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窗幽记》:闻人善则疑,闻人恶则信

 一声佛号一声心 2020-10-23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简意赅的人生哲言集。

作者是明代的陈继儒先生,陈继儒自幼聪颖好学,博学多闻,擅长诗文、书法,在当地名噪一时。但他无意功名,在二十几岁时就放弃科举,在小昆山归隐山林,闭门著述。后来朝廷多次下诏让他出来做官,他都以疾病相推。陈继儒一生的著作非常丰富,有《陈眉公全集》流传后世。

《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内容涵盖了修身、立德、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为人处世的话题,或陈说厉害,指点迷津,或以言警世,颂扬忠贞,或提倡淡泊名利,严于操守。虽然都是格言断句,却蕴含深刻的道理,读后让人回味悠长,情趣盎然。

今天为大家分享其中的一句格言: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这句话字面意思并不复杂,听到别人做了好事,就总是有所怀疑,怀疑他是不是别有动机;听到别人做了坏事,却会深信不疑,而不去深入调查。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心中充满恨意和不平的体现。

这句话讲了一个我们常人都容易犯的大毛病,就是强烈的我执、我见。我们总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对的,别人做的都是错的,我们在评论自己和别人的时候,往往会用双重标准,严于律人,宽于待己。

如果自己犯了过失,总能找到千万条理由为自己开脱,最后就会认为,自己犯错是有原因的,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别人犯了错误,那就一定是真正的错误,是他的人品、能力有问题,没有任何理由。

就比如在学校参加考试吧,如果自己考试不理想,他就会找出很多理由说服自己,或者是因为马虎大意,大意失荆州;或者是因为状态不好,没有正常发挥。反正在下意识总会认为,他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是别人考试不好,他就会认为别人确实学习很差、很笨,这是别人的正常水平,本来就应该考不好。

其实这就是心态的问题,只有心中充满怨恨和不平的人,才会有这种心态。

世间的凡人,有时候关心他人的事情,胜过关心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所谓闲人生是非。这些心态不平的人,往往都会用恶心来揣摩别人。别人要是做了好事、善事,他就会表示怀疑,怀疑别人的动机,怀疑别人是不是沽名钓誉,还认为自己很聪明。如果听到别人做了坏事,他就深信不疑,然后把自己放在道德的至高点,义愤填膺,大放厥词。究其原因,就是心态不正,心中有怨恨,所以才幸灾乐祸,嫉贤妒能。如果我们经常在网上看新闻,看看底下的评论,就会发现,现在这种人很多,不在少数。

一个心态平和,心中充满善念的人,他看到别人做善事,他会替别人高兴,他会给予鼓励和支持;看到别人犯错、作恶,他不会人云亦云,他会仔细地去考察,看是否属实,即使那个人真的犯了错,他也不会破口大骂,落井下石,而会以良言相劝,希望他能够改过从善。

所以我们也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如果我们也是“闻人善则疑,闻人恶则信”,说明我们的心态已经不正了,要及时调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