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名句点评之一

 一声佛号一声心 2020-10-23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它所表述的孔子学说,对后世影响巨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志。《论语》是语录体裁,简单明了,意义深刻,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格言名句、成语很多都出自《论语》,今天开始,我们就重新学习《论语》,每天五句。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点评:这个“说”就是喜悦的“悦”,高兴的意思。如果我们问现在的学生,经常温习会不会高兴?他们肯定会说,不但不高兴,反而会觉得很苦。难道这句话错了吗?没错。关键在“时”和“习”这两个字上,做学问不是死读书,光读书那是书呆子,不是做学问。

“时”是长时间;“习”是实习、见习。这句话就是说,读了书还要随时随地应用到实践当中,这样才能体会到做学问的乐趣。实践出真知,光读书本,你吸收不了多少,尤其是古人读的都是经典,道理很深,常读常新,必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经验中,在为人处事当中,才能体会出书上的道理,才会感觉乐趣无穷,才能把所学的道理变成自己的学问。

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点评:这个“朋友”,难道还和距离远近有关系吗?家里天天来朋友,还得好好招待,不嫌麻烦就算不错了,怎么高兴的起来呢?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理解错了。

这句话的关键就是“远方”这两个字,这个远方,指的不是空间上的距离,而是形容知己难得。你身边的亲人、朋友,可不一定就是你的知己,俗话说“自古圣贤皆寂寞”,像孔子这样的人,那真正的知己就更少了,甚至一辈子都没有一个。孔子一生不得志,他的学说,直到五百多年以后,到汉武帝的时候,才被重用,逐渐兴旺起来。所以他才这么说:如果能遇到一个知己,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点评:这个“愠”,就是心中有怨恨之心,只是没有发泄出来,但从脸色上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不愠”就是一点怨恨的心都没有,即使遇到艰难困苦,遭遇打击,别人对不起自己,一辈子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没有一丝怨天尤人之心。其实孔子说这句话,就好似在说自己,在激励自己,他十四年周游列国而不得志,四处碰壁,没有人肯重用他。就算这样,自己也不能有一点抱怨之心,这才算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

四,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点评:仁孝是孔子学说的基本思想,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的本分,是做学问的基础。孝是根,学问是枝叶,没有孝,你的学问都是假的,你那些枝叶都是沾上去的,稍微大点的风,就能给你吹下来了,不牢靠,经不起考验。

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点评:“巧言”就是花言巧语,讲起来头头是道;“令色”态度上看起来还很仁义,对人很友好。孔子说这种人的学问,一般都没有真正做到“仁”的境界,都是假的,装的。平常生活中,这种人我们也都见的很多,那些越是能说会道、无所不知的,看起来跟谁还都很近乎,其实就越不厚道、越虚伪,一般也没什么真实学问。所以我们做学问,就要虚心踏实,不能“巧言令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