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未来出行,极客们会讲什么

 每日汽车观察 2020-10-23

想要开发新的美景,路途必定艰难险阻。希望这趟开往未来的列车快一点,稳一点。

 ▍杨雨眠

9月2日, GeekCar极客汽车在北京·后山艺术空间举办了“G·A·M·E 2017 极客出行大会”。G.A.M.E是 Geek, Auto, Mobility 和 Electric 四个单词首字母的结合,它象征着极客先锋、汽车科技、移动出行,以及电气时代这四个目前整个汽车行业重点关注的领域和方向。

一天时间内,共进行了三场主题论坛的演讲、对话及圆桌探讨,到场嘉宾囊括了汽车科技及出行服务相关的行业大咖,到场嘉宾包括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威马汽车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HoloMatic 创始人兼 CEO 倪凯、高德开放平台总经理童遥、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副总监孙勇义等。

这些大咖共同探讨了交通工具的进化趋势和未来出行的商业模式、新造车的下半场角逐和较量、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底层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未来交通工具交互体验的变革趋势和方法论。消费者和行业从业者所关心的事情,我在这场大会上听到了很多有趣、实在的观点。

极客汽车这次做了个针对终端消费群体的未来出行大调研,想看看消费者是如何看待未来出行。消费者的想法也许不专业,但是任何最新的消费,最新的技术,最新的产品,最终的实践者和买单人一定是消费者。

曾经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环境不适合共享经济的发展。但是今天现实告诉我们,共享单车已经成了一种主流的出行方式。共享汽车虽然不像共享单车这样容易操作,但消费者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参与调研的人中有4%在过去一年使用次数超过了10次,有21%是偶尔在使用这种新兴的出行方式。

这几年热到发烫的“新能源”话题,调研结果也显示虽然现在拥有新能源车辆的用户并不多,但还有74%的用户表示愿意考虑购买。这就是企业需要通过提升产品性能,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潜在市场。

再结合我们之前的一篇文章《民众到底如何看待自动驾驶》可以看出,尽管对这些新兴的东西有相当多的疑惑和担忧,但消费者并不介意去尝试,并且如果使用感受很好,其实消费者是愿意慷慨解囊付出一定费用的。

威马汽车副总陆斌在演讲中就提到,技术发展速度本身是不断在被刷新的,如何将它运用到新的行业中,展现更大的力量是现在思考的重点。在新的时代,互联网汽车不仅仅是汽车,更是软件和服务,连接和效率。通过大数据打造智能出行平台,帮助用户实现个性化才是未来的重点。

对于电动车的担忧,明势资本创始人黄明明指出电动汽车全面超越或者替换内燃机车的临界点为电池技术达到两个关键指标,即300Wh/KG的电池能量密度和1元/Wh的使用成本。

眼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主流趋势,然而电动车完胜内燃机车,肯定不是最终结局。黄明明认为“用户需要的不光是一台电动车,而是需要一台智能车,智能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会成长。车在不停的成长,不停的迭代。”

说到智能车,现在很火的就是自动驾驶技术。现在大家都在着眼于开发Level 4,禾多科技创始人兼CEO倪凯认为Level5太遥远,自动驾驶的下一站无非L3和L4。L3的等级就是说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并没有完全解放驾驶员的大脑,因为汽车在某一些紧急情况来呼叫驾驶员接管系统。L4从这定义上来说是把人整个从驾驶工作中解放出来,所以,接下来是解放大脑的阶段。

禾多科技认为L4商业化的路还有很长要走,因此他们的战略规划是将准L4的技术,先在L3的系统上得以应用,再依托中国本土的数据,打造适应中国市场的自动驾驶出行解决方案,也就是倪凯所说的“L3.5”。

无论L4还是L3,最后其实都是要应用到现实中的。因此前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创办的驭势科技的吴甘沙对自动驾驶的思考更多落在了具体的运用场景上。吴甘沙认为目前无人驾驶真正落地存在两个障碍:一是算法,另一个是系统。

简单说来,无人驾驶的核心,人工智能的算法是存在边界的;而在系统层面,无人驾驶系统非常复杂的,一辆奔驰 S 级轿车上面的代码行数是一架播音 787 客机代码行数 16 倍。

为了最小化这些问题,目前能做的是将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具体化。也就是说,要先将自动驾驶车辆的速度降下来,再将路线和场景相对固定化,就能够实现大多数城市的出行需求。

极客们通过这一天的论坛给我们的未来出行画了一片很美的风景,但通向这片风景的路不会那么好走。我们只能持续关注,希望这趟开往未来的列车快一点,稳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