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人的淳朴

 江北大汉 2020-10-22

30多年前,我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正值暑假,我在护校——保护学校的日子里白天有些无聊,于是跟一同护校的一个高中班的学生去了海安西场。到那里干什么?拜访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也是篆刻家仲贞子。——那时的我对书法尤其是篆刻着相当浓厚的兴趣,但却苦于无人引路。

去西场镇的半路上,遇上了麻烦:因为前一天下大雨,乡村道路上不只泥泞,而且有一段道路积水了。我们在这滩积水前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脱去鞋袜,蹚水过去呢?就在这时,一个赤着脚,高卷裤脚、满脸皱褶,显然也是路过这里的农民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对我们说:“来,我背你们过去!”我忙说:“不用不用……”我为什么要谢绝人家的美意?因为我们都是小年轻,而那农民看上去快60岁了吧,这让我们怎么过意得去呢?谁知道那老爹固执地走到我面前弓下腰:“来吧,没什么的,我也不过是举手之劳,可你们就省去麻烦了!”

那老爹先后将我们俩背过了水洼。

 

我们到仲贞子家的时候,仲老先生午睡刚刚起身。给我印象极深的是,他一身中式服装,一副老夫子的模样。起身后,他一面让他老伴给我们准备蛋茶——本地招待客人的一种方式,在烧开水中磕两只鸡蛋,盛起来后再在碗里加上红糖;一面在我展开的我的书法与篆刻习作上,一丝不苟地批评指正;这幅字单个的字还行,但却缺少章法;这幅篆刻,刀法的选择不是很合理……。他那认真劲儿,不在学校的老师之下。须知,仲老先生可是有一定名气的书法家、篆刻家呀,他的名气甚至传播到了东瀛——日本。而我可是一介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因此,他这是不是可以说“不耻下教”?

30年前的这段往事,今天的我记忆犹新。当很多事儿都早已经淡忘了的时候,我为什么还能记得这段事儿呢?这是因为两位老人的淳朴非常感人,并且这淳朴发生在两个身份截然不同的人身上,这让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人的身份、职业等等可以不同,但是,这些都不是一个人淳朴与否的决定性的因素。也可以说,一个人淳朴与否,更多地取决于这个人对身边之人的态度与看法,也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

不管我们是什么人,做什么工作,首先让我们做一个淳朴的人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