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区新城的逻辑|开放之路无尽头:天津滨海新区的国际化逻辑

 方塘智库 2020-10-23

文丨余婷婷(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单线难成丝,孤木难成林。

开放发展,才可互利共赢,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都如此。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开放合作的范围,也已由区域扩展至全球。

6月26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会,并发表演讲,将开放提到与创新、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他指出,中国将“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只要是在中国注册的企业,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独资还是合资,一视同仁予以对待。”

|6月26日,第十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召开|

夏季达沃斯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十年,也是高度依赖外向型经济的天津滨海新区跨越式发展,并逐渐走向世界的十年。这期间,滨海新区不但在经济上取得了让人亮眼的成绩,也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堪比浦东、深圳的开放门户。

在上一个十年,和下一个十年相交的时候,国内外的经济格局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环境、资源的承受力下滑,单纯依靠提高要素投入、加大政策扶持、提升规模效应等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全球范围内,世界各国在金融政策、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进出口贸易结构等方面,都在进行深度调整,外贸环境发生变化。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正深度地重塑着国际的政经格局。

天津滨海新区的十年发展表明,积极融入国际化浪潮,通过和外界进行信息、人员、货物等的交流,一定会带来巨大的机遇。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放的内涵也发生着变化。那么,梳理滨海新区过去十年的开放举措,推动新时期里朝着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开放,并且继续成为中国新一轮开放中的探索者,对滨海新区而言无疑是一个转型时代中的必然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对滨海新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自贸区战略在滨海新区落地等现象的观察,都应该放在一个区域的开放发展和一个大国的全方位开放之间互动激荡的视野下展开。

1滨海新区的国际化之路

在滨海新区调研时,黄昏时分,常于附近散步。我居住的地方位于天津开发区内,是滨海新区的城中心。附近几所超市,货架上摆着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几家小酒吧里,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三五成群。相去不远,就是1994年开发区成立十周年时的纪念雕塑,五种颜色的柱子环抱着,象征“五洲同心”,这可谓滨海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对外开放。

滨海新区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南海吹到渤海湾,这个泱泱大国,逐步对世界敞开。“近都临海”,依托北方最优良的深水港,滨海新区从诞生开始,就是中国瞭望世界的窗户。对于滨海新区的思考,也必须置于国际贸易与分工中予以考量。

20 世纪 70 年代,发达国家因工业化过度投资与社会福利高消费,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利用当时中国与其所存在贫富差,在对外开放的政策保障下,包括深圳、浦东以及滨海新区在内的“特殊”区域,依靠低土地成本、低人力成本、低交通成本(靠近港口)、低税收成本(优惠政策)、低环境成本获得快速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适应于外贸增长需求的功能区也在不断的拓展。1991年,天津港保税区获批,位于天津港港区内,总面积8.5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第一个符合现代国际经济发展要求的保税区。作为高度开放的特殊经济区域,保税区有着良好的政策优势,境内外投资者均可在保税区设立各类所有制企业,广泛从事国际物流、加工制造、国际贸易、科技研发和商品展销等产业。

|天津港保税区是中国北方第一个符合现代国际经济发展要求的保税区|

试点之后不久,保税区扩容。天津先后开发建设了空港物流区、空港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设立了全国第一家空港保税区,实现了海港政策功能向空港的延伸。

2001年的深秋,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尔·穆尔致函世贸组织成员,宣布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入WTO在中国对外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意味着中国将全面享受世贸组织赋予其成员的各项权利,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在破除了诸多贸易壁垒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增长,也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随后的十年间,在众多国家政策的青睐之下,滨海新区以功能区开发为依托,在2270平方公里土地上,从南到北整体布局,由东到西统筹推进,掀起大规模开发开放高潮。十年间,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1%,2015年达到9270亿元。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42家在滨海新区投资,累计4402家外资企业落户。2015年,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外资138.2亿美元。天津港贸易往来扩大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在世界港口排名列第四位;天津机场旅客突破1400万人次。

