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只有远行,才能发现近在身边的珍宝

 新用户2356fYUI 2020-10-23

在游历和冒险中自我成长

——在三叶草社群的线上讲座稿

文/蔡朝阳

分享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声明一下。我不是一个童书的专业研究者,我的身份只是一个奶爸,所以介绍里面有文艺中年资深奶爸。这样的说法是因为我做了奶爸才去关心童书的,不是什么样的专家,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所以今天分享的都是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也没有多少理论背景,归根到底用一个成语“野人献曝”可以概括。 

游历与冒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前段时间有一个很传奇的人去世了,这个人叫罗伯特·M.波西格,他是一个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做《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奇书,如果有关注的话,那段时间朋友圈里面可以看到很多哀悼和纪念他的文章。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被一代文艺青年视为生活的圣经,作者波西格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他1928年生于美国的明尼苏达州,主要是学化学专业,后来又学了哲学,也学过很多东方哲学,但他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精神分裂,并且进过精神病院去接受治疗。

1963年开始他就治疗过28次,在此期间他跟他的太太也离婚了,就是这么一个传奇人物却在1968年,和他的长子克里斯一起骑着摩托车从美国的双子城出发,经过中西部的旷野,洛杉矶的山区和西海岸,最后横穿了整个美国。

最为神奇的事是经过了这一系列的心灵探险和一路的复杂冒险,他最后克服了自己的精神分裂,可以说是恢复了自我的完整性,后来他就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本书,这本书就叫做《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在讲《咕噜一家》之前,我们先提到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是讲游历和冒险的一本书。我们讲儿童文学里面有一个主题就是“游历和冒险”,这是一个母题,其实这个母题不仅仅适用于儿童文学,同样也适用于成人文学。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就是这么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波西格将见到的自然景色,夜晚在野外露营的经历和碰到的陌生人的对话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对摩托车的相关养护知识等诸方面的生活细节进行了描述,并且将这些描述和他所学的哲学进行了一番综合,在这本书里有深入浅出的阐述和评论。

波西格把西方科学至上的主义和东方禅宗的那种冥想互相结合起来,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对物质与精神,西方与东方等二分法进行了一番思考。也就是说这本书最核心的一个理念,那就是经过一场游历一场冒险,波西格成功地治愈了自己。

这本书也让我们想起另外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在路上》,很多文艺朋友肯定也听过凯鲁亚克这个名字。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的一代里面非常具有代表性人物。

诗歌界有金斯伯格,小说界有凯鲁亚克,他非常著名小说就是《在路上》,这本书的主题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个主题非常接近,讲的都是游历和冒险,可见在成人文学里面游历和冒险也是一个文学母题。

垮掉的一代在我们这个年纪的读者里面也有像波西格一样是非常受追捧的。所谓的垮掉的一代,其实只是不认同当时美国的社会主流价值追求而已。他们的文学创作最根本上的一个特点仍然是一种自我追寻。

自我追寻,就是要通过一段路程,一次流浪,一趟游历去寻找到真实的自我。无论是《蝉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还是《在路上》讲的无非都是这个目的,就如同波西格用了这么一次游历,把自己给治愈了,实现了自我的完整性。

凯鲁亚克的创作也特别滑稽,他只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就把《在路上》给写完,但是这本书却成了一代传奇,成了一本经久不衰的畅销书,有书评人这样评价凯鲁亚克,“他用特别敏锐的感触体会到了隐藏在表层下面的制度化与结构化的社会模式,对人精神状态的肢体和阉割,从而希望通过体验式的内心精神活动,来化解理性思维模式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与束缚。”其实这就是寻求自我解放的一个书面化的解释。

有一位心理专家叫做水木丁,她给《在路上》写的书评里面就说道“孩子才有权利不负责任,长大的悲哀就在于如果你不负责任,你就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社会也就没有义务给你理所当然的保障。”

我在进入正题之前先大谈这两本书,其实不是建议我们听众朋友或者家长朋友去给孩子读这两本书,因为这是成人文学,尤其是《在路上》的内容未必一定适合孩子看,我觉得成为一个青年以后再去读比较好,在这只是想讲一个类比,这个类比就是“流浪”这件事情,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对于成人也好,对于孩子也好,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在心里都有一个永恒的渴望,这个渴望最根源的地方就在于自我寻求,自我追寻的一个渴望,这是哲学的母题,也是人类的本能。

