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都没有尝试过,你怎么知道不行——粲然、马岱姝《旅伴》

 新用户2356fYUI 2020-10-23

你都没有尝试过,你怎么知道不行

——粲然、马岱姝《旅伴》

文/蔡朝阳

这几天一直想写粲然和马岱姝合作的新书《旅伴》的书评,但这本书是有关于爱以及自我发现的,在最近的语境之下,我在想,我们再来讨论爱,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连我最温和的朋友,都已经在说,要用最大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了。于是我只好沉默。

但我想,如果不是凭借爱,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凭借?爱,可能是无权势者最后的依恃,同时,更是人性本身最终极的能量。并且,越是这样的人心激愤的时间段,爱越是显示出其重要性。如果在这个灰暗的时间段,我们不能再谈论爱,那么,我担心,我们真的会成为我们所反对的那种力量,掉入跟他们一样的阴谋论的思维方式。

确实,爱比恨更难。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以牙还牙,以对方的方式还击对方。你流氓,则我比你更流氓。

然而,我们半生努力,不就是为了不变成像他们一样的人吗?刻下就如同是阿伦特所谓的黑暗时代,而爱可能是这个黑暗时代的唯一启明。不是说,爱是恒久忍耐吗?爱是坚守自己的道路,爱是任何时候都不失去理智,爱是始终相信,爱可以战胜非人性的一切。

但这恰恰是《旅伴》一书中,我一直心有疑虑的地方,就是说,我也曾怀疑,爱是不是有这个可能,还是文人学者的一厢情愿。

《旅伴》讲了这么一个细节。在旅程中,大人和孩子遭遇了一群强盗。强盗打开了孩子的背包,想要找找里面有没有值钱的东西,但奇怪的是,最后他们居然掩面而泣,默默地走了,不再实施打劫。

因为,小孩子的包包里,收藏着的是这些东西:

走山路时,自己留在孩子脖颈上的温度;泅渡时,自己在波涛中用力拽紧孩子的手劲;孩子生病时,自己边碎碎念边放在他头上的湿毛巾;清晨在草丛里边拉屎边为对方鼓劲的————”声;夜晚要睡觉时,孩子请求睡不着呀说个故事吧,自己却不耐烦地回答我困死了你爱睡不睡,然后打起的呼噜声……

说实话,我在第一次读到这个情节时,觉得这作者实在是太没见过世面了。这强盗不是儒家信徒,就是佛教教徒,居然感动泪流,默默离去——这不科学!我在想粲然是不是太一厢情愿了;或者,粲然太傻白甜了;或者,粲然美貌有余然而江郎才尽了,只好凭空捏造……

然而,时至于今,在最近的社会新闻与网络热点之下,再来看这个故事,我却毫无疑问地相信了这个情节,并且认为这个情节是必须的,是如实的。不是说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是说,这是实然会发生的事情。

之前,尽管我不断声明,相信爱的力量,但其实还是有很大的犹豫。所以,对粲然童话故事的疑虑,实际上只是自己的信念的投射。比如,我经常觉得,主张爱与宽容的甘地,他所面对的力量与我们面对的力量在本质上并不一样,事实上,甘地面对的所谓邪恶,还是一种文明的邪恶呢。而我们现在骇人听闻的事件,除了你想骂脏话,你想诅咒,甚至施以暴力,你还能怎样?

那么,这些嗯嗯声里面所包含的柔弱的爱的力量,究竟能给与我们什么。

然而粲然宣示了这种力量,她将这种柔弱的力量展示给我们看,她让强盗哭泣了,退却了。即便强盗不曾退却,即便他们依然打劫了这对父子,但只要有一个强盗的某些细微的地方曾被嗯嗯声唤起一种柔软,我们就知道,爱还不是完全无能。

柔弱并不是全然无力,柔弱里面有一种绵长恒久的东西,教育就是这一种柔弱而恒久的力量。在这骇人听闻的事件层出不穷的时代,除了爱,我们还可以教给孩子们什么?

