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地动仪,张衡还是个数学天才、文学天才、画画小天才

 螺蛳王老师 2020-10-23

提到张衡,想必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地动仪,“酒缸肚子大,八龙居八方,龙嘴含龙珠,蛤蟆张着嘴”

不过大家印象中的地动仪,其实是历史学家王振铎先生根据古籍记载于1951年复原的模型,张衡发明的原型早已失传。复原的地动仪一直以来颇有争议,考虑到科学性和可靠性,2017年的教材已对其做了编排调整,古代科学中删除了张衡的这一趴。

这么看起来,教科书中的张衡似乎只是国人给他神化的结果?他其实是个伪学霸?

真相1:关于地动仪的那些事

在《后汉书》等古籍中,对地动仪的外形均有所记载:“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但内里结构究竟是什么样的,只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模糊不清的描述,这也让完整复原模型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

所以,王振铎以“直立杆”为理论基础复原的模型,受到了中国科学院教授冯锐的质疑,当都柱达到2米时,并不是直立的杆,而是悬垂摆,所以是不成立的。之后的事情,你们也都知道了。

虽然复原的模型有问题,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张衡地动仪的作用,在《后汉书》确实有检测到地震的记载:“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在当时这可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发明制造。目前对于模型的复原还在探索中,非常期待复原成功的那天。

真相2: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小王子

和地动仪一样,张衡造的浑天仪早已失传,只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以及天文著作《灵宪》留下了部分介绍,让我们窥探张衡的聪明才智。

古人其实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迷信,早在汉代,张衡就提出了浑天说,解释了月蚀的成因;测出黄赤交角为24度;记录了2500颗恒星,绘制出我国第一张完整的星图;还参考西汉耿寿昌设计的浑象,制成了用水力来推动演示星空变化的“浑天仪”。

北宋·苏颂的《新仪象法要》还描绘了“浑天仪”的效果:“置密室中以漏水转之,令司之者闭户唱之,以告灵台之观天者,璇玑所加,某星始见,某星已中,某星今没,皆如符合。”

据《晋书·天文志上》记载,浑天仪里还有一个“随月盈虚,依历开落”,相当于今天钟表日期的瑞轮荚,算是最早的活动日历了。

真相3: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学天才

作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最早研究过立方体和体积的人之一,虽然唐朝的太子李贤认为《后汉书》里面提到的《算罔论》,极有可能和《灵宪》是一本,“《衡集》无《算罔论》,盖纲络天地而算之,因名焉”,但《算罔论》确实是张衡的数学著作,今天已失传,无法考证,不过张衡的数学天赋依旧被记录了下来。

张衡在魏晋数学家刘徽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的基础上,通过“渐进分数”计算出了圆周率为10的平方根,即3.16,虽不比祖冲之的7位精确度,但还是不得不服!

真相4:十年磨一剑的文学大家

由于张衡的发明家名气过大,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他的文学功底,人家光科学、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著作就有32篇。可以说,张衡既是汉大赋的终结者,又是汉抒情小赋的开创者,同时还是五言诗、七言诗的先驱者。

比如分分钟就能拿到百万阅读量,刷爆朋友圈,“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的《二京赋》。除此之外,还有《归田赋》《南都赋》《思玄赋》等作品,在南朝编选的《昭明文选》里,都能找到足迹。

据孙文青的《张衡年谱》记载,张衡传于世的诗歌仅三首,以《四愁诗》最有名:“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史学家们认为和曹丕的《燕歌行》不相上下,淸·沈德潜在《古诗源》里更是给出了谁敢模仿,谁就是东施效颦的评价,“五噫四愁,如何拟得?后人拟者,画西施之貌耳”。

真相5:

技术高明,曾被誉为“木圣”的机械大佬

比如那个传说中比西方的风信鸡早了1000多年的“地动仪”;绘制了完整的地形图,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独木飞雕”,在晋·崔豹的《古今注》里虽也有较详细的描述,不过由于时间的迭代,已经无法见到了。

真相6:能写能造还能画的小能手

唐代画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就把张衡排在了东汉六大名画家之首,他画的一幅《巴兽潭》,不仅得到张彦远的肯定,还留下了“足趾画怪兽”,能用脚画画的传说。

结   语

关于张衡的才能,我们已无法亲眼见识,但就像文学大家郭沫若说的那样:“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杞千龄,令人景仰。”后世的月球环形山命名也好,设立专门的奖项也好,小行星命名也好,矿石命名也好,这些都是后来人对张衡贡献的肯定和敬仰。

除了神仙大触张衡,你还知道哪些全能选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比较一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