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岁以前,男孩爸爸是如何陪伴孩子的——答记者两问

 新用户2356fYUI 2020-10-23

12岁以前,男孩爸爸是如何陪伴孩子的——答记者三问

/蔡朝阳

1.问:12岁以前,男孩爸爸是如何陪伴孩子的?

首先我想说的是,每一个爸爸妈妈,都会自责,认为自己陪伴孩子不够。当然一方面我们认为爱就是时间,但另一方面,只要孩子在童年时代得到的爱不匮乏,这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就会有起码的保障。每一个家庭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只要把足够的爱、真实的爱给到孩子就好了。

在孩子6周岁之前的童年时代,我很喜欢蔡春猪说的一句话:犬子在,不远游。我也是这么做的。因为陪伴的时间那么少,一不小心,孩子就长大了。一旦进入青春期,你想陪他还不要呢。所以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弥足珍贵,远胜各种奔波与追逐。这建立在我们对亲子相处这件事的认知之上。甚至建立在我们的人生观之上。不是有一句话说,你事业都那么成功了,你还没时间陪孩子吗?

我陪孩子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亲子共读,读绘本,读童话,读历史,读乌托邦小说,读各种书。

之后大一点,就带孩子去看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海洋馆之类。

作为爸爸,带男孩子,最重要的一种陪伴可能是户外活动,体育运动啊,冒险啊之类。我在曾在半夜2点多带孩子去看流星雨;也带他在山顶露营,烧篝火,看星星;也带去马来西亚的深海里潜水。孩子从海底上来后说,他看到了小鱼尼莫,还看到了派大星走路。

此外,我们经常一起讨论一些形上或者形下的问题。形而下的问题,包括日常生活啊,身心发育,乃至男孩子的性教育。形而上的问题,则有关玄学、宇宙、虚无与存在,乃至地缘政治。我们讨论过冷战与世界格局,东西德、柏林墙,讨论过男孩子的心里叛逆期。不一而足。

但不是说有了陪伴就足够了,我们在育儿这条不可逆的时间线上,一定会犯各种错误,因为并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如你所愿的孩子。所以,育儿过程,会有很多我们自己束手无策,甚至情绪崩溃的时刻。所以我想,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承认自己在育儿过程中也会有某些幽暗时刻。毕竟,父母也是平常人,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这一点,我们自己知道,孩子也会知道。总之,在任何相处的时刻,互相坦诚,活在真实中,就够了。

2.问:你说育儿是一次自我治疗的旅程,请问如何治愈?

自我治疗,远不是治愈。只能说,我们一直处在这条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治疗的道路中。

育儿这件事,对于我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突然发现了我是怎么来的。看着孩子的成长,我才意识到,何以我是现在这个样子,而非其他任何样子。因为,在看到这个我生养的孩子时,突然也看到了我自己身上的小孩。那个小孩,站在时光的深处,很孤独,很无助,以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但现在,藉着育儿这件事,得以看得更清。所以我很喜欢两本书,一本叫做《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一本叫做《与内心的小孩对话》。

看到了这一点,就会更好地与自我和解。这很重要。有时候我们以为是在跟孩子较劲,其实,是在跟自己较劲。

自我治疗,是更高的一种可能。我想说的是,育儿,是给了我们一个自我了解的契机。有这个契机,自我治疗才成为可能。而自我理解,则是自我成长的能量的源泉。自我理解,带给我们力量感、确定感,我们才会更好地向前走,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同时,也成为更好的父母。

3.问:新时代的爸爸到底应该啥样?

我写过一个专门的文章,叫做《父母的觉醒》。这个文章标题来自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书名叫做《父母的觉醒》。新时代的爸爸妈妈,我想,我们应该成为觉醒的父母。这个觉醒的概念,分为很多层面,而我最看重的,就是自我认识的层面。古希腊的神庙里有一箴言:人啊,认识你自己。父母的觉醒,就需要从认识自我开始。认识到最真实的自我,就能用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去跟孩子相处。这也是《父母的觉醒》一书里的一个重要观点,家庭生活,当以真实为基础。

我想,我们要成为新一代的父母,就需要把崭新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带进我们的生活。这里就包括真诚、善意、爱、接纳、自由等词汇,但这些词汇都不是概念本身,而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是需要我们去践行的,绝非停留在口头。而现代性,就在你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实行里面。理念改变,带来生活的改变,从来带来亲子相处、家庭关系的重塑。

我想说的是,每个爸爸都会很看重事业。我也不例外,我对自我人生意义的追问,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一直要到中年,才会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即便我们每个人都曾心怀天下,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但到后来才会发现,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也不会比家庭、孩子更加重要。这是《魔戒》告诉我们的道理,你看,霍比特人,历经艰难,最后回到了家乡。这也是《甄嬛传》作为反面教材,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的教益:你看,当她拥有最高权力,她却失去了全部爱和所爱。

以前我看《荷马史诗》,想不通,为什么,那些英雄,历经千辛万苦,只是为了回到家乡。哪里不可以建设自己的家园呢?因为,在奥德修斯那里,他的家人,才是他的人生意义之所系。所以,我才理解美国的开国之父华盛顿,在独立战争结束后,会解散了军队,沿着波多马克河,回到家乡。因为,我们去战斗,是为了捍卫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有什么,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日常生活,更为重要呢?

所以,在这个层面,我就理解了沈从文的名言:一个战士,若不是战死疆场,就该回到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