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易行难

 江北大汉 2020-10-22

二千多年前,梁惠王有一次设宴招待诸侯。喝到酒酣耳热,梁惠王请鲁共公说几句话。鲁共公离开座位想了想,说了这样一番话:从前夏禹的女儿命令仪狄(相传为发明酿酒的人)备酒,酒味甜美,递给禹,禹喝了,随即就疏远了仪狄,并表示:“后世一定会有因为喝酒而亡国的。”齐桓公半夜里觉得饿了,易牙就拿他烹製的精美食物献给齐桓公,这些美食让齐桓公吃得很饱,直到天亮还没有醒来,他感慨地说:“后代一定会有由于贪吃美食而使他的国家灭亡的。”——《战国策.鲁共公择言》一篇记录了这件事。

美酒、美食、美色(美丽的自然景色)、美女这四样东西,在鲁共公看来,都是害人之物,只要有一样在,那么,就足以亡国;而魏惠王很不幸,这四样东西一样不拉全有。所以,鲁共公在他这番“祝酒词”里,真诚地告诫魏惠王,需要记住前人的话语,与它们保持适当的距离与必要的警惕。鲁共公的善意提醒,得到了梁惠王的肯定。而客人不吝赐教,主人从善如流,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与此同时,歷史上的齐桓公没有因为美食亡国,但却因此亡身的故事同样让人难忘。

鲁共公那番话中提到的易牙,作为厨师无疑是非常出色的;但就人品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为了博取齐桓公的欢心,他竟然将自己的儿子做成了一道羹给齐桓公吃。易牙的这一举动被齐桓公视为对自己的无比忠诚,于是提拔并重用了易牙,令其成为自己最为宠幸的臣子。对于易牙这样的小人,国相管仲生前是有提醒的:“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因此,他告诫齐桓公万万不可重用易牙以及竖刁等小人。可惜的是齐桓公没有能够听进去,在一度疏离了他们之后不久,就又重新启用了他们──也难怪,小人们至少一个长处,那就是逢迎拍马;而好话谁不爱听?有福哪个不会享?正当你要瞌睡时送来的枕头谁不会枕?然而,重用易牙们的结果又是灾难性的:齐桓公重病,易牙与竖刁乘机作乱,填塞宫门,筑起高墙,一代霸主、也应该属于美食家的齐桓公最后竟然死于飢饿!

另一方面让人十分感兴趣的是,为什么齐桓公明明知道太过贪恋美食不是好事,可能亡国,却又很快就忘掉了自己说过的话?这是因为人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当他头脑清醒的时候,也可以说是能够想到昔日诸多亡国之君的教训的时候,他会告诫自己不要贪嘴;但是,当易牙烹製的美味佳餚出现在面前,刺激?他的味蕾的时候,他又失去了理智,挡不住它们的诱惑了。何况说,对于他这样“居高临下”的国君之人来说,即便身边有人随时提醒乃至敲打,然而,是不是愿意听、是不是真的能够听进去,很大程度上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呢?

其实,齐桓公的前说后忘的毛病,很多人都有。譬如说,有句话我们非常熟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话本身乃是“绝对真理”,是鼓励人勇于接受批评意见,察纳雅言的;然而,一些人说了它很快就又忘记了它,甚至不仅不去努力改正错误,反而很在意提出批评意见的人的动机和目的,那是为什么?因为既然是批判意见,那么,难免不太那么好听,也可能伤到人的面子。可是,假如没有批判与指正,错误就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必然会越错越离谱。这是不是很危险?对于居于高位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为什么?因为一般而言,敢于向他们进言的人更少,也因为他们由于地位和权力的因素,他们影响更大。

所以,我们说“说”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一定程度上原因也就在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