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的结束了高温的洗礼,低温顺手接过了降温这个接力棒,虽然南方还在享受凉爽的秋季,而北方却迎来了第一场雪(哈尔滨双城),笔者这几天能够明显的感受到温度在不断下降,从原本的秋衣秋裤换上了加绒的卫衣,早晚出门北风一吹还是感觉有点冷,难道今年真的是寒冬吗?羽绒服真的要提前准备了吗? 最近,小米有品官宣一款能够即热温控羽绒服,采用碳纳米速热技术,拥有更大的发热面积,3秒可升温至53℃,目前正在小米有品众筹,一共分为三种款式,分别为智能温控便携马甲、智能温控抑菌短款羽绒服以及智能温控速热中长鹅绒羽绒服,敲重点,这次有女款,有女款,有女款! 笔者率先拿到中长鹅绒羽绒服中的女款,还是漂亮的中国红,虽然大东北的温度已经突破个位数,但看着温度曲线羽绒服早该早早的准备了,那么这款羽绒服真的像宣传一样快速升温吗?不妨我们来看看。 随身携带小火炉,寒冬也不怕 在技术方面,90分即热羽绒服采用中科院最新研发的新型碳纳米管发热材料,再结合大功率的智能温控加热技术可以实现一秒即热,三秒升温到53摄氏度的效果,配合大面积的发热区域使整个身体都暖和起来,要知道东北最冷的时候户外可要零下40℃,随身携带暖气这感情挺好。90分智能温控加热棉羽系列三款产品均采用相同的技术,只不过三款的羽绒填充以及应对的人群不同罢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冬季在长时间在户外运动会有后背发凉的情况,因此90分即热羽绒服在双肩和腰部设置了大面积的发热区域,通过贴身的设计让热量能够均匀的传输到全身,户外再冷身后有小火炉也不怕。 仅仅是升温并不能够让整个衣服内的温度恒定,因此在衣服的内里部分还设置有热反射银离子面料,可以将产生的热量以及身体散发的热量反射回人体,从而保证热量不会流失,这项技术在90分以往的羽绒服中都有配置,即使不加热的情况下也能一定程度的保证体温恒定。 四挡温度控制,手机也可供暖 这件衣服最核心的黑科技功能来了,位于衣角的四档调节按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温度的调节,可在53℃、488℃、43℃以及38℃进行调节,每一种温度也有不同的指示灯显示。
记得前些年90分就推出过即热羽绒服,但是加热方式是依靠充电宝续能,虽然说能够满足使用但揣着充电宝总觉得不方便,因此在这件衣服上设置了Type-c和USB-A双头接口的设计,并且兼容10W、18W以及40W三种功率电源,基本上市面上的手机、充电宝、甚至是平板以及电脑都可以对其充电加热,再也不用担心蓄热续航问题了,另外加热组件通过了IPX7级防水测试,只要你不穿着羽绒服去冬泳那都没事。 四级防泼水,大朵鹅绒防寒冬 四级防泼水材料的使用可以说让90分运用的淋漓尽致,从双肩包到外套再到冬季抗寒的羽绒服几乎都采用了这一优秀的材料,能够有效的抵挡雨雪渗透材料,能够轻松应对恶劣天气,即使碰到雨雪交加的天气,回到家中用干抹布擦拭即可。
中长款羽绒服中加入的是优秀的大朵鹅绒,在北方人眼中(绝大多数)鹅绒>鸭绒,高档羽绒服以及极限户外的羽绒服中几乎采用的都是鹅绒填充,鹅绒具有更强的保暖特性,双层布包裹厚实不容易钻绒,而短款羽绒服为了轻便考虑选择了优质的鸭绒填充,填充方式和包裹技术是相同的。 上面提到加热材料支持IPX7级防水以及表面防泼水的设计,那么整件羽绒服支持水洗、手洗以及机洗,无论是选择哪一种清洁方式都不会影响羽绒服的正常穿着和加热功能使用,不过在清洗前记得把充电宝或者手机拿出来。 真发热,寒冬不冻人 讲那么多技术都不如自己测试一番,身边没有可以测试温度的测温枪,因此拿了身边隔壁厂的能测温手机(具体型号就不讲了,反正就那么一款),在未开启即热模式时衣服内的温度为28.3℃; 当温度开启到53℃时衣服内的温度为51.1℃; 通过以上两个极端的温度测试可以看到中科院研发的即热技术并不忽悠,本周末东北都开始陆续供暖了,虽然还没有到穿羽绒服的季节,但是看着逐渐下降的温度曲线,是时候屯一件羽绒服抗'寒'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