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你穿越到古代,如何看“衣”识“人”?

 RK588 2020-10-22

   古人举手投足间无不要考虑是否合乎礼节,就连穿衣戴帽也不例外。服装的质地、款式、颜色、纹饰等都有鲜明的特点,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如何才能看“衣”识“人”呢?

   纨绔

   纨绔是古代一种用细绢做成的裤子,纨指细绢,绔指裤子。古代富贵人家的子弟都穿细绢做的裤子,这很能反映出他们奢侈的特点,因此人们常用纨绔来形容富家子弟。

   布衣、白丁、黔首

   在古代,穿布衣的一般都是普通老百姓,平民是不能穿锦绣衣裳的。所以,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平民百姓穿的布衣中,又大多是白色,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或以白衣、白身称之。

   除此外,以黑巾裹头的人一般也是平民百姓,叫“黔首”。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孔颖达疏:“黔首,谓万民也。黔,谓黑也。凡人以黑巾覆头,故谓之黔首。”

   青衿

   穿青色衣服,特别是衣领为青色,称为“青衿”,则一般是读书人。早在先秦时,青衿即已在学子中间穿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首《诗经·郑风》里主人公思念的人便是一位郑国学子。明清时的秀才便全着青衿了。

   那为何学子们要着青衿呢?东汉郑玄认为:“父母在,衣纯以青。”唐孔颖达进一步解释:“是由所思之人父母在,故言青衿。若无父母,则素衿。”

   除了青衿,唐宋以后读书人也流行穿“襕衫 ”。明清时期举人、生员等都穿襕衫。

  巾帼

  巾帼本是古代妇头上的头巾或装饰物,有的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后来引申为女子的尊称。

  珠履

  古代富贵之人,穿的鞋子上都缀着珠玉。《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因而珠履也成了豪门宾客的代称。

  缙绅

  古代士大夫大带子下垂的部分叫绅,笏插在皮带与带子之间叫缙(也作搢),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

  补服

  明清时期,文武官员身上那一袭官服,胸前背后标示着品级差异的补子。文官以飞禽吉图做补,武官以走兽吉图做补,不同的飞禽走兽,以表示官职的差别和道德含义。那时候,衣冠禽兽还只是一个指代官员的单纯名词,满含褒义。

  白袍

  旧指未得功名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宋叶适《叶路分居思堂》诗:“白袍虽屡捷,黄榜未沾恩。”

  而紫色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地位迅速上升,在隋唐正式超越朱色,跃升为百官常服的一等服色。穿着紫袍也成为一种富贵的象征。白居易在《初授秘监拜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诗:“紫袍新秘监,白首旧书生。”

  有意思的是,明朝时朱色又取代紫色成为一等服色。在古代,相比于高贵的暖色调紫、朱色,冷色调的青、绿色则属于相对低贱平常的三、四等服色。所以,“绿衫”、“绿袍”、“青衫”、“青袍”也常成为卑微官吏的代称或自谦词。

  青衣

  除了低等官员外,普通妇女以及身份卑微的奴婢也可以穿着青碧,《新唐书》称晚唐“妇人衣青碧缬”、“诸部曲、客女、奴婢服通服青碧”,所以“青衣”还成为婢女、侍童和贫贱朴素的妇女的代称。

  左衽

 古代衣襟又称为衽,襟要向右掩。一般汉族男士穿右衽,而当时少数民族衣襟左掩居多,所以当时又用“左衽”表示落后、野蛮的异族。

  赭衣

  《说文》:“赭,赤土也。”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赤土就是赤褐色的泥土,含有铁元素,赭色有点类似血迹干了以后的颜色。这种赭衣还必须为单色,不能有边条或配色。影视剧中囚服多是白色,其实不然,古时囚犯乃服赭衣,因以褚衣代称囚犯。赭衣塞路,比喻犯罪的人很多。

  和囚服相对应的,还有其他标签性造型。比如,囚犯虽不用剪头发,但发髻必须打散。还有就是“刺面”。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一定记得宋江、林冲等人脸上的金印。

影视剧中的林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