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会议踩到了发展机遇,但它的推出并不是偶然,基于“云”的服务似乎正在给未来更多可能。阿里、腾讯、华为、百度等都在各行各业积极布局“云计算”这一新的生产要素。 2月11日,全球权威咨询机构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9Q3)跟踪》报告中说,2019年Q3中国公有云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规模达144.6亿元,同比增长62.2%,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是互联网云服务商前三企业。 腾讯3月18日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腾讯云连续保持高位数增长,全年收入超过170亿。同比增长超86.8%。“云”正在渗透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腾讯发布的数据,疫情期间除了腾讯会议外,还有数百万企业通过企业微信恢复办公。 腾讯云还开发了疫情整体解决方案“微应急”,共支持100多个中央部委及地方政府部门上线疫情服务相关小程序。其中,腾讯防疫“健康码”小程序截至3月16日累计亮码超25亿人次,覆盖9亿人口,成为疫情期间最多人使用的健康及出行纪录电子凭证,累计访问量达80亿。 2019年腾讯政务云项目共覆盖省级行政区28个,海外地区1个,项目数量共计151个,同比增长55.7%;合同金额共计26亿,同比增长226.2%。151个项目中,共有5个“亿元大单”,其中腾讯联合数广中标的广东省政务项目订单金额高达10.45亿元。 腾讯健康成为超过3亿微信用户获取实时疫情数据、线上问诊及AI自诊等服务的重要渠道。腾讯提供AI医疗影像技术,协助进行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通过腾讯医典提供可靠及专业的医疗资讯,并通过微信及腾讯新闻等多个高流量平台提供疫情相关内容,访问量超过 6亿。 “新基建”似乎成为了2020年开年的热词,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从中央会议内容看,“新基建”侧重于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而这些,都是“云服务”依托“云计算”的重要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从政府决策部署,到企业复工、社会运转,都离不开个人健康码、远程医疗、在线办公、企业“码上复工”等“云服务”的应用。在这里,也可以看到数字“基础设施”功能凸显。 任泽平近期发表的《中国新基建研究报告》中说,从需求看,“新基建”需更好服务于消费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已经进入消费主导新时代,2010年-2018年最终消费率从48.5%持续升至54.3%,2014年-2019年消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9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预计将在3年后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随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化加快,中国发展享受型消费快速增长,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方兴未艾。 这也是“云服务”依托“新基建”的机遇所在。 |
|
来自: 昵称7205634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