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朝灭亡场景有多惨烈?秦朝是怎么强大的?为何短短两年就覆灭?

 历史紫陌阁 2020-10-22

秦朝的建立是经过秦国历代祖孙八代,160余年的改革、发展、图强、积累造就了秦王嬴政时期的强大,秦王政靠着历代秦国君主的余荫才最终一统六国,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起了大一统、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前212年秦王朝建立十周年时,这个帝国达到了极盛秦始皇踌躇满志: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东到大海,西涉流沙。南及北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莫不臣服。秦德昭昭,秦威烈烈。恩德所至,泽及牛马。

秦朝的建立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对中国之后的历史朝代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建立秦朝的始皇帝嬴政在称帝后十一年后,便在东巡途中病死于沙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开始了岌岌可危局势。

秦始皇死后小儿子胡亥即位,但是即位后的胡亥不加治理国家,反而滥用民力,加上秦朝的律法之严厉,胡亥上位一年有余便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的统治根基因此而动摇,导致之后的项羽、刘邦等人陆续起义,为秦朝覆灭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么秦国在经历8代君主发展,积累了160余年才最终到秦始皇用十年时间统一六国建立王朝,最终却在短短两年之间被覆灭,那么秦朝灭亡时,场景有多么惨烈呢?

秦朝覆灭时秦王室无一幸免,首先胡亥在赵高、李斯等人扶持上位后先把公子扶苏赐死,蒙恬、蒙毅也遇害、后将自己的兄弟姐妹也给杀了,几十个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要么被胡亥残酷杀害,要么是自杀,而秦始皇的妃子要是没有后代的情况下也被殉葬了,此时一些大臣也被胡亥诛杀,秦朝宗室只有胡亥和子婴两位后代了,然胡亥也被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此时秦始皇是绝后了。

之后子婴成了秦王,后设计诛杀了赵高,但仅仅在位46天就被迫投降于刘邦,后一个多月项羽率军进入了咸阳,子婴也被项羽杀死,秦国宗室成员也被杀光。项羽并没有善罢甘休,加上自己的亲人都是被秦人所杀,为之痛恨秦人,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屠杀,说是屠城都不过分。

项羽深恨咸阳这座城市,连带着也将城中的百姓视为仇敌,竟指挥士兵对手无寸铁的平民大开杀戒。一时间,昔日繁华无比的咸阳成了人间地狱,城内外尸骸遍野、尸积如山,宛若人间地狱。之后项羽带着各路诸侯,将经营百年的咸阳洗劫一空,之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就这样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顷刻间土崩瓦解了。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见《史记·项羽本纪》。

那么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短短两年时间,强大的秦朝为什么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覆灭了呢?秦朝的强大是无法否认的,秦朝号称有百万精锐,虽然在建立后进行了一定的裁剪,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主力部队,而秦朝的精锐部队是不可小看的,那么为什么强大的秦朝还是灭亡了呢?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商鞅变法,在秦孝公(秦孝公是秦始皇的天祖父)继位后,秦国自秦厉共公之后几代君位经历了动荡,国力大为削弱。为了恢复之前的国力,秦孝公便开始图强改革,招募战士,并在国内颁布了求贤令,让大臣们开始出主意。卫国人商鞅在知道求贤令之后便投奔秦国,和秦孝公畅谈富国强兵之策。

之后秦国便开始了变法图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几个方面,废除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下来就是军功制度,按军功授爵,还有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强控制和统一,最后就是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差役。我们从变法中不难发现,变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鼓励生产,增强国力,提高战斗力和军事动员能力。

这样变法也造就了秦国的强大,以前面几项内容做基础,以军事力量来称霸,因为只有生产富足,才能让国家有钱,有钱了才能发展军事,从而有发动战争的基础,我们也知道打仗就是打钱,在近现代更是深有体会,而有钱了就能发展军队,但军队多了都是“草包”也不行,没有战斗力只有人数也是妄谈,然后军功制度就是其中的“定心剂”。

《秦本纪》云: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其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三为簪,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为彻侯。”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级。

军功爵制让普通百姓看见了一条出人头地、拜将封侯的捷径。而普通的百姓只有这一条路可以当官,可以封爵,成为贵族。而且这种晋爵制度只因功劳高低,不限制逐级进阶,只需要斩首敌军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加官进爵。这种军功制度可想它对百姓的刺激,导致全民皆兵也不为过,因为只有活下去才能享受,再不济多立功勋也可以让家人后代享受。