孔子说“人之异于禽兽几何哉!”孔子认为人和禽兽的一个区分在哪里?就是儒家认为要有礼仪,而西方哲学家则认为人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自我寻求,要追问它。

有一个哲学目的的追问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样三个哲学母题成人要追问,孩子也要追问,也许我们终其一生,恐怕也不能够认识清楚。

我之前先要讲成人文学的哲学母题,这是因为《咕噜一家》系列童话我们要从这个角度和这个高度去看,才能够理解这本小说真正的意图,否则的话,我们就会把这部小说里面所蕴含着的一个深刻的含义忽略。

《咕噜一家》内在比外在更重要

因为这是四本非常好玩的小说,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了它好玩有趣搞笑的一面而忘掉了它其实是一个流浪小说,内在有自我追寻的意义,那么就可能会错过这个小说里面特别重要的特质。

先来介绍一下这四本书,这四本书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童书馆故事森林永无岛系列里的一个书系,魔法象是近年来崛起的一个儿童阅读的品牌,是广西师大出版社旗下的重要品牌,已经出版了一些非常著名的作品。

因为是成年人,就比较喜欢魔法象的理论作品,特别喜欢已经出版的两本书,研究童话的《从此以后》和另一本《童话中的男性进化史》,这些书都有助于我们去理解童话。

记得当时广西师大魔法象的编辑来找我,邀请我写前言的时候我很快就答应了,第一是我先读了这四本书,觉得非常好,我愿意向小朋友们推荐。第二是我特别喜欢这个书系的名字,这个名字就叫“永无岛”。

我们所有的故事妈妈和故事爸爸肯定都知道永无岛这个名字,它来自《彼得·潘》,而《彼得·潘》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童话。这个永无岛就是彼得潘所居住的那个岛,它的英文名叫Neverland。

将《咕噜一家》这个童话系列归入永无岛这个板块来最为合适不过。因为跟《咕噜一家》一样,《彼得·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流浪小说,它的原型结构就是小孩子离家出走,然后经过冒险,再归来。是一个“出走归来”的模式,其实这个模式就是《在路上》的模式,也是《蝉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模式。

既然你还是要回来的,你为什么要出走呢?出去流浪这个意义是什么呢?这个意义我认为就是“成长”。

所以今天我们分享的这个主题是“让孩子在游历与冒险中自我成长”,那么《咕噜一家》到底说的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流浪小说,咕噜一家住在大棚车里,在车上四处流浪,这个故事主要讲的就是他们在这个流浪过程当中遇到的很多奇妙的事情。

故事的主人公是咕噜先生和咕噜太太,还有一个名叫小阳的小男孩,他们是住在大篷车上的一家人,咕噜先生和咕噜太太他们在这个故事当中所做的事情就是一天到晚互相拌嘴或者吵架,这一点设计非常奇妙。

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经常偷偷地发笑,因为他们永远在吵架,永远是在挫伤对方。咕噜先生和咕噜太太好像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结为夫妻,但是他们的余生就像我们在平常生活当中会见到的很多夫妻一样,好像嫁给他或者娶了她就是我这一辈子最糟糕的决定,余生的目的就是互相折磨。

在我们这个孩子的眼中,好像很多夫妻之间的关系就是每天拌嘴以谁能刺伤对方为乐,其实这样也很好,代表着一种幽默,一种风趣。

再说说他们的孩子小阳,这个小朋友特别奇特,这个小朋友不是咕噜先生和咕噜太太生的,而是捡来的。怎么捡来的呢?

有一次咕噜先生外出的时候看到小阳被挂在晾衣绳上,两个晾衣服的衣夹子,一边一个夹住他的耳朵,就把这个小阳挂在晾衣绳上,咕噜先生想了一下要不要给咕噜太太养个宠物,那么养个小孩好了,就顺手牵羊把小阳从晾衣绳上拽了下来,领回了家,所以小阳就这成了咕噜一家的一员。

小阳长得特别奇怪,他的左耳朵要比右耳朵高,黏糊糊的头发高高竖起,永远没法保持平整。即便你往他头发上倒了胶水并试着用一卷胶带固定也不行,再加上他穿着一条做工极差染色失败的蓝裙子让它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的古怪。

这样的描写,大家的脑海中应该有了一定的形象了吧,如果实在没有,可以看看我们的插画师画的小阳形象。

其实我很喜欢这个细节,就是小阳不是咕噜太太生的,而是路上捡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在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可能都会开玩笑说你是捡来的,我自己就是这样。

