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即使讨厌你,也不能成为自己不尽孝的理由

 一声佛号一声心 2020-10-23

我们中国人两千年来接受孔夫子的教化,讲究五伦八德,这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

五伦第一个就是父子有亲,讲究“父慈子孝”,为人父亲理应慈爱子女,为人子女理应孝顺父母。八德第一德就是孝德,孝顺父母是报道父母养育之恩,为人子女的本分。

孔子认为五伦八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不能违背的大自然法则,更是人和动物的差别所在。父慈子孝,完全是人的本分之事,不管对方什么情况,即便父母讨厌我,还是要尽我的本分,绝对不能以此成为自己不尽孝的理由。人伦之道的关键是先尽自己一方的责任,而不能以他人尽责与否作为我们是否尽责的前提条件。我们老祖宗讲的孝,不是交易,不是西方讲的权利和义务,而是道义,这正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处。

《弟子规》上讲: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并把我们养大成人,这个恩德,做儿女的用任何办法都是无法回报的。父母无微不至的爱护我们,做为子女小心谨慎的行孝,这都是很自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并不难。如果遇到不喜欢子女、厌恶子女的父母,子女还能一样的尽孝,这就难能可贵了。

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就是以孝闻名。在他年纪很小的是,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继母待他很不好,寒冷的冬天做棉衣,给亲生儿子用棉花作衬,给闵子骞却用了便宜而不能御寒的芦花,后来被父亲发现,就要赶走继母。闵子骞却跪下来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这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继母,继母知道后反省改过,从此变成了慈母,后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如何,他都始终用心尽孝,终于用他的实际行动,让一家人各安其份,保全了一个频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论语.先进》里称赞闵子骞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孔子说闵子骞是真正大孝子,最难得是,别人都看不惯他的继母,看不惯他们兄弟之间悬殊的待遇,而他并没有因别人打抱不平的话而有怨言,仍然孝顺继母、友爱弟弟,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