有学者认为,在过去的十年中,滨海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招商引资为动力, 以空间设施(土地、基础设施等)增容为保障,以低价格生产要素为条件,以特殊优惠政策为“杠杆”的发展模式, 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速和经济规模扩张,为中国提升全球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维系这种发展模式的内外部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2009年至今,货物贸易和服务净出口对中国 GDP 增长率的贡献呈负数之势。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所引致的全球经济疲软从而各国和地区需求增长乏力,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负面影响,全球贸易和服务竞争加剧也使得国际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在国内,土地资源日渐稀缺、人口红利逐步结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产要素如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治理与企业管理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性技术环节仍受制于跨国公司,科技水平不足以提高工业增加值率和产品附加值率来提高经济效益水平。

与此同时,国家级新区以及明目繁多的产业园区不断成立,区域间产业雷同,区内各功能区发展不均衡,竞争激烈;企业差别化政策逐步取消,政策优惠影响力日趋减弱。

简而言之,新常态下,滨海新区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单纯依靠提高要素投入、加大政策扶持、提升规模效应等传统思维,已经不能有效、有针对性地破解经济的困境。滨海新区亟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地区发展的引擎。当然,这也是全国大多数地区所面临的共通性问题,非滨海新区所独有。

2“一带一路”的滨海机遇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对外开放起步于1978年,至今已经历了起步、扩展、提升到全面融入世界4个阶段。目前,对外开放已迈向更深层次、 更高质量的全新阶段,进入了从熟悉规则、适应规则到参与制定规则的关键时期。

如果说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前三十年的快速发展,那么被部分学者誉为“改革开放2.0版”的“一带一路”,则被寄予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期望。

“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众多,疆域辽阔,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涉及65个国家,覆盖约 44 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 63%和 29%,存在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发展空间。

具体来说,中国期望以“一路一带”为动脉西拓,通过亚太自贸区的实现,突破美国“重返亚洲”与“亚洲再平衡”的贸易路线封锁,掌握地缘政治主动权;通过比加工品更高级的资本输出,消化中国过剩产能、实现传统产业的梯度转移、获取中亚丰富油气资源;通过路线建设、物资与人流输入,稳定强化中国西部局势。

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国家对天津市的定位包括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东部起点、海上战略支点。从区位上看,滨海新区是京津冀主要出海口、西北内陆省区最近的出海通道。天津港是中西亚陆地距离最短、日韩海上运距最短港口。

天津滨海新区处于“一路一带”的交汇点,既是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北部起点;既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的桥头堡。

作为重点依托的天津港,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目前已形成环渤海地区12小时快速通港、华北地区1天通港、西部城市 2 天通港的高效现代物流网络。在对外联络方面,天津港已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通达世界的主要通道。

|天津港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通达世界的主要通道|

今年年初,滨海新区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将滨海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到重点战略的位置,进行了全面的布局。其中指出,滨海新区将“以投资贸易为纽带,以产业为支撑,全面搭建陆上合作平台,构筑海上合作通道,打造东承日韩、西联中亚、北通蒙俄、南接东南亚的‘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发展多式联运跨境交通走廊,拓宽国际运输通道,探索‘东北亚—天津港—大陆桥—中西亚和欧洲’双向多式联运,打造中欧集装箱班列品牌”。

未来,滨海新区还应将加强与东南亚、南亚等国的海上全面合作,考虑到资源与特色产业的优势互补,重点推进海上油气开发利用、成套装备、海水淡化、邮轮产业、港口设施等方面合作,服务“海上战略支点”建设;发挥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作用,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型国际数据中心,推进“信息丝绸之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滨海新区更好地实现国家定位,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的重要机遇。值得注意的是,就目前而言,天津滨海新区与中亚贸易商品种类相对低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例如手机、纺织品、钢管、发动机零部件等;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比较低。而汽车、机械及运输设备、家电等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多由日本、韩国向东亚出口,滨海新区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支柱产业优势未能发挥。

