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懿传》海兰究竟厉害在哪里?答案不是耍阴谋,而是懂“人性”

 负疚的时光 2020-10-22

前有《甄嬛传》,后有《如懿传》,两部宫斗大戏将深宫女人们之间的勾心斗角演绎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而在一众费尽心机、不择手段的女人之中,《如懿传》中的愉妃海兰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讲,海兰算是笑到最后的赢家;而她这一路走来,最厉害的却并不是多么精妙绝伦的算计、多么无懈可击的手段,而是她对于人性的把握。

因为能够准确把握人性,所以总能准确判断形势、抓住痛点、洞悉人心里最在乎与最忌讳的事。而这,成了海兰多次取胜、甚至反败为胜的法宝。

《如懿传》中的皇帝弘历,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在亲情上十分匮乏。父亲严厉,生母低贱,养母熹贵妃(后来的皇太后)虽然与他有母子的名分,但他心中很清楚这更像是一种“各取所需”的交易。

皇帝越是得不到亲情,就越不想面对这个事实。明明知道“最是无情帝王家”,却非要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严苛亲情标准要求着各个皇子。

南巡途中,富察皇后盛年崩逝,后宫一下子失去了主宰者,而“谁能成为新皇后”却像一股暗流在每个人心中悄然涌动。

生了三个儿子的纯贵妃风头最劲,成了登上皇后宝座强有力的竞争者。一时之间,后宫几乎人人奉承其左右。

海兰则更希望自己的好姐姐如懿可以成为继后。

为了阻挡纯贵妃的上位之路,海兰假装教导自己的儿子永琪、其实却故意让纯贵妃的儿子三阿哥听见:明天在大行皇后的丧仪上,你千万不要哭;因为在这种人人悲痛的时候,你不哭反而能显示出你的清醒冷静、显示出你有替皇阿玛分忧的能力。

三阿哥远远听见,以为自己得到了获得皇帝青睐的秘笈,欢欣不已。

其实海兰心里很清楚:富察皇后早逝,皇帝又是伤痛又是愧疚,正是一肚子的烦恼与无名火。如果皇子们在丧仪上哭得悲痛,皇帝看他们还能顺眼一点;如果有谁不够悲伤,绝对就是戳到了皇帝“看重亲情”的痛处,且莫说“获得青睐”,恐怕今后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第二天的丧仪上,五阿哥永琪哭得泪雨滂沱,而三阿哥却一滴眼泪都没有。果然正如海兰所料,皇帝大发雷霆,怒斥三阿哥是“没有心肝的东西”、利欲熏心、不忠不孝,连带着训斥了纯贵妃教子无方。

一场风波,三阿哥永远失去了成为太子的可能,纯贵妃也失去了成为皇后的资本。他们错就错在太急功近利、急于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的办事能力,却忽视了皇帝此时此刻最看重的其实是“亲情”(即便只是刻意表现出来的亲情)。

而海兰则正是利用了三阿哥急于“脱颖而出”的心理,也更抓住了皇帝复杂而拧巴的“亲情”标准,采用了釜底抽薪的方法,不与纯贵妃比拼“多子”,只拼“孝道”与“亲情”,成功为如懿扫清了登上皇后之位的最大阻碍。

当时的宫中,不仅有皇帝,还有皇太后,这两个人都是能够左右后宫嫔妃与皇子命运的人。

想要站稳脚跟,就要同时赢得两个人的好感,而不能只依靠其中的一个;否则一旦这“两巨头”之间发生什么斗争,站错队的小人物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相互角力、或者利益交换的牺牲品。比如玫嫔、庆贵人。

海兰在后宫的波诡云谲里沉浮多年,深谙这个道理,也教会了儿子永琪。

某一次,草原上杜尔伯部的首领进京,得到了皇帝给予的礼遇。

这个杜尔伯部是准葛尔新首领达瓦齐的敌人,而皇太后的亲生女儿端淑长公主刚刚下嫁达瓦齐不久。于是,五阿哥永琪私下感叹:皇帝如此礼遇杜尔伯部,会让身在准葛尔的姑母(即端淑长公主)很没有脸面。

