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得太快,把灵魂丢掉了。 ——题记 谁站队陆正耀 目前,瑞幸咖啡董事会成员共8人,包括陆正耀、郭瑾一、吴刚、曹文宝、刘二海、黎辉、邵孝恒、庄伟元。 中国财富网 李林 摄 8人中,除董事长陆正耀外,有3名瑞幸咖啡高管。 郭瑾一在前CEO钱治亚被免职后,任代理CEO。其在2017年10月出任瑞幸咖啡高级副总裁之前,是神州优车董事长助理。可见郭瑾一是瑞幸咖啡的创业元老,也是神州系干将。 吴刚和曹文宝分别是瑞幸咖啡高级副总裁和副总裁,今年5月为填补钱治亚和前COO刘剑的董事席位而进入董事会。 此外,刘二海、黎辉均为瑞幸咖啡投资方,前者是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后者为大钲资本董事长。刘、黎两人与陆正耀合作多年,也参与投资了神州租车、神州优车项目。据媒体报道,刘、黎两人支持此次财务造假案的内部调查。 邵孝恒、庄伟元是独立董事,也是负责调查造假事件的董事会特别委员会成员,邵孝恒任主席。6月16日因个人原因辞职的独立董事濮天若此前也是董事会特别委员会成员。 三分之二,意味着需要至少5名董事会成员投出赞成票,才能“罢免”成功。聚光灯下,究竟谁站队陆正耀? 内斗浮出水面 实际上,接连反转的“剧情”已让瑞幸咖啡“内斗”浮出水面。 纳斯达克5月15日向瑞幸咖啡发出第一份退市通知后,瑞幸咖啡于5月22日要求举行口头听证会,寻求撤销退市决定。彼时,陆正耀发布个人声明称,纳斯达克不等最终调查结果就要求公司退市,出乎意料,对此个人深感失望和遗憾。 然而就在各界静待原定于6月25日举行的听证会之时,北京时间6月20日凌晨,瑞幸咖啡发布公告将于7月5日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讨论事项包括解除董事长陆正耀的董事任命,解除黎辉、刘二海的董事任命,以及解除独立董事邵孝恒的任命。据媒体报道,该大会由陆正耀提议召开。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负责内部调查的董事会特别委员会主席,邵孝恒原定在听证会上做陈述去说服纳斯达克撤销退市决定。如今他要被解职,是听证会生变?还是内部调查受阻? 果然,听证会“破产”,美东时间6月26日美股盘前,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已决定撤回此前的听证会请求;公司将于6月29日停牌并进行退市备案。 连最后的证明机会都要放弃?舆论一片哗然。开盘后,瑞幸咖啡股价大幅跳水,6次熔断,暴跌54%,最终定格在1.38美元/股。二级市场投资者用脚投了票。 当天收盘后,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基于董事会特别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和建议,多数董事提议公司董事长陆正耀辞职,董事会将于7月2日召开会议评估移除陆正耀董事与董事长职务的提议。 不等7月5日股东特别大会的召开,便在7月2日提前解除陆正耀的职务,而且是多数董事的提议,这被媒体解读为董事会对陆正耀的反制。公告还号召股东反对免去邵孝恒独立董事职务,以免干扰内部调查。个中“剧情”令人浮想。 而从7月2日瑞幸咖啡公告的内部调查结果看,陆正耀也参与了瑞幸财务造假,并且在内部调查中不予配合,拒绝交出个人电脑。内部调查结果显然对陆正耀不利。这就不难理解他提议7月5日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之举了。 如今,“罢免”陆正耀未获通过,7月5日的“剧情”又将如何演进? 假如在7月5日召开的股东特别大会上,陆正耀、刘二海、黎辉、邵孝恒的职务均遭“罢免”,那么董事会成员将剩下郭瑾一、吴刚、曹文宝3名瑞幸咖啡高管,和独立董事庄伟元,陆正耀对董事会的影响是否依然可见? 丑闻,如何收场 随着内部调查的结束,追责已然在路上。 “瑞幸丑闻实际上是两笔账,一是虚假陈述,二是虚假陈述导致公司退市,进而影响股票流通性,贬损股票价值,给公共投资者造成了损害,这等于是进一步放大了原来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对中国财富表示。 瑞幸丑闻是继十年前美国安然公司财务造假后,美股市场中又一重大造假事件。根据美国相关法律和案例,“瑞幸最少面临4个后果,退市、处罚、承担刑事责任和集体诉讼。”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指出,前三者是触发了相关法律规定,集体诉讼不是必选项,但一般都会有,美国已有多家律所对瑞幸咖啡提起集体诉讼。而退市,显然只是第一只落地的“靴子”。 据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晓燕介绍,安然公司财务欺诈案后,美国颁布了“萨班斯法案”,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此次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或许也会触发萨班斯法案的相应条例。”张晓燕说。 萨班斯法案条例显示: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最高可判处入狱25年,对犯有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分别可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必须对报送给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表达进行保证,违反此项规定,将处以50万美元以下的罚款,或判处入狱5年。 新《证券法》第二条第四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扰乱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市场秩序,损害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 但该条款尚无启用案例和实施条例,瑞幸咖啡是否会成为首例而被中美两地同时追责,尚需等待。 写在最后: “资本神话”瑞幸咖啡一直行色匆匆: 花1年半时间在全国开了2370家直营店(星巴克进入中国20年的门店数是3521家); 成立10个月跻身“独角兽”;1年时间完成4轮超5.5亿美元融资; 不到两年冲到纳斯达克,刷新全球最快IPO纪录。 另一组数字同样“神速”: 1年半烧掉22亿,平均每天亏损400万;15个月财务造假21.2亿;上市410天后,被强制退市;三个月完成内部调查。 一路狂奔,究竟为了什么? 早在瑞幸咖啡上市前夕,其脆弱的商业模式和用钱烧出的上市路就受到诟病,有财经人士曾言:瑞幸成为烧钱大IP,是资本市场的悲剧;瑞幸的结局会很戏剧性。 一语成谶。 作者:周黎洁 新媒体编辑:吴芃 监制:雨天 |
|
来自: 昵称7205634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