另一方面,目前全球的几大国际航运中心分别是伦敦、鹿特丹、香港、新加坡、釜山。它们不一定是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但影响力却巨大。以伦敦为例,其吞吐量相对较小,但依然是国际航运中心,因为世界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此进行。由此可见,滨海新区在航运服务与港口金融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也将成为未来的主攻方向之一。

3从开放门户到全球资源配置平台

门户是指出入口和必经之地。作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滨海新区正逐步成为中国北方的区域资金、产业、技术、企业、人才等要素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要冲和通道。

打造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滨海新区需要具备三大功能:一是经济引领功能,具有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对外开放门户必然是经济系统与产业结构高度融入国际经济与贸易分工,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的区域;二是制度创新功能,成为国际、国内制度对接的创新之地。实现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完全对接, 需要开放门户通过改革创新先行一步,形成制度示范效应,降低制度衔接的交易成本;三是服务集聚功能,成为金融、航运物流、法律咨询等高端服务的集聚之地。

如今,就国际贸易环境而言,美国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迫使世界各国在金融政策、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进出口贸易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度调整。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发生。纵观历史,每一次危机都会导致重大调整,并伴随技术革命,而最近一次的变革,则是以信息化、新能源等新技术相结合为特征。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即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重点讨论的议题涉及互联网、云技术、转基因等多领域内容。

谋篇布局早已开始。滨海新区一直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近年来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目前,滨海已建成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聚集了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大飞机、大火箭、大机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了航空航天、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石化、粮油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优势产业。2015年,八大优势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0.1:62.5:37.4,先进制造业成为支撑。

在实体经济牢固的基础之上,滨海新区着手进行金融改革的探索。2006年,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时,为了推动天津滨海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探索航运服务以及金融领域的开放。适应天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需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在天津港东疆港区设立保税港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积极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以点带面,推进区域整合。

具备金融功能的东疆保税港区,从设立开始,便是出于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保证东疆保税港区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领域可以先行先试进行改革;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

|出于鼓励滨海新区进行金融创新而设立的东疆保税港区|

进一步说,在建设北方开放门户的同时,滨海新区还应力争成为中国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的窗口”。

“全球经济资源配置”对一国或地区而言,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具有的在全球配置各种经济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强弱既反映着一国或地区对全球经济走势和发展的影响力,也反映着一国或地区利用全球资源来优化本国或本地区资源配置的能力。不难看出,提高全球经济资源配置能力是开放型经济国家(尤其是大国)在发展中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5年过去了。就名义GDP而言,2014年日本不足5万亿美元,不到中国的一半。但就全球经济资源配置能力而言,中国与日本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数据显示,中国虽然是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和债权国,但海外投资数额与美国、日本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决定了中国的全球经济资源配置能力明显低于美国和日本。

“一带一路”的应有之义,便是旨在提高中国“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被经济学者赞誉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自贸区政策扩容提质落地,北方唯一的自贸区花落滨海。“为国家试政策,为地区谋发展。”天津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定位是:充分利用天津的区位优势,服务和辐射环渤海地区,发挥连接东北亚和作为亚欧大陆桥桥头堡,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发挥辐射带动中西部的作用。与之相适应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相叠加,将是天津自贸区建设的一大战略机遇。

方塘智库认为,天津的自贸区既是京津冀的自贸区,更是中国北方的自贸区。在未来,天津自贸区对内应称为京津冀和“三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通道,对外应成为面向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组织要素资源的平台。

未来,滨海新区应依托自贸区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发展保税贸易、离岸贸易、服务贸易等,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投资和资源开发。利用自贸区经验,依托东北亚和平与发展论坛等合作交流机制,主动融入中韩自贸区建设,推动与日韩俄等国家和地区在资金、技术、产业、人才、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提升滨海新区乃至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和话语权。

对滨海新区而言,开放之路永无尽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