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国医赵绍琴治疗肾炎、尿毒症经验分享(纯干货)

 学苑中医 2020-11-09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为《赵绍琴验案精选》读者心得,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新年新气象

学习中医从这里开始

医者仁心


百年国医 赵绍琴

赵绍琴老中医慢性肾病的中医辨治

——读《赵绍琴验案精选》心得

赵绍琴,北京市人,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三代御医之后,幼承家学,又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1950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他认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卫气营血皆然。故尔,治疗温病必须贯彻宣展气机、透邪外达的治则,不可徒执清热养阴,遏伏气机。宣透为治疗温病之要义,其特点就在于为邪气寻找出路以引邪外出。

在内科临床方面,赵绍琴老中医以善治疑难重证而著称。他创造性地把温病卫气营血的理论应用到内科杂病治疗中,对一些疑难病证主张从营血分进行辨证,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均取得了满意疗效。他认为,内科病症多由邪气阻闭气机,人体气血循行障碍,内郁不宣,邪气不得泄越,蕴蓄于内引起。所以他在内科杂病的治疗方面,运用解郁、疏利、宣泄等法,开散郁结,宣通其滞,调畅气血,通达营卫。临证喜用升降散(白僵蚕、蝉蜕、广姜黄、生大黄)为主,寒温并用,升降相因,宣畅三焦,条达气血,使周身气血流畅,火郁之邪可得宣泄疏发。根据他的经验,治火郁证常酌加风药,如防风、荆芥穗、苏叶等,以风药行气开郁,调畅气机,通达腠理而发其郁火。

近日我们学习《赵绍琴验案精选》一书,尤其是书中所论述的19个关于各类“肾病”的医案,其思路明晰,讲解精细,深入浅出,验案传法,受益颇深。对“肾病”的辨证施治论述如醍醐灌顶,豁然贯通,现根据其医案中的内容,整理出赵师治疗各种肾病的中医辨治法则,以飨诸同道。如下:

赵师认为慢性肾病,包括慢性肾炎、慢性肾衰、尿毒症等,其本质绝非虚症,邪毒久留而不去,深入血分,蕴郁化热成毒,以致脉络瘀阻,是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因此治疗上大忌温补,必须以凉血化瘀为主,佐以疏风胜湿,疏调三焦之法,务使内外上下一齐通调,邪气外出有路,则可收邪去正安之效。证之临床,确实如此。

尿毒症乃血中蕴毒,不得排泄,故肌酐、尿素氮升高,其所伴有贫血,乃肾性贫血,其血红蛋白之降低与肌酐、尿素氮之升高呈负相关,即肌酐、尿素氮愈高,血红蛋白就愈低,反之肌酐、尿素氮下降,血红蛋白就升高。可见这种贫血的原因在于血中毒素蓄积。也就是说种种“虚弱”的证候皆源于体内毒素不能排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大实若羸状,种种羸状是标象,是假象,邪实深伏才是病本。辨证之法,察舌与脉,舌苔垢厚满布是邪气壅盛之标志,脉象弦滑有力,愈按愈盛,更是说明邪毒深伏于内,不得泄越,当此之时,唯一正确的治法只能是攻逐邪气,给邪以出路。盖邪盛之时,唯当攻邪,邪不去则正不复,邪去则正安。前贤张子和云“陈莝去而胃肠洁,癥瘕尽而营卫通,不补之中真补存焉。”

凡治尿毒症,治疗必通其大便,使热毒从大便排除,必令其大便通畅,得日二三行为最佳,此为要诀。

肾病综合征是以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以及高血脂症、低蛋白血症为其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属于中医的水肿、虚劳的范畴。临床治疗多以利水、行水、甚至逐水等方法为主。而赵师从几十年临床观察和实践中认为,肾炎,慢性肾病的水肿,并非利水一途,因为利水的疗效不尽如人意,往往是越利尿,水肿越甚,蛋白尿反复不降。其病的实质是湿热郁滞,邪气不去,正气难复,而用清化湿热的方法,往往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治水肿不用利水剂,而收消肿之效,所谓不治之治是也。

按照传统观点,慢性肾病等要注意休息,尽量避免体力活动,病情严重时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这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则。赵师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一味地卧床休息不但无助于肾病的治疗和康复,而且加剧肾病恶化的发展速度。这是因为慢性肾病的病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络脉郁阻。赵师在临床上治疗慢性肾病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让病人坚持散步活动,以促进周身气血的流通,改善肾病的血液循环促进肾脏病灶的修复。实践证明,这一理论认识是正确的。

总之,赵绍琴老中医治疗慢性肾病的秘诀是:中医药辨证论治、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加强运动锻炼,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以下具体附录赵老的三方面内容。

附:赵绍琴肾病经验方及饮食、运动宜忌:

肾炎1号经验方:荆芥6克、防风6克、生地榆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茅根10克、芦根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1~2克。

