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项数据显示,复工复产已经开始扎实推进,规上工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企业已经接近85%。除了生产需求在逐步好转外,转型升级的态势也在持续,1-4月份和互联网相关的新业态、新模式保持逆势增长。不仅如此,物价水平也保持平稳回落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发布会上强调,经济运行正逐步迈向“常态化复苏”。她强调,连续两个月经济处于恢复改善势头,本身也体现了经济增长的韧性,为进一步加大宏观对冲政策、进一步推动复工复产增添了更多信心。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6824亿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3月份收窄5.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3.3%,降幅收窄5.5个百分点。刘爱华表示,投资的项目储备、资金保障都有好转。数据显示,1-4月投资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已经由负转正,从上个月的下降22%转为增长1.1%。从用电量来看,工业用电量在4月份已经转正,从5月上旬最新监测结果看,用电量增幅在持续小幅回升。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7.6%,增速提高5.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3102亿元,同比下降5.4%,降幅比1—3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40937亿元,下降16.0%,降幅收窄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92785亿元,下降7.8%,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0%,降幅小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比1-3月份收窄9.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5.4%。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分别增长28.0%、25.6%、12.5%。刘爱华表示,从投资主要指标来看,目前呈现好转迹象,很多投资活动出现改善。“下一步还要围绕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加大对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的建设,还要加大提升产业链水平,提升产业发展基础。”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4966亿元,同比下降0.7%,降幅比3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074亿元,增长8.2%,3月份为下降3.5%;进口10892亿元,下降1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181亿元。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90713亿元,同比下降4.9%。虽然出口的各项数据都呈现转好态势,但是刘爱华仍然强调,出口前景仍面临比较大的不稳定、不确定性。 “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出口仍面临比较大的风险挑战。”在她看来,虽然4月份货物出口实现了8.2%的增长,但我们对前景不能过于乐观。在全球经济收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出口也很难独善其身。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尤其需要强调的是,4月市场销售有所回暖,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占比持续提高。4月份蔬菜水果价格下降。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3月份回落1.0个百分点。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上涨1.2%,鲜菜下降3.7%,猪肉上涨96.9%,鲜果下降10.5%。基本生活类商品较快增长,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2.9%。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改善,4月份,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2.2%和6.5%,比3月份分别加快5.7和0.4个百分点。网上零售较为活跃,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0698亿元,同比增长1.7%,1-3月份为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6%,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1%,比1-3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 刘爱华表示,从今年以来各月之间零售变化的趋势来看,大势没有改变。数据显示,基本生活用品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继续较快增长,一些受疫情冲击的行业或者产品销售在目前疫情防控的形势变化下也呈现了恢复的势头。数据中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和新动能相关的领域在疫情冲击下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疫情下实现了逆势增长。经济恢复的脚步正在逐步加快,但是走出负增长仍有挑战。刘爱华坦言,境外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仍在复杂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从国内来看,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成果,但是从经济层面来看,这种复苏势头还没有回到全面的正常水平,就业压力还比较大,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还比较多,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比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