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笔记(10月28日)

 县城日记 2020-10-22

1、《富春山居图》黄公望赠送给他的师弟无用之后,这幅画历经沧桑,也许是无用卖了过日子,也许是他赠送给了更重要的人。到了明朝,这幅画到了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沈周手里后消失了150年,也许是沈周忘记放在什么地方了,也许是被不识货的贼偷走了,就当一幅普通字画挂在自己破旧的小屋里,也没有人能认出来。

2、清顺治七年,也就是1650年,这幅画到了大收藏家吴洪裕手上,那时的吴洪裕的收藏和现在马未都的有一比,藏品精、多、杂,说价值连城也不过分,他爱富春山居图如命,死时要求将此画烧了,画放入火中后,吴洪裕闭上了眼睛,他的侄子吴静奄一把把烧成两半的画救了出来,画是救出来了,但已烧成两半。这幅画在吴家又经过了怎样的折磨和辗转,中间一定有更精彩的收藏家之间你争我夺的故事,也许为此画有多少人命丧黄泉。直到1938年一半到了浙江博物馆,另一半10年后现身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它们在分开300多年后,在台北相见。这一幕多像失散多年的亲人相见。这一幕又被嫁接了许多故事,编成了电影《富春山居图》。

3、电影《富春山居图》由刘德华、林志玲、张静初、佟大为等大牌明星联演,2013年上映,在影院看过一次,在手机上看过 一次。影片讲述中国特工同日本黑帮以及英国大盗三方之间为了保护和争抢辗转流失、历经磨难的中国元代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而发生的夺宝故事。富春山居图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包括以前已经发生但没有记录的,也包括今后还要发生的。

4、我们村的地名变迁。我们村最早叫乃家崖,据说最早是由乃姓人家在此居住慢慢发展起来的,进我们村会看到一段崖头,人们都住在崖上面,因此而得名。现在村子里已没有乃姓,说是断后了,其实这不准确,2012年,我在兰州碰到一个人他姓乃,说老家就是民乐乃家崖的,五六十年代逃荒到兰州一带,由于老家也没有亲人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他说他太爷的坟在一个叫黑崖子的地方。文革期间,改名长青村,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应该是长青常绿的意思吧。文革结束后,改为龙山村,说是村东的山的形状是龙形而得名,龙形的山我小时候去过,的确像一个龙形,有龙眼睛、龙头、龙身、龙爪子。不过现在老的人还是继续叫乃家崖村。70年代,有一些人家搬迁到了官地,开成了一个自然村,叫官地村;还有四五户谢姓人家搬迁到山里他们老先人的土地上,那个地方叫谢家圈,和山丹深地洼山相连,也是一个自然村,名字继续叫谢家圈。这几年,谢家圈的人又都 搬了回来,在村子南边修了房子。官地村的好多人家也又搬迁到了村子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