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双辉 原本以为大众只是第一个参与国有车企混改的外资企业,没想到德国人的野心不止于此。5月29日大众入股江淮一事正式敲定,大众汽车投资10亿欧元,获得了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将合资企业江淮大众的股份增持到了75%,获得了管理权。 13天后,大众汽车集团与安徽省国资委和江淮汽车集团正式签署协议。原本我们认为这不过是走个流程,没想到这次签署的正式协议里,却透露出了更劲爆的信息。在这份产品组合框架协议中明确表示,大众集团承诺授予江淮大众4-5个纯电动汽车品牌产品,同时承诺在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前提下,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
 原本江淮大众就是一家电动汽车合资企业,这也是大众能在已有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之后,还能在中国成立第三家合资公司的前提。虽然协议中明确指出江淮大众投产燃油车的前提是“得到中国法律允许且取得许可”,不过政策肯定不会是拦路虎。2018年正式公布的合资股比放开时间表明确指出,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也就是说再等两年,江淮大众投产燃油车就没有政策上的阻碍了,而作为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一号工程”,拿到许可对江淮大众来说应该也不会是难事。 在江淮汽车对这份协议的解读中,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描述,“大众集团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总部落户合肥”,“产品组合框架达到目标后,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江淮”,足以看出整个项目对安徽省和江淮汽车的重要性。这份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江淮大众的产品线都将覆盖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江淮大众的地位明显提升,不再是个小跟班。
而且大众还将更加偏爱这第三子,毕竟它拥有这家合资公司75%的股份,而在上汽大众中,大众持股50%,在一汽-大众中只有40%。 持股比例不光意味着话语权,最直接的体现在利润分配上,这也是大众这么多年来一直想提高在两家合资公司中股比的原因所在。只不过上汽和一汽,不是一般的自主品牌,而是最硬气的两家。所以去年3月大众集团年会上,CEO迪斯公开表示大众在评估调整在华合资企业股比可能性的时候,上汽直接否认,还留下一句“外方是否会提出调整股比,也是要看每家合资企业具体情况的,要考虑到中方股东的话语权和贡献度”,相当霸气。既然如此,大众也没必要继续碰钉子,转而把满腔的爱投给了江淮大众,在这里大众不仅享有话语权,还能获得更多利润分成,今后的产品和技术导入自然会优先考虑江淮大众。 为啥协议里提到江淮大众今后有可能投产的燃油车是大众B级车和C级车?中级车利润更高啊,这就能看出大众的偏爱了。而且大众也正好利用这件事,敲打一下另外两家合资公司,你们不是不愿意在股比上松口吗?好啊,那我的爱就要多分一些给别人了哦。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大众来说,今后要同时处理好三家合资公司的关系,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得有高超的平衡术,才能避免产品重叠、内耗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在和江淮的事情落定之前,大众也没少给一汽和上汽吃甜枣。 捷达品牌独立出来之后,帮助一汽-大众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如今已经稳居乘用车市场销冠。 而上汽大众那边则等待着奥迪项目的尽快落地,在近日举行的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还强调,“上汽奥迪项目进展一切正常,首款车型计划于2022年正式上市。”一汽、上汽和江淮都能尝到甜头,三家合资公司的业务也能越做越大,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