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棱豆虫害“难”治?这里有详解

 板桥胡同37号 2020-10-23

四棱豆为豆科四棱豆属一年生或多年生攀缘草本,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腋生;荚果四棱状,黄绿色或绿色,有时具红色斑点,边缘具锯齿;一般种子为8~17粒,白色、黄色、棕色、黑色或杂以各种颜色,近球形,边缘具假种皮,一般果期在10~11月,在我国两广、云南、湖南、海南和台湾等地区有栽培。其原产地为热带非洲和亚洲热带雨林地区,现亚洲南部、大洋洲、非洲等地均有栽培。

四棱豆的嫩叶、嫩荚可作蔬菜,块根亦可食;种子蛋白质含量丰富,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四棱豆抗性较强,华南地区栽培过程中主要虫害为地老虎、蚜虫、豆荚螟、蓟马4,将其主要虫害特征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地老虎


1.1 为害特征
      
地老虎为害豆科、十字花科、茄子等多种作物,以幼虫为害,3龄前幼虫在地面为害,取食嫩叶,3龄后潜入地表,夜间活动,取食幼苗茎基部位置,造成缺苗断垄等。

1.2 发生规律
      
成虫一般昼伏夜出,白天隐藏于杂草、土壤缝隙中,夜晚出来取食,将卵产于杂草丛、草堆、植株与地齐平位置;喜欢在蜜源植物丰富、杂草丛生、遮阳条件良好的田间产卵。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壤比较疏松的壤土、黏壤土、砂壤土有利于发生;高温、低温条件不利于地老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研究表明,温度在30℃左右,相对湿度在100%时,1~3龄幼虫大量死亡;温度18~26℃,相对湿度70%左右,土壤含水量20%左右时,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及活动;温度在30℃左右时,蛹重减轻、成虫羽化不健全、产卵数量下降和初孵幼虫死亡率增加。

1.3 防治技术
      
①农业防治   
a.除草灭虫。早春铲除田间地头、田埂路旁的杂草,集中烧毁。
      
b.春耕多耙,精细整地,减少产卵场所和着卵量;夏、秋季深耕、冬灌。
      
c.种植诱卵作物,集中处理。地老虎发生严重地区,可用小白菜或芝麻与四棱豆进行套作或种于豆田边上,植物出苗后,引诱成虫产卵,收集诱卵作物集中烧毁。
      
②物理防治   
a.利用糖醋酒液(红糖、白酒、醋、清水按11416的比例配制)或黑光灯(2/667)诱杀。
      
b.利用泡桐树叶诱集幼虫。将比较老的泡桐树叶,用水浸湿,每1h均匀放置1000~1200张叶片,次日早晨人工捕捉幼虫。
      
③化学防治   
a.撒施毒土。1h2.5%溴氰菊酯乳油25mL50%辛硫磷乳油4.5kg拌细沙土749.63kg,在作物根旁开沟撒施,顺垄撒施于幼苗根际附近。
      
b.毒饵诱杀。1h90%晶体敌百虫3.5kg或用50%辛硫磷乳油0.3kg对水2.02.5kg喷洒在100kg铡碎的鲜草上,或将50kg碾碎的棉籽饼或油渣制成毒饵,于傍晚堆施或在作物苗际附近围施。

将早春小白菜、水萝卜、小油菜等收后的残枝落叶和杂草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拌后,每隔一定距离堆放于田间,可以保证后茬移栽蔬菜的安全。
      
c.喷洒药剂。每1h2.5%溴氰菊酯乳油20~30mL10%溴氰菊酯乳油300~450mL90%晶体敌百虫900g,加水600~750kg喷雾。

2 蚜虫


2.1 为害特征
      
蚜虫是四棱豆栽培管理中最主要的虫害之一,通过刺吸式口器取食嫩叶、茎秆等部位的汁液导致叶片皱缩卷曲,影响植株生长,致使出现结荚少、植株矮等现象,为害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2.2 发生规律
      
四棱豆蚜虫具有早期点片发生和后期蔓延速度快的特点。播种幼苗出土后,蚜虫就会从寄主上转移到四棱豆幼苗开始为害,但由于蚜虫转移缓慢,迁移效率不高,初期仅有1%左右的迁移率,故为害不大,仅有少部分发生。

