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笔记(6月18日):先有墩后有营,马营墩是不是汉阳城

 县城日记 2020-10-22

1

马营墩。关于马营墩,史书上所存资料实在是太少。留存的古迹甚少。在马营墩村中间,一家人的院子里有一个城墙角,前面立着文物标志碑,上书:民乐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阳台遗址。多处已开裂,用棍子顶着。不远处巷道边有不足两米长一米五高的一段城墙。马营墩村老先生说:马营墩,先有墩后有营,墩叫大墩,50年代还有墩,后来被人们取土慢慢地取没了,大墩前面还有五个小墩,分别代表着五个山口,如果哪个山口发生敌情,那个小墩上的旗子就会放倒。墩的位置在村子北面,现在已没有一点痕迹。文物标志碑上的这个汉阳台遗址马营墩营城墙的一角,李老先生村民说,上面很大上面修有岳王庙,供奉着岳飞的塑像,后来没有了。

 2

马营墩堡。《清一统志·甘州府》:马营墩堡,“本朝初设守备,今改都司”。清志中的马营墩堡即现在的南丰镇马营墩村。守备是明清两朝的武官名称,主要职责是负责某一城镇的防御,清代为正五品。差不多相当于现在乡武装部部长。都司高于守备一个级别,相当于县武装部部长。

3

     马营墩营马营墩营什么时候设置,估计是清代,马营墩大墩其实就是一个烽火台。有资料记载:1667年,清廷在永固城设立“永固城协”,提升王进宝为副将,统辖永固周边的大马营、黑城营、马营墩营等地。当时的永固城协相当于地级军分区,营相当于县武装部。

      清绿营兵制,实行“标、协、营、汛”(或称镇、协、营、汛)编制。副将(即副总兵)以上高级将领的直属部队称“标”,如提督下有提标,总兵下有镇标,副总兵下有协标。其他如总督、巡抚的警卫部队也称标,如陕甘总督下有督标,甘肃巡抚下有抚标。镇、协、营、汛的含意除有绿营兵编制的含意外,尚有各级武官驻地含意。如总兵驻地称“镇”,甘肃提督下辖四总兵称凉州镇、肃州镇、西宁镇、宁夏镇四镇总兵。副总兵驻地则称“协”,如凉州镇永昌副总兵驻地称永昌协,肃州镇金塔寺副总兵驻地称金塔寺协,永固城副总兵驻地称永固城协。至于副总兵以下的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的驻地则只能称营而不称协,如山丹营、洪水营、马营防墩营等。把总为下级军官,其驻地只能称汛而不能称营,如定羌庙把总驻地称定羌庙汛。

4

汉阳台遗址在马营墩出现汉阳台遗址。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资料记载东晋十六国争纷时期,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前凉张祚置汉阳县(县治今马营墩一带)以守牧地。也有资料说汉阳县治所在今永固城。
《晋书·地理志》记载,前凉置汉阳县以守牧地,张玄靓(前凉第八主,在位时间为355-362年)改为祁连郡。《甘镇志古迹》及《甘肃通志》均记载祁连城在洪水堡南三十里,则汉阳城即在今永固城,并非马营墩所在地。
至于为何将马营墩营城墙一角称为汉阳台遗址,不知何因。

5

城毁人逃。李老先生说:马营墩营在清代遭到两次大规模袭击。一次是清乾隆 36年 (1771年),青海回民造反,攻克马营墩营,烧杀掠夺,马营墩营守败退,全城被毁,长时期空无一人。另一次是光绪15年(1889年),青海回民出山,马营墩营被攻克,民逃城毁,受灾严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