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南,曾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华帝国

 红灯要硬闯 2020-10-23

作者:吴凡    

穿越剧其实可以考虑拍拍古代的越南。

如果你“穿越”到古代越南,一定会感到疑惑,这里街面上的店铺都挂着汉字招牌,读书人手里拿着汉文的《四书》、《五经》,走进城里能看到文庙里供奉着孔夫子的塑像,城墙上粘贴着,朝廷刚刚发布的南征占城得胜的布告,如果幸运还能有幸看到出巡的皇帝仪仗……

其实翻开越南历史,细细查看,你会发现这个位于东南亚的南方邻国,曾经与我们如此相似,仿佛一个缩小版的中华帝国。

01

- 越南也独尊儒术 -

东亚文化圈内受儒家文明影响最深的,除了中国就是朝鲜、越南,而越南受儒学影响尤比朝鲜更深。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作为西汉交趾郡的越南就已经受到儒学的浸染。东汉末年的交趾太守士燮本为经学名士,又引进桓晔、许慈、刘熙等躲避战乱的中原名士,在交趾兴起崇文重教之风,被越南后世誉为“南交学祖”。

到了唐代,今日越南所属的安南都护府已是“儒风广披,学校林立”,出现了不少“词理兼通、才堪理务”的儒士,唐德宗时宰相姜公辅就是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其故乡越南清化省安定县至今仍建有“姜状元祠”以示纪念。其弟姜公复兄弟,也曾高中进士,官至比部郎中。

▲河内文庙大门

待到10世纪越南自主政权建立,初期的吴、丁、前黎三朝,国祚短暂,制度粗疏,国君多出身武将,“崇佛抑儒”。直到11世纪李公蕴建立李朝,结合自身建立稳定统治的需要,再加上受到同时期宋代中国程朱理学的影响,李朝开始复兴儒学。

李圣宗神武二年(1070年),下诏在国都昇龙城南面“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并让皇太子学习儒家文化,这成为越南建立自主政权后,建立文庙,祭祀孔子之始。

其子李仁宗在大宁四年首开明经类科举,并在文庙旁设立国子监,接收皇亲国戚及官员勋贵子弟入学。广祐二年(1086年),又设翰林院,选拔文学之士入院任职。李朝尊孔重儒,立文庙、兴科举,越南儒学已有相当发展。但李朝仍未放弃崇佛政策,只是将儒学提高到与佛、道同等地位,儒学尚未独尊。

▲河内文庙内供奉的越南大儒“朱文安”像

继李而起的陈朝逐渐改“三教并行”为“抑佛崇儒”,提高儒学的地位。

陈太宗时下诏重修国子监,并增设国学院,塑“孔子、周公、亚圣及七十二贤画像奉祀”,延请硕学鸿儒讲授四书五经。此外陈朝还放开了对民间教育的限制,鼓励士大夫在昇龙开设私学,大兴学风。由此越南产生了一大批饱学之士,尤其是被誉为“朱圣人”的朱文安,曾被陈明宗请为国子监司业并教授太子学业,蜚声遐迩,桃李盈门。

▲河内文庙内科举高中者名碑

及至后黎朝及阮朝,儒学达到极盛。

后黎朝时,文庙遍及全国,黎太祖在建国之初就首开学校,并以皇帝之尊,用祭祀社稷的太牢之礼亲自祭祀孔子。黎圣宗时将儒学伦理社会化,颁布《二十四训条》,以儒家纲常礼教教化民众,凡有违儒家伦理者禁止其参与科举考试,在国子监中设置《五经博士》,教授诸生。大规模扩建河内文庙,新建大成殿、更服殿、明伦殿、东西讲堂等建筑,以尊崇孔子。同时抑制佛教,将僧侣列入社会底层,将寺田、寺院领地收归国有,令大批僧侣还俗。至此,儒学在越南达到独尊地位。

▲河内文庙中的奎文阁,现已成为河内市的象征之一

阮朝在继承河内文庙的基础上,又修建奎文阁作为国家重文尊儒的象征。除了在中央建设文庙,在省、县、村等各级地方也建有文祠、文址。在国家治理中,阮朝尤重德治,阮世祖将“尊亲”、“孝道”等儒家文化核心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准则。1835年,向国子监颁布了《四书》、《五经》和《小学集注》各50部,次年又向地方各省学校颁布《四书》、《五经》、《四书人物备考》1170部,并允许官员民众自行印刷儒家经典。

从李朝三教并举,到黎、阮两朝独尊儒术,越南一直和中国王朝一样将儒学作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向社会传播、普及,直到直到近代西方殖民势力到来,才渐趋衰弱。