然而在四棱豆花期前,蚜虫数量暴增,短时间内就扩展到整个四棱豆栽种区域;盛花期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蚜虫快速繁殖,并聚居于四棱豆幼嫩的生长部位如幼叶及顶端等导致为害加剧。

2.3 防治技术
      
①农业防治   
结合田间管理,清除并烧毁田间杂草,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在发生数量不大的情况下,早起摘除被害卷叶、剪除虫害枝条,集中处理,防止扩散为害。
      
②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七星瓢虫、草蛉、蚜霉菌等天敌大量人工饲养和培育后适时释放和喷施。
      
③物理防治   
在种植区域田间挂铝箔条或播种时覆盖银灰色塑料薄膜(苗床铺设约15cm的银灰色塑料薄膜、苗床上挂铝箔条,田间四周或棚内悬挂银灰色薄膜条)。
      
④化学防治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10g加水100kg搅匀后喷雾或50%辟蚜雾(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G-P杀虫剂(菌类代谢物—植物提取物复合生物杀虫剂)对蚜虫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该药剂对天敌昆虫友好,毒性较低。防治时,为避免药剂对植株本身造成影响,应选择合适的施药时期,最佳施药时期为花期至结荚期,既能有效防治蚜虫,又可以减少产量损失。

3 豆荚螟(豆荚斑螟)


3.1为害特征
      
以幼虫为害豆叶、花蕾、幼嫩部位的茎秆、豆荚等。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吐出一层白色丝状物,包裹虫体,然后在豆荚上蛀洞进入荚内取食豆粒,造成秕荚、空荚;幼虫蛀荚取食豆粒,还会引起落花落荚。

3.2 发生规律
      
豆荚螟为害普遍,由于地域差异性每年发生的代数各不相同,如在两广地区每年发生7~8代,山东、陕西等每年发生23代,但各地螟虫越冬的方式大致相同,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根部附近土表下56cm深处结茧越冬。

来年春天,越冬代成虫在豌豆、绿豆、四棱豆或冬种豆科绿肥作物上产卵发育进行为害,一般对春播大豆为害最严重的是第2代幼虫。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弱,飞翔力也不强。每头雌蛾可产卵8090粒,主要产在豆荚上。

3.3 防治措施
      
及时清除田间掉落的花、豆荚、叶片等,摘除受害的叶片、豆荚等集中销毁;耕作时避免与豆科作物连种,田间黑光灯诱杀成虫;药剂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和幼虫孵化盛期前喷施药剂,一般现蕾期开始,可选用3%啶虫脒(莫比朗)乳油、5%氟虫脲(卡死克)乳油1500~2000倍液,或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天喷蕾花1次,喷2~3次。

4 花蓟马(台湾蓟马)


4.1 为害特征
      
以成虫和幼虫为害蔬菜的花器、幼苗、幼嫩的豆荚和叶片等,花器受害后,植株开花结果等均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减产。

4.2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0多代,露地以成虫越冬,温室内各种虫态都可以越冬。成虫有趋花性,卵一般产在花瓣上。卵期、若虫期均约10天2龄后期或3龄期落土化蛹,蛹期2~3。温度高,雨量少,发生重。

4.3 防治方法
      
收获后豆田翻耕,消灭越冬虫源;避免与豆科作物连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阻止害虫入土化蛹;播种前选用70%吡虫啉(高巧)可湿性粉剂按种子质量的0.3%~0.5%拌种;在蓟马为害前或为害初期采用滴灌的方式灌根防治,使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灌根,或喷施药剂防治,宜选用有内吸熏蒸作用且对作物花器无药害的药剂,可选用20%吡虫啉(康福多)可溶性液剂3000倍液、25%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喷雾。

蓟马幼虫主要藏于花器内、幼荚组织中或卷起的叶片中为害,在进行药剂防治时重点喷施豆的花部及幼嫩部位。

温馨提示

《长江蔬菜》杂志发行不打烊,2020年10月上刊已发行,免费电子期刊,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作者介绍:

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支撑项目《种养技术示范推广和休闲农业发展规划》(T2018023);2019年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作物新品种新模式引进、示范与产业化》(GZKTP201913
2018年汕尾市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项目《功能薯特色菜新品种引进与产业链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2018D1009
刘仁燕(1995-),女,本科,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和菌肥研究工作
E-mail1938159138@qq.com
李育军(1963-),男,通讯作者,硕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与综合利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