嘉贵妃的儿子四阿哥永珹听见,悄悄去皇帝面前打了永琪的小报告,害得永琪被皇帝以“只知家事,不知国事”的理由罚跪。

但皇太后得知之后,却对永琪十分赞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还能想到哀家的女儿,真是难得”。也觉得是海兰教子有方,才能教导出一个品行端方的好孩子。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皇帝看似是责罚了五阿哥,其实心里更忌惮的却反而是打小报告的四阿哥:

皇帝的父亲雍正皇帝登基前,经历了惨烈的“九王夺嫡”,兄弟手足相残、令人心寒齿冷。弘历的即位之路虽然相对顺利,却也曾与三哥弘时有一番较量。

所以,皇帝对于皇子们的“兄弟关系”格外敏感,最忌讳皇子在背后议论其他兄弟的是非。

这次罚跪事件,看似是永琪略逊一筹,其实他反而是真正的赢家:既在皇太后面前赢得了好感,又引得当时的“太子热门人选”四阿哥永珹犯了皇帝的忌讳、形象大损。

不得不说,海兰的教诲真的很厉害。并不需什么阴谋诡计,只是抓住了皇太后与皇帝内心的痛点,便不着痕迹地赢了一局。

唐代女诗人李季兰曾说: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世间普通夫妻的关系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高处不胜寒的皇帝与皇后?

海兰的好姐妹如懿早年在冷宫时,与侍卫凌云彻相识,多次得到凌云彻救助。后来如懿东山再起,也多次提携凌云彻。二人之间,有着一路相互扶持的情份,用他们的话讲,是“超越男女之情”的、“相知”的情谊。

然而如懿太单纯了,以为只要自己与凌云彻心怀坦荡,别人便无话可说;结果,却成了有心之人攻击她的武器。

不久,卫嬿婉为了谋夺皇后之位,诬陷如懿与侍卫凌云彻私通。皇帝果然大怒,怒斥如懿不配为皇后,拂袖而去。帝后关系面临着分崩离析。

如懿为了证明自己与凌云彻的清白,派人不断追查事情的真相。然而海兰审时度势,告诉了她一个残忍的现实:在皇帝眼里,如懿的所有追查并非“自证清白”,而只是为了“保住凌云彻”;越追查,皇帝就会越愤怒,越对如懿失望。

因为海兰知道,“私通”这个罪名太可怕了,这是犯了天下男人都不能忍的忌讳,更何况这个男人还是个皇帝。如今,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皇帝更在乎的是如懿的态度。

皇帝自己虽然做不到夫妻情深、一生一世一双人,但却因着男人的脸面、天子的威严,而强烈地需要如懿对他夫妻情深、一心一意。

如懿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伴侣、对生活寄予了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海兰却是个着眼于现实的人,对人性、对人心洞若观火。

在冷静分析了如懿的处境之后,海兰提出了一个建议:请如懿赐死凌云彻,而且越痛苦的死法越好。这样就可以表明如懿的态度,平息皇帝的愤怒,缓和一触即溃的帝后关系。

如懿不肯。海兰不得已,只得悄悄行动,以皇后的名义、用“贴加官”的残酷刑罚结束了凌云彻的生命。

也正如海兰所料,当皇帝得知是皇后派人处死了凌云彻,而且“下手很重”,态度终于缓和下来。如懿暂时躲过了一劫。

有人说,海兰太狠了。其实海兰又何尝不是流着泪送凌云彻上路的?而如懿又何尝不知道用凌云彻的命可以换回自己的清白?只是如懿相信理想,对皇帝抱着幻想;而海兰则相信人性,对皇帝的心思看得更透罢了。

只有直面现实,才更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04 结语

有人曾说,这世上最大的公平,就是别管出身、阶层、财物等方面的差距多么大,但人类在心理层面的烦恼其实都有本质的相同: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就像《如懿传》里的皇帝,坐拥天下、万民俯伏,却依旧有着对亲情的执拗追求、对兄弟关系的敏感紧张、对男女情谊的妒忌怨恨。

而聪慧的海兰便正是凭着对这一切的洞悉,顺势而为,在危机四伏的深宫之中多次化险为夷、多次扭转乾坤,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在乎的人。

很多人喜欢海兰,正是因为她更像是个平凡的人。未必有拔尖儿的容貌、显赫的家世、绝顶的心计,却依然能够凭着“接地气”“懂人性”的智慧,为自己拼出一方天地。

海兰的经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许更有启发吧?

继续阅读(剩余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