《韩非子·定法》记载: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 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首二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大意就是变法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杀敌方的“甲士”(一般就是冲锋在最前面的身披战甲精锐),并把甲士首级带回就可以可加官进爵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还可以有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两个甲士,并把首级带回就可以成功二级爵位“上造”。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军事上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秦国:奋击之士百万、车千乘、骑万匹。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军功制度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士兵的杀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但是虽然提到了秦军的斗志,但是其它国家也会效仿,只有在战场上胜利了,活下来才能享受到后期的优待,这样就看士兵的杀敌本领了,而要想提高生存率和成功杀敌就是训练,比他国的训练更为强化,所以在战国时期各国军营里的士兵训练都在加强,为了提高战斗力,而普通百姓也会参加训练。

因战国时期是战乱不断,战争就会有损伤减员,要想不被淘汰就需要随时能够补充兵员,于是尚武精神在秦国蔚然成风,为了杀敌就不能被敌人杀死,而百姓要想当官就需要参军,也就导致民间军训十分普遍,加上朝廷也会派有一定军事才能的教官进行基本的军事知识培训。一旦国家需要补充兵员,可以随时提供有一定军事素养的兵员。不仅提高了战斗力,还可以大大提高了军事动员能力,可谓是“全民皆兵”。

在商鞅变法下秦国军事实力是显著增强,不仅兵员增加,而且士兵愈战愈勇,部队战斗力爆表。加上鼓励生产,秦国的经济也是相当不错,还有权力集中,可以举全国之力对外发动战争。但是军功爵制下衍生的募兵制,虽然提高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和战斗力,但是也为了之后秦朝覆灭留下了隐患。因普通百姓就是“准士兵”。

此时我们再看秦朝在秦二世胡亥上位一年后爆发的各种起义,为何秦军的正规军能被农民起义打败呢?为何秦朝短短两年就覆灭了呢?这难道不是商鞅变法下的军功制度,导致普通百姓成为了“准士兵”,有了一定的军事素养,要不然普通百姓怎么可以打过训练有素的秦朝精锐之师。

因为秦国为了在统一过程中提高军事动员能力,将大量的“准士兵”留在了民间!秦朝完成统一之后,军事人员上面有了很大的变动,开始进行了裁撤,已经没有了之前的百万之师,关中只有3万正规军。中央军主要负责秦国京畿地区的宿卫,在爆发农民起义的时候也没有派去镇压起义。所以在天下一片大乱的时候,秦国的关中地区还是一片稳定。

中央军又分为:郎中令军、卫尉军和中尉军。郎中令军是皇帝的贴身侍卫,有近千人。卫尉军负责皇宫守卫,有20000人左右。中尉军负责京畿地区的安全,有近50000人。起义军的一部分就是中尉军和章邯临时组建的新军(关中可以临时组建20万士兵)后被击败的。

还有北方的30万士兵,说是30万紫陌认为可能不够,有个20万应该差不多,南方征战百越的50万大军,其实只有一部分师正规军,大百越都用了三年时间,是少量正规军和一些社会的底层普通百姓、和犯人组成的50万大军,在征讨百越的时候也是死伤了几十万人,最终占领了百越,然后开始移民同化,此时南方已经没有50万大军了,不会超过20万人,十万人还有的,第一任统帅是屠雎,第二任是任嚣,第三任是大名鼎鼎的赵佗,而且也不算是秦朝精锐之师。

农民起义爆发后,能动用的军队只有中央的拱卫军队5万人,和章邯的20万囚徒军,北方的30大军,在蒙恬死后有王离统领,爆发起义之后胡亥命令王离率领20万大军前来救驾,剩下的10万大军继续镇守边疆。此时动用的军队有25万正规军和20万囚徒军,战力也是非凡的,但是为何却被一群农民击败了呢?