就像粲然自己在身体力行的那些事一样。她免不了焦虑,免不了挫败感,免不了深夜泪流。但是奇迹般的,她总能满血复活,她本人就是充满爱的能量的小宇宙本身。是以她的员工会喜欢她,也会是世界上所有孩子最好的故事妈妈,也会是所有傻气犹存的人们的好闺蜜。因为,粲然从不告诉你鸡汤,粲然只是与你同在。这是粲然的另一个童话故事《小佛像》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总是说,其实,世界上的童话,道理只有一个,无非我们总是变着法子不断重述这个故事而已。

我知道很多人会跟我一样怀疑。在一个深渊之底,你还坚持你的傻白甜,这有何意义?可是,你都没有尝试,你怎么知道不行?至少,你还可以尝试,你还可以努力,让你自己,不太快的滑向你曾反对的那一边。

读粲然的《旅伴》,我也是泪崩。但我首先感动的是父亲的被命名。只有在成为父亲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使命。所以粲然这本书是献给她自己的爸爸的,也是献给米尼的爸爸的,也是献给世界上所有的爸爸的。

我曾经写过这样的文字,来描述我的自我发现:

至今记得我初为人父的那一瞬间。肉鼓鼓的小朋友从产房里推出来,皱皮皱脸,几根湿哒哒的黄毛耷拉在额头,一点儿也不帅,睡在妈妈的边上紧闭双眼。那一瞬间,我的感觉是蒙圈了——难道,我这就变成爹了?因为相比于母亲的骨肉相连,父亲的身份认同是后天才有的,这里面还需要克服一种身份认同焦虑。

其实,要一个孩子是我很理性的决定。之前,我曾是一个不那么严格的丁克主义者。但是对于要不要一个孩子的问题,我是很坚决的,不要。这不是因为我怕我自己的自由被剥夺,而是,我认为有很多事,是在我个人能力所控制的范围之外的,我在其发生之前,就已经知道无能为力了。

但我终于成为了一个父亲。果然,现在,那些我们早就预料到的,无能为力的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了。我们该怎么办?

然而这就是《旅伴》的意义。因为,那些美好的瞬间,那些愉快的时光,跟遭遇强盗的恐慌一样,都是这一个漫长的旅程之中的遭遇。既然是旅程,自然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是我们可以掌控的,有些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但这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

具体的说,就是,现在,你打算怎么跟孩子谈xiecheng事件,怎么跟孩子谈三原色事件,怎么跟孩子谈帝都寒冬diduan事件?如果,你要谈的话。

我家菜虫已经11周岁了,初步建立了理性思考能力,我可以正面跟他讨论。但是,那些更小的孩子们呢?

或许,我们就可以跟他们讲这个《旅伴》的故事。在旅途中,并不是每一瞬间,都光鲜亮丽,并不是每一瞬间,都春暖花开。甚至,会有更漫长的时间,我们处在晦明交替的幽暗之中。那么,凭着那些体温,那些碎碎念,那些呼噜声……我们还能真实地感觉到爱的存在。爱不是虚无的,爱是具体的,有所附丽,真实可感。这就是为什么物质生活给我们安慰,深夜食堂给我们温暖,而亲子之旅让我们此生难忘的最动人的地方。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电影《恐袭波士顿》,是根据2013年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其中那位瘸腿的警察,说了一段话,让人泪崩。大意是说,恐怖分子想要制造惶恐、制造纷乱,是为了让我们彼此憎恨,而我们只有一种武器,才能战胜他们,就是更好的相爱,并且,凭着爱,永不丧失对生活的盼望。

憎恨、诅咒,单纯的情绪发泄,可能更简单,但那不正是恐怖分子想要制造的结果吗?可你若没有尝试过,你又怎么知道,爱不可能?

 赞赏傻白甜阿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