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君子和小人应该如何相处呢?

 一声佛号一声心 2020-10-23

在儒家经典中,君子和小人两个词是用的最频繁的,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交往最多的也是这两种人。有的人是非不辨,黑白不分,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有的人君子不恭,却畏惧小人;有的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对小人恨之入骨,对君子恭敬有加。那到底怎么做才算和谐圆满呢?对于这个问题,明代洪应明著的《菜根谭》里有一句话总结的非常完美: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这句话是说,对待品行不端的小人,要做到对他们严厉苛刻并不难,难的是不去憎恶他们;对待德行高尚的君子,对他们抱恭敬态度并不难,难得是遵守适当的礼节。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对人对事,能做到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已经很不容易;但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那就更难了。

一个君子一定是亲贤人,远小人的,但实际生活总会有一些小人是无法避开的。对待小人,我们常常心生厌恶,嗤之以鼻,但没人愿去教育帮助他,所以他就依然还是个小人。我们责备抱怨小人的错误和缺点时,经常是连人带事的一起痛批,而不是发自爱心、助人之心,对事不对人,这样就很容易伤及小人的自尊心,甚至让其产生逆反报复心理,结果可能越来越糟,关系越来越恶化。所以,一定要有容得小人的气度,对别人的狭隘主动包容,让小人感觉到我们的忍让和帮助之心,我们和小人之间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小人才会变的不恶,关系才会和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写的这里,估计有人会说君子太傻了,那是因为你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君子有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而不会处处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并且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其中的道理就不累述了。

对待君子,地位、声望、德行比我们高的人,对他恭敬有礼很容易做到,难得是有礼有节,而不是过犹不及,甚至流于奉承谄媚、溜须拍马。孔子在《论语》里说过:“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和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交往,即使有不同的见解,还是会互相尊重欣赏,和睦相处而不盲目苟同,心有敬重却不随波逐流,这样的人际交往才是最有意义,最令人向往的。

所以,和小人相交,重在包容和帮助,而不是诋毁和打击;与君子相交,贵在相互尊重,而不是迁就纵容。当然,末学也只是一家之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在下面评论区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