最终就是因为农民并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有军事素养的“准士兵”,要是普通百姓对战25万正规军基本上是没有胜算的,加上北方军团在大将蒙恬死后,军心一定程度上涣散,没有之前的气势。王离与章邯合围巨鹿,被项羽大败,王离军团全军覆没,北方的十万部队也被匈奴所灭,而章邯最终也投降项羽,那20万囚徒军也被项羽全部坑杀于新安。

最终刘邦率不到两万大军攻破武关时,剩下的秦军不战而降,之后刘邦率大军到达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上,此时秦军还有5万精锐。但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最终献城投降,将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秦朝至此灭亡,而刘邦此时也拥兵十万。

秦朝的覆灭和商鞅变法产生的军功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军功制度下的是全民皆兵的局面,普通百姓也有一定的军事素养,也算是“准士兵”,正是秦王朝培养了他们的军事素养,只是他们并没有选择为朝廷效力,而是走向了起义,选择了推翻大秦帝国。不可否认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统一六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军功制度下的负面作用也在秦朝覆灭时体现。

那么秦国是在多会开始变强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秦国的建立,秦国从秦非子(嬴非、秦嬴)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此时秦国开始建立,之后秦国第六位君主秦襄公(嬴秦开)因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第一任诸侯国君主)。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之后秦国的第十五君主(秦国成为诸侯国后第九位君主)秦穆公(嬴任好)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东周第六位君主)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为日后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但秦穆公的后代开始犯错,导致连连内乱,宫廷斗争此起彼伏,在秦献公之前更有五世之乱,未能建起强有力的政权。在战国初期,秦国开始了百年的衰落期。秦国直到秦献公方才有起色,而也是自秦献公开始改革一直到秦王政的发展、图强、积累,秦国才最终一种六国,建立大一统多民族的秦朝。

为什么是秦献公开始秦国重新崛起呢?因为秦献公废除殉葬制度,而殉葬制度导致秦国很多人才被消亡,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殉葬者有的是活埋,有的是被杀或自杀后陪葬,是相当粗鄙、野蛮和恶俗的传统。商朝之后的周朝、春秋、战国、秦朝,殉葬已成习俗。

《墨子·节葬》记:“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

秦国是怎么做的呢?秦国在秦献公之前一直有活人殉葬,秦国君主在死之后就要有活人为此殉葬,要是一个妃子,或者家奴来殉葬也就算了,但其不然,而是直接将前代国君的能臣重臣大部分杀死陪葬。

《史记·秦本纪》:“二十年,武公死,葬于雍的平阳。开始用活人陪葬,陪葬者达六十六人。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

你看这些大臣少则几十人,多则将近200人为此陪葬,其都是贵族贤才或国之重臣。而国家的发展和强大靠什么,经济、军事等等方面,经济、国策很是重要,你把想办法,想策略的人才都诛杀大半了,谁来想办法,让国家发展呢,要是商鞅还没变法就被杀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相信还要在推迟吧。

秦献公之前的秦国君主死亡而用先君重臣殉葬的行为,可以说是将秦国打向地狱深渊,导致秦国人才出现断层,这样的情况也会杜绝其它国家的人才引进,要是本任君主死亡,很有可能就会被陪葬,而越是贤能的君主,殉葬的重臣越多。就算是强国要是经过几代这样也会被严重打击,所以在秦穆公之后国家开始大乱,也从此衰败。

直到秦献公废除人殉制度开始,秦国的人才得以保留,之后的继任的君主也选择秦献公的方式,秦国人才相继增多,而秦国人口不再会因为这种理由减少,其它国家的人才可以来秦国发展,要不然即使秦孝公发布了求贤令也很少有人才来秦国发展,要是还有殉葬制度,估计商鞅都不会来秦国。秦献公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秦孝公在位期间开始吸纳人才,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建立县制行政,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自此之后国力与日渐增,为秦王政时期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要是没有秦献公废除殉葬制度,那么白起、张仪、疾、范雎、吕不韦、甘茂、魏冉等人估计都得被殉葬,秦国还谈什么强大呢,还怎么统一六国呢,秦王政还怎么能成了秦始皇呢!

因此,秦国重新强大和崛起,紫陌认为是在秦献公时期开始(公元前384年继位),从秦献公废除人殉开始,因废除人殉对秦国的强大至关重要,否则后世君主只会重蹈秦穆公的覆辙,而人才只能不断出现断层,稍微有些人才最终却被殉葬,而统一六国只是一场梦了。

大家对秦王朝的惨烈的场景怎么看?对秦国的军功爵制下的募兵制导致的“全民皆兵”怎么看?对秦献公废除人殉制度怎么看?下方留言交流。

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