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晚节难保?

 江北大汉 2020-10-22

对于“长寿是每个人的梦想”这句话,我是有不小的疑问的。虽然我生活在长江入海口的长寿之乡,虽然我身边有不少的人——主要是中老年人在为健康长寿而奋斗:每天有规律地积极锻炼身体,了解和交流有关健康长寿的科学知识等等;但我始终认为,事实上怀揣长寿之梦的人,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障,或者说一定是基本生活绝无后顾之忧的人方才有可能去做长寿梦。举例说,四十年前我插队农村,有一次竟然断顿了,一天下来只喝了一碗玉米粥,还是很稀很稀的那种。当我紧裹相当单薄的被子躺在床上,饥寒交迫之下,浑身发抖的时候,一度竟然想到了死。在那时的我的认识里,“死”就是一种解脱,并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

所以说,长寿未必是每个人的梦想,它只能是一部分人的梦想。最希望长寿的又是什么人?自然是衣食无忧,乃至锦衣玉食、过着人上人的生活的人。比如说昔日的帝王之人。不过,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帝王之人中的长寿之人其实未必比普通老百姓的比例更高——尽管说他们很多方面的条件,比如说饮食、保健、医疗等方面的条件远非一般人所能相提并论。

对帝王之人的寿命的长短,宋代的洪迈进行过专门研究。根据他在《容斋随笔》中的统计,宋以前的皇帝加起来大概一共有三百多位,但只有五位算得上是高寿的,余下的平均年龄也就三十几岁。这五位宋以前的高寿帝王,分别为汉武帝刘彻(69岁),吴大帝孙权(70岁),梁武帝萧衍(85岁),唐高祖李渊(69岁)和唐玄宗李隆基(77岁),他们都活到了那个时代比较高的年龄,并且完全称得上是帝王中的寿星。但很有趣的是,洪迈对这五位长寿皇帝,不仅毫无羡慕之意。反而很不以为然的:“然则五君者虽有崇高之位,享耄耋之年,竟何益哉?”其大意是说,这几位皇帝虽然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活得也确实很长,然而他们却是老而不死,贻祸后人的人,这样的长寿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当然,这里洪迈的研究似乎已经偏离了一般人感兴趣的方面了,即为什么帝王中的长寿之人如此之少。

就事论事。只要是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五位帝王都不是平庸之辈,而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人物。比如说汉武帝刘彻,他即位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控制思想言论,统一思想与认识;采用主父偃的“推恩”策,削弱诸侯国和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采用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冶铁、煮盐、酿酒官府专卖法规,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开凿漕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然而,汉武帝刘彻的晚年,我们又不能不说,相当昏聩:汉武末年,巫蛊事起,自皇太子、公主、皇孙皆不得其死,最终刘彻虽然醒悟过来,并借高寝郎(护卫汉高祖陵寝的郎官)田千秋讼太子冤之机,以“子弄父兵”之名事实上替太子平了反,将罪魁祸首江充满门抄斩,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也陆续问责,但是人死不能复生,让这成为汉武帝刘彻心头永远的痛,也让大汉朝经历了一次空前的内乱。

其他四位高寿的帝王不也是这样吗?例如,孙权据有江东一隅五十二年,南辟疆土,北御强敌,就连曹操也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晚年的他对太子或囚或废,比袁绍、刘表还要严酷,造成了他死后继承人的大屠杀。李隆基在位的前期,头脑清醒,英武明断,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也是彪炳史册,一直被称道的。为提倡节俭,他甚至烧毁宫内的奢侈品,下令后妃以下不得珠玉锦绣,并罢去两京织锦坊。可他到了晚年,他为杨氏姐妹而奢靡与淫侈,与他早期的做法判若二人……这些都是因为什么?是不是与上了一定年岁,人必然会出现生理上的退化,头脑不再清醒和理性,又没有人可能进行监督有关?

透过洪迈的“竟何益哉”四个字,我们能够想到的是,在属于独裁和专制的社会里,即便是那些相当圣明的帝王,也难保上了一定年岁之后的昏庸与糊涂。因此,这样的王朝想要永远延续下去,根本没有这可能——在那样的社会中,国家的兴衰往往与某一个人“精英人物”的治国的能力的“起伏”有着太强的联系;而一个人又怎可能始终保持其一以贯之的“高潮”状态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