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25日,沪深两市共有85家上市公司2019年年报“变脸”。其中42家上修业绩,占比近50%。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修业绩的43家公司里,有13家上市还不到3年。这些“新生代公司”刚“出道”A股就“业绩变脸”,投资者需要注意什么风险? 经中国财富梳理,在“业绩变脸”的85家公司中,共有42家2019年年报业绩超预期。其中,莱茵体育(00558)、商赢环球(600146)、秦安股份(603758)等12家公司将业绩类型由“续亏”上修为“扭亏”,晶澳科技(002459)、九安医疗(002432)、龙源技术(300105)、贤丰控股(002141)4家公司则将此前的“首亏”修正为“续盈”“预增”。在上修年报业绩表现的一众公司中,半导体行业的晶澳科技上修净利润幅度最大,为3233.33%-5260%。由此前“预计亏损2500万元-3000万元,同比下降607.79%-709.35%”修改为“预计实现净利润9.4亿元-12.9亿元,同比增长30.71%-79.38%”。对此,晶澳科技解释称,原业绩预告中未包含晶澳太阳能的业绩,随着该子公司业绩并表,公司主营业务变更,盈利能力相应提振。据了解,晶澳科技在2019年11月完成对晶澳太阳能的重组,随后公司原有资产全部置出。子公司加入后,公司主营业务变更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等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因而导致2019年业绩预告远超预期。新时代证券研报表示,晶澳科技产业链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是垂直一体化光伏龙头。未来公司借助融资平台及优势地位,将在产能扩张、渠道拓展、核心人才激励等方面持续发力,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期,对公司维持 “强烈推荐”评级。值得注意的是,除晶澳科技外,半导体及电子、计算机等科技行业的其他多家公司也都纷纷公告,上修2019年业绩。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员李少君认为,上述行业盈利超预告的公司数量较多,显示消费电子、半导体、PCB等行业景气超预期。此外,通过对上修盈利预告的公司进一步归纳,李少君发现,消费电子、智能制造、云计算、防水材料、白羽肉鸡、改性塑料等细分行业景气也超过预期。除业绩表现超预期的上市公司外,当前也有43家公司预期业绩不达标。其中,泰林生物(300813)、中科海讯(300810)、迈得医疗(688310)等7家公司均将业绩类型由“略增”下修为“略减”。在43家“业绩猛回头”的公司中,“续亏”的融捷股份(002192)净利润降幅最大,为1645.45%-5655.56%。公司预计亏损2.5亿元-1.7亿元,同比下降2316.04%-3453%;而在上一次业绩预告中,公司曾喜盼“扭亏”,预计盈利450万元-1100万元,同比增长163.95%-256.33%。对于前后两次业绩预告的50倍差额,公司指出,原因在于待转让部分股权的参股公司融捷金属和融捷能源经评估公司初步评估后,评估值低于增资时的价格,按照公允价值核算导致投资亏损。而除了融捷股份因投资亏损导致业绩向下调整,中国财富发现,其他公司下修业绩也基本都是因为非经常损益项目大幅变动、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业绩下修的公司中,有13家在2017年后才“出道”A股,至今上市仍未满3年。其中,恒银金融(603106)业绩下修力度最大,较前次下降558.12%-943.14%,业绩预告由之前的“预减90.46%-93.63%,盈利510万元-764万元”调整为“首亏3500万元-4300万元,同比下降143.71%-153.71%”。公司表示,业绩大幅变动同样是因为“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此外,补提维保费用而增加销售费用及其他收益调整也是此次“业绩变脸”的原因。事实上,初上市公司组团“业绩变脸”在A股已经不新鲜了。由于过去A股对公司上市的门槛较高,而对于信息披露不完全、利润调节甚至虚增利润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导致一些公司为达到上市标准而突击完成业绩指标,甚至进行“业绩修饰”。“那些‘竭尽所能’达到上市门槛的公司,通常上市之时,就是业绩巅峰之际。”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对中国财富表示。值得庆幸的是,当前新证券法已对信息披露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约束,强调上市公司要满足投资者对“实质有效”信息的需求;与此同时,更进一步提高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违法成本。其中,对于欺诈发行行为,从原来最高可处募集资金5%的罚款,提高至募集资金的1倍;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从原来最高可处以60万元罚款,提高至1000万元;对于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从事虚假陈述行为,或者隐瞒相关事项导致虚假陈述的,规定最高可处以1000万元罚款等。“这次,由于新证券法3月1日起已经开始实施,上市公司加紧修正2019年业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丁臻宇说。川财证券首席投顾李松泽提醒,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企业上市之后是否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严守基本底线。“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化持续跟踪,对主营业务的负面变化高度警惕,但对非主营业务或者行业景气度暂时波动的情况,则可区别对待。”李松泽表示。作者:衣韵潼 新媒体编辑:谢玥 监制:柯锐 

美元刺激法案被搁浅,美股遭疯狂打击
全球进入“真熊市”?恐慌情绪下留意“抄底”机会
又跌了!美联储再启“放水模式”,能否拯救美股?
现在可以“抄底”ETF了吗?| 轻松学投资
证监会:A股估值水平处历史低位,投资价值显现
恐慌情绪四处蔓延;重创后的美股,底在何方?
买投连险,这个“坑”一定要避开!
美股坐上过山车!能否再现全球“红周五”?
评论 | 谁是“世界失控了”炮制者的同谋? 点击加入核心粉丝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