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在、亲如手足,昔日的兄弟姐妹为何父母一去,就疏如生人?

 春8yoaukt5tbb7 2020-10-23

今日,和朋友说到了“世态炎凉”这个成语时,给人的“父母在、亲如手足;父母去、疏如生人”甚是感悟,尤其是看到宁静夜空时,总是不受控制地思念起远方的兄弟姐妹,但仅仅在于想念而已、至于团聚上的情感却不深,

父母在、亲如手足,昔日的兄弟姐妹为何父母一去,就疏如生人?

朋友晓刚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姐姐今年因患病去世了,四哥从年轻的时候就跑到外面去了,算算今年也有52岁了但至今没有回家,也不知如今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晓刚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男人,母亲一直在他的庇佑下度过晚年,随着母亲的离世家里面就剩下85岁的父亲,由于腿脚不好走路都需要让人搀扶着,所以老父亲的身边可以说时刻都离不开人照顾。本来父母年老儿女尽孝是计划之中的事情,但是因为父亲有房产的原因被二哥和三哥争着照顾,其实他们照顾的本意不是真心尽孝,而是父亲百年之后留下的那套房产。

父母在、亲如手足,昔日的兄弟姐妹为何父母一去,就疏如生人?

本来晓刚是非常生气的,甚至还动过想要打官司的念想,但是最后想想不过是一套半套房子而已,他们想要想争就随了他们,父亲在二哥和三哥那里轮流住一个月,效果虽然是最小的儿子,但是平时一有空就会去看望老父亲,因为父亲还在所以晓刚和两位哥哥之间的来往还比较频繁,但是晓刚也因为两位哥哥争房子的心思,打算在父亲离去后彻底和他们断绝关系,从此不再来往……

晓刚的故事,完美地诠释了“父母在、亲如手足;父母去、疏如生人”,但为什么昔日的兄弟姐妹在父母一去,就疏如生人呢?我个人认为主要和以下几点原因脱不开关系:

1、和利益挂钩的矛盾

兄弟姐妹本都是一家人,但长大后人生观价值观特别不一样,说话办事方法也不一样,不过这些倒是都无所谓,最让兄弟姐妹不和的原因基本上是父母遗产分配上的歧义,另外就是最后每个人对待父母的赡养态度,也会导致兄弟姐妹最后彼此不相往来。

在上文晓刚的故事里,导致他决定在父亲不在后和两个哥哥断绝关系的原因,无非是和利益挂钩里的矛盾。因为房产在父亲名下,就争着去做孝顺儿子讨好老人,到了母亲没有利益可争的时候连生病看望一场都是来去匆匆,那种对待父母的赡养态度让晓刚非常心寒,以至于和两个哥哥之间早已不复兄弟情,能够搭上话也不过是父亲尚在罢了。

2、父母偏心的心寒举

导致“父母在、亲如手足;父母去、疏如生人”这种情况产生,实际上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父母的偏心举让人心寒。在兄弟姐妹多的家庭里父母是无法做到一碗水端平,所以兄弟姐妹之间从小到大都有一些争宠的感情隔阂,再加上每个人长大后有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感情就会变淡。

父母在、亲如手足,昔日的兄弟姐妹为何父母一去,就疏如生人?

那些从小到大感情不深的兄弟姐妹,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在逢年过节回家和父母团聚时碰上一面、两面,他们之间的交流并不多、感情修补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当父母离去少了碰面的机会之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自然是犹如陌生人一般生疏了。

3、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不知足

最后,还有一些兄弟姐妹之间是有着“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不知足”,在我的身边,就遇到很多真实的“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亲情,那些亲戚打着我是你哥哥(妹妹)的名号,问弟弟妹妹(哥哥姐姐)借钱的时候理所当然,但还钱的时候就是毫不知足地不吭声,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似的,如果拒绝对方的求助、或者追着对方要钱,被说成冷血不说还好心办成了坏事。

父母在、亲如手足,昔日的兄弟姐妹为何父母一去,就疏如生人?

这类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亲情,说白了更偏向于道德绑架,因为血缘亲的原因不帮也得帮,帮到最后很有可能引起经济矛盾和冲突,这类亲情一般打一次、两次交道就够了,所以在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求助和满足上,慢慢地仅剩的亲情都被磨灭,这样走心、不彼此互相付出取暖的兄弟姐妹之情,试问又有谁会贪恋不舍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