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约车日子惨淡:戴姆勒宝马的Free Now重组裁员,Uber司机改送外卖

 每日汽车观察 2020-10-23
网约车的寒冬还未过去。

文/宋双辉

如果要盘点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网约车绝对排名靠前。疫情止住了大家外出的脚步,包括出租车司机在内的网约车从业者们一下子就没了生意。

在国内,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疫情发生以来包括网约车在内的出租汽车行业接单量和运输量下降了85%。


海外的网约车行业同样惨淡,Uber说他们在疫情严重的城市打车服务次数最多降低了70%,公司已经撤销了此前发布的2020年财务目标。

不光初创企业日子难熬,传统巨头们的网约车业务也很难。戴姆勒和宝马合资的网约车公司Free Now为了抵消疫情带来的影响,宣布与戴姆勒收购的另一家打车公司Kapten重组合并。


重组后两个公司将合并为一个品牌,保留一个APP和一个管理团队,以此降低运营成本,意味着裁员不可避免。

01


出行业务不好搞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戴姆勒和宝马在出行业务上第一次做调整了。


去年2月,两家巨头宣布合体,共同投资10亿欧元成立5家合资公司,分别是做多式联运的ReachNow,做充电服务的ChargeNow,做网约车的FreeNow,做停车业务的ParkNow和做共享汽车的ShareNow。

两家合体的原因就是出行业务过于分散导致投入资金过多,还见不到效果,大家的业务规模都不大。合作之后可以节省投资,并且在规模上迅速扩大,可以更早实现盈利。


但是显然出行业务的发展并没有他们预期中顺利。去年6月,ShareNow旗下的共享汽车业务Car2Go在进入重庆市场3年后,宣布彻底退出中国市场,随后又宣布退出美国市场。

7月,ReachNow突然宣布停止在北美的乘车服务运营,表示今后将专注于多模式平台的开发。


9月,ReachNow的CEO马科滕(Daniela Gerd tom Markotten)突然离职,虽然官方没有给出其离职原因,但是知情人士透露主要是因为她觉得戴姆勒和宝马在合资业务上的投资力度不够。

如今巨头们口袋里也没钱,给这种纯烧钱的业务投钱的时候自然不会太积极。如今再来一场疫情,更是雪上加霜了。

02


疫情下网约车不如送外卖
不管是网约车还是共享出行,这两年都不是很景气,去年Lyft和Uber先后上市,但是上市后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都差强人意,股价下跌亏损不断,很是颓废。


如今一场疫情突然驾到,共享经济都凉了,大家都尽可能减少被传染的机会,所以没有人会愿意与陌生人同乘一辆车,更不想用陌生人开过的车。

网约车的情况也差不多,人们没有了出行需求,司机们只能闲在家,Uber和Lyft不得不把业务转向外送领域。


Uber原本不怎么赚钱的外卖业务Uber Eats一下子成了火了起来,Lyft上周也宣布推出按需送货服务,为人们送杂货、医疗用品、食品等生活必需品。

不过外送服务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应对办法,只能算是附加服务,长期来看出行公司们还是要找到能持续盈利的业务模式。


一场疫情成了放大镜,把网约车公司们的困境暴露在公众面前,不管是戴姆勒、宝马这样的传统车企巨头还是Uber、Lyft这样的出行新贵,大家面临的挑战是相同的,撑过疫情才有未来可言。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