02- 诗书礼乐尽沐华风 -

如果说上层统治者学习中国儒学是“官样文章”,那么仔细考察古代越南社会的文化风俗,就应该可以得出越南“尽沐华风”的判断了。

▲绘制于清康熙年间的安南国官员、贵族妇女服饰图

任何文化传播都需要文字,而古代越南长期处于汉字文化圈。在古代越南将中国儒学作为社会主流思想传播普及的大背景下,为了能清晰理解和有效传播中国各类文化典籍,汉字自然也被古代越南社会广泛使用。

在官方层面,1174年李英宗将汉字正式作为越南官方文字,自此以后,越南无论是以《迁都诏》、《平吴大诰》等朝廷诏令,还是《大越史记》、《大越史记全书》等官修正史,以及几乎所有的典章制度,都使用汉字书写。

士大夫层面,越南科举考试内容皆是《四书》、《五经》等汉字写成的中国典籍,而越南科举又明令必须使用汉字答写,因而越南士人都能熟通汉文、书汉字,写汉诗。

至于黎民百姓在生活中更是广泛使用汉字,从城镇到偏远村社,包括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甚至越南人的姓名、各类建筑的楹联、春联都用汉字书写。

越南阮朝嗣德帝生动地总结了越南使用汉字的情况,“我越文明至士燮以后,盖上至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丧、祭,礼数,医术,无一不用汉字”。

▲裴辉璧《皇越文选》中收录的《平吴大诰》

随着汉字的广泛使用,古代越南也出现大量的汉字诗文和著作,如李常杰的《南国山河》、陈世法的《岭南摭怪》、陈国峻的《檄将士文》、《兵法要略》,李济川的《粤甸幽灵集》、胡季犛的《答北人问安南风俗》、《明道书》,阮薦的《平吴大诰》、《抑斋诗集》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尤其胡朝开国皇帝胡季犛的《答北人问安南风俗》以流畅的汉诗回应明使的傲慢,彰显出越南不逊于中华的文化自信,特录于此:

欲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玉瓮开新酒,金刀斫细鳞。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及至后黎朝、阮朝,越南汉诗文风更胜,黎圣宗甚至亲自组织诗社,“骚坛社”,自称“骚坛大元帅”,把二十八位近臣封为“骚坛二十八宿”。君臣诗文酬答,唱和往还,为一时文坛盛会。

受中国影响,古代越南也重视修史。

陈朝首开越南官方修史先河,陈太宗设立“国史院”,任命翰林院学士黎文休为国史院监修,黎文休按照中国史书的春秋笔法对史事加以批判、颂扬,并模仿《史记》每篇后的“太史公曰”,于叙事后以“黎文休曰”加以议论评价,最终编成三十卷的《大越史记》,成为越南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阮朝嘉隆帝颁布的《皇越律例》

后世的越南史书都使用汉字书写,并且几乎都模仿中国的史书编纂体例,例如:黎贵惇的《大越通史》仿效中国《史记》、《汉书》等纪传体体例,吴士连的《大越史记全书》效仿中国《资治通鉴》等编年体通史,阮朝的《大南实录》则是效仿中国的《明实录》、《清实录》等实录体史书。

除史书以外,诸如《皇越律例》、《皇朝官制》、《明命政要》,《安南地舆稿》、《南越舆地志》等典志体政书和舆地志书,也都是按照中国的相关体例编撰。

在东亚文化圈中,越南有着除中国之外最完备的科举制度。公元1075年,李仁宗下诏“选明经博学,及试儒学三场”,被认为是越南科举之始。陈朝时渐趋成熟,考试类型既有仿照中国的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进士科”考试、“试太学生”等,又有带有越南特色的“试儒、释、道三教”等科目。

▲1612年绘制的后黎朝士兵、官员出行图

黎、阮两朝时儒学大盛,科举考试日臻完善,以进士科为主,辅之以制科、雅士科、宏词科等科目考试,选拔各类人才。还仿效明朝开设武举,选拔武备人才。越南科举取士也仿效唐宋传统,也有“状元、榜眼、探花”三魁,只不过黎、阮两朝有时会“缺甲”、“缺魁”取士,即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并不常赐,有些考生即使高中进士科第一甲第一名也只被赐予“榜眼”之名,有些甚至只有“黄甲”之称,民间为了以示区别,称之为“庭元”(越南将殿试成为“庭试”,庭元即庭试第一名)。

03- “小中华”里的越南皇帝  -

古代越南是中华朝贡体系中,除“宗主国”中国外,唯一一个建立帝国体制的国家。自丁朝以来越南君主在国内都自称皇帝,在对华履行朝贡关系时,则接受中国朝廷授予的安南(越南)国王称号。        

▲1829年西方人绘制的大南帝国版图

这是由于越南长期受中华文明影响,尤其受儒家文化濡染,逐渐将自身由中国王朝眼中的“蛮夷”,自比于华夏文明中的一员。这种华夷观的改变在阮朝学者李文馥的《夷辨》一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越非他,古中国圣人炎帝神农氏之后也。……以言乎治法,则本之二帝三王; 以言乎道统,则本之六经四书。家孔孟而户程朱,其学也;源左国而流班马,其文也。诗赋则昭明文选,而以李杜为依归;字画则周礼六书,而以钟王为楷式。宾贤取士,汉唐之科目也;博带峨冠,宋明之衣服也。推而举之,其大也如是,而谓之夷,则吾不知其何如为华也?”

