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笔记(2月15):春联和门神

 县城日记 2020-10-22

1、早,与祁滨去超市卖蔬菜、火锅菜之类,打算晚上一边看春晚,一边吃火锅。超市人多,拥挤,嘈杂,营业员与顾客为商品价格、积分等发生矛盾,耽误其它顾客时间,有指责营业员的,也有指责顾客的,我只是一个看客,慢慢等待。每到年关,超市物价总是相对高一些,但依旧挡不住顾客抢购的积极性,这是中国人多年来形成的习惯,过年屯货,陋习改了很难。

2、超市里,两个年轻人不知为什么事情发生冲突,互相叫骂,一个说有种去外面单挑,一个说我等着,都有互相抢上去打架的意思,两人的媳妇都死死拉住向外走。遇上这样的事情,两家肯定一天不会有好心情。所以,出门在外,吃点亏不要叫真、不要计较。

3、从超市回来,和祁滨贴春联。春联是周荣写的,封户门一幅、小房子一幅,内容分别为福星高照全家福,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迎春接福;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户纳千祥。封户门贴了带福字的门神,小房门贴了大的门神,家里窗户和阳台玻璃门上贴了狗年卡通和剪纸图案的福子。

4、门神,小时候家里也贴,那时候是单张卖,不是两张连地一起,贴时秦琼敬德要互相对着,兵器也要互相对着,把门挡住,如果贴反了,两人背靠背是把不住门的。现在卖的都是一整张,从中间裁开贴上去就对了,不存在贴反的现象。

5、门神真的能挡住鬼神吗?本家堂哥王登熬讲过一个故事,我这个堂哥会捉鬼,还会许多巫术,以前写过。有一次他去给人家捉鬼,其实是把这个家族以前的先人请回来,因为大部分的人死了都变成了鬼,但最后有两个鬼就是不进门,他就出门去问,这两个鬼说,大门上站着门神它们进不了门,又问进来的鬼,它们说是从后门进来的,于是堂哥把门上的门神撕下来烧了,两个鬼就地来了。

6、现在的门神,一般是指唐朝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但门神的历史却远远早于唐朝。据《山海经》记载:传说在黄帝时代,有神荼、郁垒两兄弟善于捉鬼。如果有恶鬼危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为了避邪御鬼,就用桃木雕成神荼、郁垒的形象,每逢春节就挂在门首,并在门上画一只老虎。久之,便敬他们为门神。三国时期的关羽和张飞也曾被尊为门神。到了唐朝,传说中专职捉鬼的钟馗也进入了门神的序列。直到元明时期,随着杂剧和评话艺人对隋唐历史的演义和传播,秦琼、敬德的故事逐渐深入人心,其门神的地位才得以固定下来。

7、关于秦琼、敬德演变为门神的传说。在两种说法,内容有相似之处。一种是《西游记》所载:泾河龙王命犯天条,该由唐相魏征处斩。泾河龙王托梦求救于李世民,李世民留魏征下棋,却不料魏征下棋时打了一个盹,就已“梦斩龙王”。泾河龙王由此怪罪于李世民,夜夜纠缠不休。李世民只好召秦琼、敬德于床前守卫,自此得以安寝。第二种是《隋唐演义》记载:有一阶段唐太宗李世民情绪很不好,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室外边抛砖掷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宫夜夜不宁。他很害怕,将此事告诉群臣。大将秦琼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如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李世民同意。当夜果然无事。自此以后,便让二将夜夜守卫。后来李世民念及他们彻夜辛苦,于是吩咐画师,绘二将军真容贴到门上。以画代人,倒也顶事,邪祟自息。民间沿袭,遂成为门神。民间旧俗逢除夕,将《秦琼敬德》贴在临街大门上,用以避邪驱灾,纳福迎祥,保佑合家平安。这个传说中的门神一直延续到如今,许多人家至今每逢春节都要在大门上贴秦琼、敬德门神。

8、尉迟恭真名其实叫尉迟融。《新唐书》记载,“尉迟敬德名恭,以字行,朔州善阳人”。也就是说尉迟恭字敬德,所以人们通常称呼他为尉迟敬德。此外《旧唐书》、《资治通鉴》都记载尉迟恭字敬德,也就是说他叫“尉迟恭”是没有问题的。但在1971年的一件考古发现,让人对这个尉迟恭名字问题产生怀疑!原来在1971年,考古工作者为配合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对尉迟敬德墓进行考古发掘,该墓虽然早就遭盗掘者彻底破坏,但仍然发现意见非常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尉迟敬德的墓志铭!在墓志铭上赫然写着“公讳融,字敬德”,也就是说墓主叫尉迟融,字敬德,而不是尉迟恭!有人可能会怀疑,这可能不是“尉迟恭”的墓,而是那个叫“尉迟融”的墓。这个应该不会错,尉迟恭死后,陪葬昭陵附近,此地距离约二十公里,当地人们称其为“东尖塚”,“敬德塚”,另外墓志的内容,追述墓主的一生,明显写的就是“尉迟敬德”,比如开头写道,“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君墓志铭并序”,唐朝只有一个鄂国公,那就是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是唐朝重量级人物,死后撰写墓志铭本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差错,不可能将墓主的名字都写错。另外撰写墓志有着严格的程序,一般是先在志石上墨写墓志,勘察无误后,再有工匠刻上去。尉迟敬德的墓志,是许敬宗撰文,由当时的书法家撰写的,肯定要经过尉迟敬德的家属,以及朝廷官方的查验,因此不可能连名字都写错!另外有人曾提出尉迟敬德的“恭”可能是为避讳,但翻看唐朝历史,没有一位皇帝的名字跟“恭”有关,另外在碑文中多次出现“恭”字,比如“敬恭朝夕”等等,可见“恭”字是无须避讳的。一直以来人们称其为“尉迟恭”,但实际上他的名字是“尉迟融”,这么看来,他的名字可能被错叫一千多年!还有一种说法,尉迟恭的名字也能是一种讹误,唐朝时多尊称尉迟敬德为尉迟公,后代在抄写时,以讹传讹,于是造尉迟敬德之名为恭;,这也是一种可能。那么到底是“尉迟恭”,还是“尉迟融”呢?专家学者们各持己见,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但墓志铭就是这么写的,如果您不信,可以去昭陵附近的“碑林”查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