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考点:初高中文言文常见词“蹶”的不同用法 ; 今日文章:《聊斋志异》之《野狗》(第一部分)

 文言小小 2020-10-22

【第一部分】

【每日考点,小小拓展】今日考点:初高中文言文常见词“蹶”不同用法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文中常见词“蹶”的不同用法

1俄顷,蹶jué然尽倒,遂寂无声。(《野狗》)

解析:“蹶”指跌到

句译:不一会儿原来站立起来的尸体都跌倒了,接着就寂静没有声音了。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隆中对》)

解析:“猖蹶”这里指失败

句译: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力,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才智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到今天这个地步  

PS:“蹶”常见意思是跌倒、失败,如成语“一蹶不振”,即一次跌倒就爬不起来了,多用来比喻一次失败就振作不起来了。

【第二部分】

 【聊斋短文,小小练习】 今日文章:《聊斋志异》之《野狗》(第部分)

        野狗》(第部分)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原文:于七之乱,杀人如麻。乡民李化龙,自山中窜归。值大兵宵进,恐罹炎崑kūn之祸,急无所匿,僵卧于死人之丛,诈作尸。兵过既尽,未敢遽出。忽见阙quē)头断臂之尸,起立如林。内一尸断首犹连肩上,口中作语曰:“野狗子来,奈何”群尸参差而应曰:“奈何”俄顷,蹶jué然尽倒,遂寂无声。李方惊颤欲起,有一物来,兽首人身,伏啮niè人首,遍吸其脑。

练习:于七之乱,杀人如麻。乡民李化龙,自山中窜归。    大兵宵进,恐   炎崑之祸,急无所   ,僵卧于死人之丛,   作尸。兵过既尽,未敢   出。忽见    头断臂之尸,起立如林。内一尸断首   连肩上,口中作语曰:“野狗子来,奈何     )?”群尸参差而应曰:“奈何俄顷        然尽倒,遂寂无声。李   惊颤欲起,有一物来,兽首人身,伏    人首,遍吸其脑。

练习1:翻译划线的重点字词

练习2:翻译该段

【参考答案】

练习1:

正遇到、正赶上。

遭受、遭遇。

藏匿、隐匿。

假装。

立刻、立即。

“阙”,缺少。

还。

怎么办。

不久、一会儿。

跌到。

正、正在。  

咬。

练习2:

于七乱,杀的人像麻一样(多得数不清。乡里百姓李化龙,从山中逃回来遇到大量军队晚上行军,(李化龙)担心遭受杀身之祸,匆忙之间没有(找到)所隐匿的地方就在死人堆里僵直躺下,假变成尸体军队全部走去以后李化龙不敢立刻出来。

忽然看缺少头颅胳膊的尸体,像树林一样起来。其中一具尸体,断了的头颅还连在肩膀上,嘴里发出声音说:“野狗子来了,怎么办众多的尸体先后乱声回应说:“怎么办不一会儿原来站立起来的尸体都跌倒了,接着就寂静没有声音了。李化龙战战兢兢地想爬起来,就有一个怪物过来,兽的头颅人的身体,趴在尸体上)人的头,挨个吸食他们的脑子。

【第三部分】

【基础积累,小小补充】文常基础积累、知识拓展(于七之乱、炎昆等

野狗》本段于七之乱,杀人如麻”,这里的“于七之乱”指清朝顺治年间山东半岛地区于七领导的一次规模颇大的农民起义,从起义到失败,前后持续达十五年之久。

于七,名乐吾,字孟熹, 故叫“于七”他是山东栖霞县人。于七十四岁便拜师习武,崇祯二年考取武秀才,次年又考中武举人。于七为人正义和气,喜欢结交志士豪杰,时常为乡亲排解纠纷,在地方上威望颇高。清朝攻灭明朝以后,于七等人响应郑成功,进行反清复明的起义。于七领导的起义失败后,清株连兴狱,对该地区进行血腥屠杀死伤无数。

《野狗》本段值大兵宵进,恐罹炎崑kūn之祸”,这里的“炎崑”也可写作“炎昆”,典出《书·胤征》:“火炎崑冈,玉石俱焚。”现在用“炎崑”“炎昆”比喻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等,本文中指杀身之祸。

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小小基础,渐入佳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