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壶的禅学魅力

 一视一界 2020-10-22
在流传至今的紫砂壶中,有不少壶都带着佛家禅味,而自明时起,有不少壶以形、以刻入境,不断发展变化,成为了后世比较经典壶款,散发着独特的禅学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有佛性的紫砂壶。
 
 
器形有佛性

僧帽


 
此为顾景舟先生的僧帽壶,壶腹弧度婉转自然,莲瓣状矮墙围绕成帽檐状,以六方形壶盖为中心相互衔接,各个部分的衔接自然贴切、和谐挺括,造型上节奏紧凑、浑然一体,壶把中间有一凸起作为点缀,壶嘴更具特色,如同一鸭嘴。
 
出水孔居于上,增加趣味性。壶的整体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美感十足。此种壶型为方器,具有方中藏圆的效果,线条明朗简洁,给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
 
把形、质、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轮廓清晰、锋芒内敛,各个部分的衔接自然贴切、和谐挺括,造型上节奏紧凑、浑然一体。
 
壶嘴与壶身的连接处、壶颈的肩线线条等细节处都显现出手工艺的趣味和紫砂传统造型艺术的精神。
 

容天


 
此壶为吕尧臣大师所创。在传统掇球圆壶造型中悟得“容”字,强调“容”之个性。又如布袋和尚弥勒佛,面带微笑,大肚慈祥,有容天下。
 
直流、粗鋬呈耳形,端拿舒适,出水爽净有力。盖纽为圆纽略扁,盖为穹窿,盖缘与壶口边缘圆润厚实,子母线圆润流畅。
 

百衲


 
此壶器形端庄稳重,壶身大小如拳,简洁质朴,入手温润可人。胎身宝光煜煜,错落披饰黄、褐深浅色泥,斑驳如百衲僧衣,呼应铭文,让人心生赞叹。
 
百衲,指出家人用信众捐助或施与的多片碎布,补缀而成的僧衣。壶身题铭:“勿轻裋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曼生铭”。裋褐,指贫贱人家所穿的粗布短衣。活活,为水流声,此处指注茶的水声,隐喻智者腹中的经纶与智慧。


刻绘有佛性

笠阴壶


 
此紫泥笠荫壶,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身着禅话十四字: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

 
暍指暑热,以及由是而来的心势高燥。禅观缘起性空,绝对是一,相对是二,不落两边。双遣两边,是绝对,排除相对,才能见到绝对。
 
字入紫泥,禅机相通,正法眼藏,对机垂示。
 

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金刚经》降伏其心篇,简称《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
 
紫砂器上的心经一般都为通刻,这让紫砂披上一层佛家的霞光瑞霭,熠熠生辉。是紫砂艺术与刻绘艺术以及佛教禅道的完美融合。无论紫砂器的大小都可以刻绘《心经》,越细微难度越大,非常考验陶刻功力。
 
紫砂壶是包容各种属性的,人给了它佛性,或者说,人的本身拥有佛性,那么,壶自然也有佛性了,这样有佛性的壶,你喜欢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