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顶着六吨压力上市的VV5s,要终结合资SUV的暴利?

 每日汽车观察 2020-10-23

先是赌上创始人的家族名誉,又赌上了CEO的性命,长城造个车不易啊。

 ▍砂糖兔

昨天在天津中汽研上市的长城新品牌WEY旗下第二款SUV VV5s,真是“顶着压力”来的一款车,先是在试验室顶着5.2吨的压力挑战了美标车顶静压测试,又在发布会现场搞了两个六吨多重的集装箱压在车顶上,车里还坐着自家CEO。长城费了这么大劲不过是想向我们证明,人家的安全真不是虚的。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当初要做WEY这个自主豪华品牌,本身就顶着巨大的压力,这么多年来了人们对自主品牌好像始终很苛求,你要向下拼性价比吧,人家说你没能耐就会玩低价;你要向上冲高端吧,人家说你自不量力。就像观致当年高价上市,被市场和舆论打了脸,现在接地气了又被说丢了逼格。

好像有点儿跑题了,说回WEY的这款新车VV5s。最早听说长城要做豪华品牌,我以为至少三十多万的车呢,确实挺替它捏把汗。后来这两款车,VV7不到20万,VV5s更是低到了15万。所以长城所谓的豪华,其实应该这样理解,就是有豪华车的品质和配置,但是价格向合资看齐。

长城汽车给WEY贴上了“安全”的标签,并且不断用各种测试去证实它的安全,就好像要打造出中国的沃尔沃一样,反而没有把豪华挂在嘴上。这背后有策略的精明,也有自主品牌的无奈。毕竟我们印象中的豪华品牌,除了品质高,更重要的是品牌溢价能力,换句话说你花30万买了个入门豪华车,至少10万是买了这个logo。

WEY品牌自然没有这个品牌力,用CEO严思的话说,我们是全新的品牌,没有动辄百年的历史积淀,所以我们定的价格就是冲着产品本身来的,没有加载多余的东西。这种“实在”恐怕也是现阶段长城这样的自主品牌所必须面对的现实,但希望这种阶段很快会过去。

好像又跑题了,不是我不专心,而是关于长城汽车和自主品牌确实有很多心里话想分享。好吧说回这款新车VV5s。开头我提到了一个泰山压顶的美标测试,叫做基于美国FMVSS 216A法规要求的“静态顶压测试”,也就是在车顶施加三倍于整备质量的压力,看看车顶变形情况。

这个测试有啥意义?发生车祸时一旦车辆翻滚,车顶对于车内乘员的保护作用就相当重要,所以车顶承压能力很关键。这个测试不仅要看你能不能扛得住几吨的压力,还要看重压下变形大不大。结果显示VV5s的驾驶席在施加5.2吨作用力时,车顶形变量为40毫米;前排成员侧车顶施加这些作用力时车顶变形量为39.4毫米,都低于美标的5英寸也就是127毫米,同时车内的头部定位装置并没有与车顶接触。

可能这个测试不像碰撞测试那样效果明显触目惊心,长城又在晚上的发布会现场放了两个集装箱在VV5s车顶上,重约6吨,里面坐着CEO严思,这边屏幕显示不断加压,那边CEO和大家聊天显得很淡定,最后演示结束他打开车门从容走出。现场自然没有高空抛物那种碎片四散的刺激感,有的只是屏幕上不断跳动的红色数字。

老实说,我对这个结果本身并不关注,虽然我能感觉到长城汽车那种恨不得扒开胸口让你看“我多安全”的急迫感。既然敢一次次挑战美标安全测试,WEY品牌肯定是有备而来不会搞砸了。而诸如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些动力总成产品都是长城自主研发生产的,这样的点却没有被大肆传播,可能又要回到我上面提到过的那个点。

自主研发本该值得骄傲,不过对品牌力还不成熟的自主车企们来说,它们更愿意去强调丰富的远超同级的配置,秒杀合资的外观颜值,以及更智能更互联的科技感,这可能也是一种无奈。

WEY是顶着压力的一个品牌,原本利润颇高躺着挣钱的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下滑了一半,并不是因为收入锐减,而是给WEY打的广告、投入的研发成本猛增。所以这一仗魏建军打得很艰苦,他确实赌上了很多东西,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WEY的CEO严思这个外国人告诉我,“他(魏建军)是我见过最刻苦的老板,他每天每小时都在拼命工作,想谈工作你随时可以找到他。”

魏建军最早給WEY的第一款车VV7定了5000辆的目标,7月它卖出了6075辆,这个结果他应该很满意。当然,等在WEY前面的路还很长,也很艰辛,对所有自主品牌来说,都没有容易走的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