我在家里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在我们老家就有一个风俗,就是家里排行老二的孩子都会被家里人说成是外面捡来的,我就被说是从村口的大桥脚下捡来的,为了这件事情我忧心忡忡了好久,一直到我成为一个成年人为止。

父母们只是这样跟我们开玩笑,但是小阳就是咕噜先生从晾衣绳上顺手牵羊拿下来的,然后成为他们家庭的一员,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细节,还有一些细节也非常有趣,比如说他们家拉大篷车的两只毛驴,一只叫嘚嘚,一只叫嗒嗒,嘚嘚嗒嗒,就是因为它们脚打着路面的声音不同,所以才这样取名。

想要一眼看出谁是嘚嘚,谁是嗒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它们的耳朵想象成时钟上的指针,嘚嘚两只耳朵看起来像在表示11点钟,而嗒嗒的耳朵看起来现在下午1点钟。

愿意跟大家推荐的第一个原因便是这套书非常有趣,非常幽默,非常滑稽,充满了闹剧,咕噜一家在路上发生了很多惊险的、奇妙的、古怪的、令人忍俊不禁的事情。我自己在读的时候也经常会哑然失笑,更不要说小朋友了。但是回归到故事的本质他们一家人永远都处在流浪之中。

虽然每天只是住在大棚车里,但每天都有新鲜的甚至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稀奇古怪、洋相百出,他们不停地遇到新的状况,然后又不停地解决。这些过程当中又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笑料…… 

冒险的故事永远不会过时

归根到底我们为什么要去流浪,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流浪小说,孩子们读这个流浪小说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流浪,我把它叫做心灵的漫游,通过心灵的漫游获得心灵的成长。就像这本书里面的小阳一样,他通过流浪在寻求自我寻求成长。

寻求真正的自我,寻求自我的觉醒,寻求友谊,也寻求这个社会对他的认可,这种自我的寻求才是这套书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最重要道理,所以我们读完书之后会发现小阳在流浪之初跟流浪之后,他会有非常大的不同,比如说在《咕噜一家:海上冒险》这本书里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话,这样说道:“冒险很精彩,但回家的感觉更好。”

这句话特别有意思。我读完这句话的时候,一下子就想起了我看过的一个图画书《宝藏》。这个故事里面有一句话也让我印象深刻,这句话就是“人,只有远行,才能够发现近在身边的珍宝。”

这就是流浪小说的意义,就是你经过流浪、经过冒险、经过游历,才会有一种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就像小阳他们如果在一个庄园里面呆久了,就会觉得寂寞无聊空虚,于是出去流浪,流浪结束回来后,他就会觉得冒险很精彩,但是回家的感觉更好,这就说明他对生活的认知提高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像《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爱丽丝漫游奇境》等这类书的母题和《咕噜一家》是非常接近的,都是讲一个小孩去冒险去游历,然后回来就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这就是心灵的旅程,在这一奇妙的旅程中,孩子们逐渐走向自信,获得勇气。所以冒险故事永远不会过时。

所以冒险故事归根到底不是让你在看书的过程当中获得紧张感刺激感,而在于在阅读的过程中跟随故事里的主人公通过这个心灵旅行获得了一个认知的提升。

为什么建议孩子们要去读这些冒险故事呢?因为像这样的海上冒险,像这样的经历,我们是没有机会亲身去体验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弥补,阅读是一种补偿心理,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们的自我认识也会得到提升。

人的自我认知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幼年如此,少年如此,青年如此,中年亦如此,我们都在不断地游历和冒险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就像古希腊的太阳神庙里面镌刻着的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

生活在别处的渴望,告别庸常的现实冲动,实现自我创造的价值,归根到底就在于提高孩子们的自我认知,获得成长的动力,这是流浪小说的意义。就像我在《咕噜一家》这套书的前言里面写到的这么一段话:

童话是另一个彼岸世界。这个彼岸世界,不是为了衬托我们现实世界的无奈而存在,而是有了这个彼岸世界,我们才会更有希望。并且这个世界,是由孩子做主的,这是他们心灵自由的必经之路。孩子经由阅读童话,从习以为常的世界中发现新奇,从而赋予世界崭新的意义。

童话的旅程,便是从出走到归来的旅程。既然最终我们还要归来,那么精神漫游的意义何在?奥秘在于,虽然我们还是原来的自己,但已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自我超越。这个世界的奥秘,始终沉浸在幽暗中,任人猜想。童话是照亮幽暗的一盏灯火。关于信念、关于价值、关于成长……

打赏阿老师喝咖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