主治:慢性肾炎尿蛋白持续阳性,舌红苔腻根厚,脉濡滑数者。

方解:赵老治疗肾病,首先是祛湿,其采用的是祛风祛湿的方法,方中用防风、荆芥、白芷、独活、藿香、佩兰等药疏风通阳、祛湿化浊,防风和荆芥必用,而且荆芥往往用炭,其他药根据病情选用。赵老用药量很小,他认为量大了是助热。其次是要凉血,赵老往往用炒槐花、生地榆、芦根、白茅根、小蓟等,这是温病中经常用的药物,用量也不大,一般6~10克。赵老认为慢性肾炎是湿热留滞肾经,需要祛湿清热凉血才能解决问题,这和以前医家补肾的思路大有不同。然后是活血,这是赵老最绝的地方,他认为此时经络阻滞,需要通开,所以要化去瘀血。无独有偶,现代医学在做病理分析的时候,也是发现肾小球局部的瘀血情况严重,这也是中西医得到同样结论的地方。赵老使用的药物是丹参、茜草等药,用量也是6~10克。

对于肾病患者的腰酸腰痛,赵老坚决不补肾,他爱用桑枝和丝瓜络来通经络,效果非常的好,可以说立竿见影。需要强调的是,赵老认为病人的脾胃最是关键,不能因为治病伤了脾胃,于是在方子里面加入了焦三仙各10克,此可体现医学大家手笔,时时顾护脾胃,保留正气。这张方子看似十分的简单,但是力道很大,效果很好。

尿毒1号经验方:荆芥炭10克、苏叶10克、生地榆10克、茜草10克、丹参10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0克、草河车10克、大黄3克、灶心土15克、黄连3克。

主治:尿毒症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舌红、苔腻垢厚,脉弦滑数、按之有力。根据患者病情,用量随证加减。

加减:若兼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脉弦滑数等肝经郁热之象,加柴胡、黄芩、川楝子清解郁热;恶心呕吐者,治以旋覆花、代赭石、半夏、大黄,酌加藿香、佩兰芳香止呕、清降为本;气虚不运者,加黄芪补气助运,但须分清层次,先清后补,先小补,再大补。肾阳不足、寒凝水滞者,用家传三淡汤(淡附片、淡吴萸、淡干姜)加味。

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热郁血分,络脉淤阻。虽然从症状上看,慢性肾病患者确会有一些虚弱证候,如贫血貌、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腰膝酸软等。但虚弱证候并不等于疾病本质属虚。具体辨证从以下四方面可知:其一,从病史看,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衰竭等多由急性转化而来,又常因感冒、感染而反复发作或加重,据此可知其为邪实致病。其二,肾炎患者常见的腰酸腰痛往往不是肾虚,而是湿热阻滞了经络,尤其是肾经,多为瘀阻产生的疼痛,实证多,虚证少。其三,从症状看,多伴有烦躁、多梦、便干尿赤、皮肤瘙痒等热象,若非严重贫血,还可见舌红苔厚,是热郁血分之象。其三,从脉象看,或濡滑,或弦细而数,且重按有力;若病至尿毒症期,其脉弦滑有力,愈按愈甚,这也是实证的表现,说明病邪潜藏很深。故赵老逐渐摒弃传统治疗慢性肾炎的方式,认为应该用温病的理论来清透湿热、凉血通络治疗。

赵老治肾炎之饮食宜忌:慢性肾病者必须忌食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是慢性肾病的重要特征。赵老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发现,凡是采用高蛋白饮食的肾炎患者大都长期不愈,甚至不免于死,,而那些进低蛋白饮食并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的患者却往往出人意料地好转。故赵老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采取了限制蛋白饮食的方法以配合治疗,并提出了“丢蛋白忌蛋白”的饮食原则,同时禁食高脂高糖、辛辣香燥食物,强调控制饮食量,以减轻肾脏的负担,有助于消除尿蛋白。具体方法如下:①忌食高蛋白食物:动物性蛋白食物如鱼、虾、肉、蛋、奶及其制品,植物蛋白如豆类和豆制品等。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蒜苗、韭菜、葱、姜、蒜、大料、胡椒、咖喱、香椿、香菜等。③忌食补品、补药以及高热量食物。因为患者的病是湿热导致的实证,所以不能补肾,其他一切补品也都不能使用,要以驱邪为主。④宜适度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饮茶。

赵老治肾炎之运动宜忌:慢性肾病者宜动不宜静。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病的运动调养原则是静养为主,轻证者可下床活动,严重者要求绝对卧床。但赵老根据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热入血分、络脉瘀阻。静则血滞,动则血行,是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的原因所在。患者的日常调理也当以此为准。若长期卧床静止就可能加重其瘀阻的程度,甚至诱发肾萎缩或加速其发展。所以,药物治疗只是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还需要患者密切配合,主动坚持进行锻炼,通过身体肢节的活动以促进脏腑气血的流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清除血中瘀滞,促进肾脏修复,防止肾萎缩。运动的形式以步行为主,散步时两腿运动,直接带动腰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肾病的康复。体力强者可急如竞走,体力弱者可缓如散步。注意选择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步行锻炼,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且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量,持之以恒。

赵绍琴验案精选

一纸牵半情,朝见暮思深,把酒言欢去,凭若声声声....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