因此,古代越南逐渐形成了自比为华夏,视周边占城、寮国、真腊、哀牢、暹罗等落后文明为“蛮夷”的“小中华”观念。在国内政治制度上完全仿效中国体制,仿佛一个缩小版的中华帝国。

▲19世纪阮朝皇帝的皇座

自丁部领结束十二使君之乱,建立丁朝,自称“大胜明皇帝”,历代越南君主在国内都自称大越国皇帝(阮朝改国号为“大南国”,自称“大南国皇帝”),其子女称为皇子、皇女,其正妻称为皇后,其嫡母称为皇太后。皇帝自称“朕”,臣下敬称为“陛下”,其颁布的命令称为“诏”或“敕”,接受臣下的表章称为“表文”或是“奏文”,皇帝与皇太后之死称为“崩”,王爵、公主之死称为“薨”,在各类朝廷称谓上完全仿效中国的皇帝体制。

▲《大南一统志》中的京师平面图

古代越南的首都也模仿中国王朝而称为“京城”,朝廷行政办公地称为“皇城”或“大内”,皇帝生活起居之地则称为“紫禁城”。以现存最完善的阮朝的顺化皇城为例,皇城之内的宫殿名称多模仿明清紫紫禁城,像是正殿称为“太和殿”,太后、太妃所居称为“寿祉宫和长宁宫”,供奉祖先的“奉先殿”,此外还有勤政殿、文明殿、光明殿、延寿宫以及御医院等建筑。皇城整体呈正方形,周边有四座城门,分别为:前门——午门,后门——和平门,左门——显仁门,右门——彰德门;各门名称也与北京宫城类似。

▲阮朝顺化皇宫的午门

皇城之外为京城,多为政府机关所在地,由于越南古代政治体制高度效仿中国王朝,因此许多机构名称与中国相同。例如:国子监、文庙、机密院、六部、都察院、国史馆、通政使司、净心湖、藏书楼、火药砧硝库、宫监院、平安堂、武库、镇平台等。

顺化京城模仿明清两代北京城,为正南北朝向,共设有十一座城门,其整体近似一个正方形,形成由外而内融为一体的阮朝京师建筑群,其建筑样式基本是仿造明清北京城、皇城、紫禁城为模版修建的,即使今日置身于此,都会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恍惚,仿佛走进了明清北京城。

▲阮朝末代皇帝——保大帝照片

在做好“自认为是皇帝”的心理建设后,越南皇帝们开始堂而皇之地对周边国家进行征伐,以“临中夏,抚四夷”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朝贡体系。

自李朝起,越南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威德”,借口占城、哀牢不来朝贡而发兵征伐。1119年李圣宗在讨伐麻沙洞时发布的诏书中,明确提出了以越南为核心的朝贡体系中,朝贡是属国的义务,如果缺贡,越南即有权利征讨。之后的历代越南王朝都以对外征伐形式,拓展朝贡体系。

▲19世纪末的阮朝官员照片

黎圣宗时,越南对外征伐达到极致,他于1470年征伐占城,1479年六月征盆蛮、七月征哀牢,分别发布了三道诏书,引经据典,认为“蛮夷猾夏”,他以“圣天子”之名,“躬行天讨”,其后黎、阮两朝灭亡占城,基本奠定了今日越南版图。

古代越南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治国,习汉文、读汉书,其政治体制、科举制度进阶模仿中国,确实达到了“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的地步,尤其是形成了以自身为核心的小中华体系,仿佛在东南亚造成了一个缩小版的中华帝国,发展出不逊于中华的文明体系,实属难能可贵。

直到19世纪中期,西方殖民者的到来打破了以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明体系,作为东南亚“中华帝国”的古代越南才最终也走进了历史。 参考文献:1.叶少飞,《越南古代“内帝外臣”政策与双重国号的演变》,《形象史学研究》 ,2016年01期;2.陈文:《越南科举制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04月;3.陈文,《科举取士与儒学在越南的传播发展——以越南后黎朝为中心》,《世界历史》,2012年05期;4.张潇潇,《古代越南以儒学为主体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年03期;5.陆锡兴:《汉字传播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04月;6.劉丹忱,《儒學在越南的傳播及其文化影響》,《汉籍与汉学》,2018年12期;7.梁茂华,《越南汉字兴衰史述略》,《东南亚纵横》,2014年06期;8.左荣全,《越南古代的汉字认同及其变迁》,《东南亚南亚研究》,2016年03期;9.章以华,《文化变迁中的延续与碰撞——重溯越南文字发展史》,《文化与传播》,2019年0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