文化生态体系。从传统文化产业“线性”生产体系,转向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大生产”系统。第三,要重新认识文化传承形势。历史传承几千年在这一代中如何体现,这是一个问题。

文化产业发展的下一轮机遇与内容创作对话

来自政府主管部门、文化产业企业的众多人士齐集一堂,就“文化产业发展的下一轮的机遇、内容创作”等主题展开对话。

峨影集团总裁向华全首先就文化产业中电影行业面临的机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行业总观影人次接近15亿,今年《战狼2》取得了56.8亿的票房,成为单一市场和单一产品的世界第一。这样的现象给我们的启发是:中国电影是很有潜力的,同时说明中国的观众很有水平。从观影年龄段上看,高中生和大学生观影人数占到整个观影人数的的70%左右。

在谈及怎样提高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时,国家税务总局税科所研究员付广军说,根据国家文化部的测算,我国现在的文化消费总量只有1万亿左右。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达到3000美元到5000美元后文化消费会发生井喷式的增长。但是目前这个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低收入人群的文化消费水平低;第二,文化消费是有习惯性的,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的消费习惯是比较难的;第三,人均文化消费存在着城乡的差别,广大的农村和城市的消费习惯是不一样的。同时,文化消费在地域上也存在差别,例如一线城市的文化生活消费占比较高。

中影股份制片公司副总经理邓萌补充说,关于扩大文化消费的规模,并且形成长效机制,一方面要有更多、更好的文化消费产品产生,另外一方面需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提供更便捷的消费方式和更舒适的消费体验。从电影行业本身来讲,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精品力作,来满足日趋成熟的电影消费者。同时,出现了定制化的观影,线下点播电影等形式,带动一批观众走进影院,随时看他们自己想看的电影,所以扩大电影的消费要从多出优秀的作品和提高消费服务两方面来升级。

在谈到文创产业下一轮的机遇时,成都明堂创始人于侃表示,文化产业最终的竞争是内容的竞争,只有把内容做实,才有可能真正地做好文创产业。文化产业下一轮的机遇在哪里?过分的迎合市场本身去做作品创作的话,这种产品应该也不会成功,就像今天其实我们说到电影的数据上面,凡是今年主打“小鲜肉经济、粉丝经济”,票房都非常惨淡。如果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不接市场地气的话,这样的创作一定会失败的。

文化产品估值、企业参与文化产业投融资及文化产业的未来对话

来自研究院、文化产业企业、专业智库的众多人士齐集一堂,就“文化产品估值、企业参与文化产业投融资及文化产业的未来”等主题展开了思想碰撞。

在谈到文化企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问题时,中国动漫集团副总经理孙浩说,动漫企业中绝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融资比较难。文化产品等轻资产运作,不确定性强,投资周期长,导致金融机构不敢融资,不愿融资。

一方面文化产品估值困难,另一方面一些大的IP被热炒,对于这种不对等情况,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这是由于资产评估的技术支撑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一个出版社来讲,核心是内容资源和版权资源。版权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讲是海量的,对这些出版物版权的估值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所以技术支撑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在研究文化内容资产评估的一个支撑体系,希望这套体系研发后,能够有助于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无形资产评估。

完美世界副总裁伊迪补充说,整个文化市场的在投资领域也存在“二八定率”,20%的生产贡献了80%的收益。从投资方的角度,抓住头部,收益会比较稳定,而投一个小的项目风险较大。

陕文投集团副经总理徐晋说,以陕文投集团二级企业融资困难为例,融资需要公司担保。小微企业资产评估和传统资产评估风控体系不同,所以无法跟银行对接。集团与国家版权局合作,在西安设立国家版权局西部中心。由集团负责运营,专业做电视剧版权的评估,同时成立了电视剧基金,这样有助于汇总大量的小剧本,形成规模效益以后就可以发现其中的价值。

在谈到文化产业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时,徐晋说,未来成功的模式有两个特点。第一,成功的模式极大的创造了人们的精神依赖,比如“谷歌一下”,出门导航等,使人产生精神依赖,这是第一种的商业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公众权利的私有化,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商业模式。比如在淘宝上可以开店,产生的纠纷淘宝可以做评判,行使监管的职责。

孙浩补充说,金融投资文化产业时,要选择能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产业的领域进行投资。抓住内容版权的核心,同时,在内容和版权周期比较长的情况下,按照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更多从数字装备、数字科技方面发展文化的产业。这样既保证的长期投资,也是比较稳妥和稳健的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