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所谓的“丧偶式育儿”

 新用户2356fYUI 2020-10-23

谈谈所谓的丧偶式育儿

文/蔡朝阳

看到这些生造的词语,不由得感慨,当下的时代,之喧嚣,之浮躁,可见一斑。

有人经常会生造一些词汇,而不管这个词汇是不是合乎逻辑。就是说,造这个词汇的人,他压根儿不会在乎,词汇本身会打架。

比如,有人生造了一个词,叫妈宝男。这个词好奇怪的。那妈宝女呢?为什么你要说妈宝男,你不说妈宝女?这个里面,还是有一种确确实实的性别歧视。这个性别歧视就在于,一个男的,要是不独立不能干,你就会指责他妈宝男;但若一个女的,不独立不能干,你就不会指责她,因为你认为,她只要找个好男人嫁掉就够了。是不是这样?

所以妈宝男这个词,表面上是对男性的歧视,事实上更深层的意识,仍是男权中心主义。只不过,你在用的时候,压根儿意识不到这一点。

再说了,谁不是妈妈的宝贝呢。凡是妈妈的宝贝,就是妈宝。我也是妈宝。我觉得,在童年,被妈妈当宝贝一样对待过的孩子,心灵就会特别健康一点。因为,他被爱过。爱的温暖,足以照亮他日后的生活。所以妈妈的宝贝,一点也不值得可耻,反而值得骄傲。

但若父母不懂如何珍惜自家的孩子,不懂如何给他尊严,如何让他自由。却以控制,造成了他的所谓依附性人格,这才是最大的祸害。所以,爱若珍宝本身无罪,爱不得法才是失误。

问题的根源不在妈宝男,问题在于父母皆祸害

丧偶式育儿这个词被制造出来,我亦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发明者。但亦奇葩得可以。这里面我看到了这个主语本身的一种浓浓的自怨自艾。以前人们会说,遇人不淑,所托非人,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而现在呢,表达更加激烈,语不惊人死不休,必须用到极端,才能夺人眼球。所以要用丧偶,用这么一个暴烈的词汇,来表达妈妈们的控诉,乃至诅咒——在家庭教育中,爸爸死哪儿去了。

但是,我们来琢磨一下。为什么要说丧偶式,而不是丧父式?真的是因为育儿中缺少了父亲吗?恐怕不见得。说丧偶,而非说丧父,潜意识里表达的那个意思,不是孩子缺少陪伴,而是配偶缺少陪伴。所以,这个主语,呼唤的不是爸爸你回来,而是老公你回来。

其实,这个奥秘,很多心理学家早就说清楚了,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才是第一顺位的。所以,当这个主语在发出丧偶式育儿这样的怨艾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呼唤丈夫的回家。婚姻之中,家庭之中,因为有了孩子,所以爸爸妈妈这两个个体彼此看不见了,只看见孩子了。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现在,我们知道了,即便有了好几个娃,夫妻之间,也仍然需要彼此看见。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换一种说法。不是以指责,乃至诅咒的话语方式,而是平心静气,来跟爸爸沟通,好吗?当然,这里我会被批判,妈妈们会叫起来:什么呀,我都说了N遍了,他会听吗?

关于这一点,我也写过一个文章。夫妻双方教育观点不一样怎么办。还能怎么办,用各自的方式办呗。刚前几天,一位师长25周年结婚纪念日,师母在朋友圈里说:幸福的关键不在于你们有多合得来,而在于你们如何处理彼此的合不来。这话,颇有哲理。

关于育儿,丧偶式育儿,也是正常的。因为有各种不同的家庭形态。单亲家庭也是很正常的家庭形态。现在什么时代了,我们可以有大数据支撑啊。单亲家庭不是所有原生家庭问题之源,关键是爱不匮乏就好了。丧偶嘛,也可能是丧了爸爸,也可能是丧了妈妈。也可能像《小偷家族》那样,一家人在一起,居然连亲情也没有。但是他们用什么维系?用爱。

所以单亲家庭也可以过得很好,用成年人的独立、勇气与担当。一旦开始自怨自艾,好了,你把你的自怨自艾就在家庭教育中传导给孩子了。我不信一个自怨自艾的爸爸或者妈妈,成天诅咒丧偶式育儿的爸爸妈妈,能培养出一个心理有多么健康,心灵有多么阳光的孩子出来。归根到底,我们作为家长,得用我们自己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给孩子们最大的教育。所谓教育的潜移默化之处,就在这里。

教育不是这样发生:你看见你家娃在玩手机,然后扯着他耳朵拉过来,告诉他玩手机没出息。然后,吃完饭,你自己像沙发土豆一样窝在一角玩手机。

教育是这样发生的: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不玩手机,一边吃饭,一边谈笑风生,各自聊着白天发生的各种开心的事,用心倾听你的孩子。

你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你的孩子就能继承你获得幸福的能力。这个能力不是基因里遗传下来的,也不是你耳提面命教给你的孩子的,而是你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用你的行为,潜移默化给他的。

所以我很反对这种情绪化的、口号式的、诅咒般的词语。这很恶毒。是这个时代浅薄与浮嚣的表现。

当然我们也会会心一笑。因为这种状况确实存在。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

孩子问爸爸:男人是什么?

爸爸回答说:就是能够扛起一家责任,细心照顾家人的那个人。

孩子回答说:那我以后也要当个像妈妈一样棒的男人!

我喜欢这样俏皮的讥讽。里面更多的是一种智慧。比光是指责有用多了。情绪化的宣泄,极端的表达,甚至诅咒式的话语,并不是一种建设性的态度。

我也不是想为天下男人说话。只是想说,如果你是爸爸,你当然也会在亲子相处中获得极大的快乐。同时,在家庭教育中,自然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乐趣和责任,是并存的。但这需要另开一文,来谈论爸爸的意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