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笔记(10月29日)天山雪传奇

 县城日记 2020-10-22



1.看一篇文章,把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白昼流星》批判的一无是处。一是抄袭,结构几乎完全照搬《悲惨世界》中冉阿让和主教那段。出狱、收留、偷窃、被捕、原谅、救赎。二是陈凯哥让儿子当演员,演的一塌糊涂。三是许多情况不符合实际。我也觉得,这个故事,有些荒唐,两个流浪汉怎么能混进航天飞船返航迎接的队伍,又怎么会承担救护任务。

  2.小学时,看小说《玉娇龙》和《春雪瓶》,那时并不关心作者是谁,只看个热闹。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原来是改编作品。80年代初,聂云岚先生改编王度庐先生的小说《卧虎藏龙》和《铁骑银瓶》为《玉娇龙》和《春雪瓶》,并在《今古传奇》上连载,标题后署着“聂云岚改写”,但却没有注明改写自哪部作品、原作者是谁等信息。玉娇龙》和《春雪瓶》在今古传奇连载,令该杂志的发行量从41万份飙升到273万份。由于聂并没有写明原著作者是谁,以至于许多读者误以为这是的原作。也因此导致了王度庐先生的家人和聂云岚的后人的一段版权纠纷。

  3.王度庐(1909一1977),本名王藻祥,字霄羽。北京人满族。早期创作言情小说。有《琼楼春情》《落絮飘香》《冷剑凄芳》《翠陌归人》《朝露相恩》《海上红霞》《朱门绮梦》等。30年代中期,王度庐改写武侠小说,以言情小说的笔法创造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的天地王度庐的特点,是能够充分把握江湖儿女内心的矛盾、人性的挣扎、爱恨交织的复杂情境,写情则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写义则慷慨侠烈、血泪交迸,并因此谱成一部壮烈深沉的“武侠悲怆命运交响曲”使“剑胆琴心侠骨柔肠”的书剑名士之气和恩仇江湖之情深入到武侠小说的灵魂深处王度庐先生于1938-1942年间创作了“鹤-铁”五部曲: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和《铁骑银瓶》,共280万字。

  4.从王度庐作品来看,王度庐是一个严重被低估了的武侠小说大家。王度庐一生坎坷,其作品在青岛连载时,因战争激烈,交通阻塞,难以有大的影响。抗战胜利后,上海的励力书局开始大量印行王度庐的书,他的作品才得以广泛流传。然而解放后武侠小说被当作封建文学而遭贬斥,王的作品也没有逃脱被尘埋的命运。其实在中国,像王度庐一样的人还有许多,不过没有被人发现和改写罢了。

  5.张掖许多地方史志都提到清代戏曲剧本《天山雪传奇》及其作者马羲瑞,对其是否存世则无从可知,但都是认为此书已失传,有作者无作品。剧作讲述明末李自成部将贺锦率众攻陷甘肃、特别是甘州之战的历史事件。《天山雪》虽是传奇剧本,但真实保留了大量明末甘肃历史资料,内容广为地方史志征引,对明史和甘肃古代地方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和内容最近看到一条消息,现珍藏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的《天山雪传奇》为清钞本,四册一函,具体传抄年代不详。百度了一下,网上有《天山雪传奇》校注本销售,因为贺锦是民乐太和人,要买一本看看,补补贺锦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